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李海  朱长松 《隧道建设》2016,36(12):1512-1516
为解决盾构出洞接收时洞门漏水、漏浆影响盾构正常出洞的问题,以天津地铁6号线西青道站-南运河站区间盾构出洞施工中洞门漏水为例,通过采取明洞填充、隧道内注浆、盾壳开孔对洞门主体结构注聚氨酯、洞门冻结等应急措施确保了盾构顺利出洞。工程实践证明,以上方法对封堵泄漏水路溶腔等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
杨钊  孙国华  杨擎 《隧道建设》2017,37(Z1):116-120
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N线盾构接收施工为例,介绍软土地层超大直径盾构接收施工工艺。提出一种新型的盾构接收洞门密封结构形式,采用弹簧钢板束结构代替传统密封结构,避免了常规洞门密封结构易损坏、操作不便的缺点;设计制作用于加强洞门封堵注浆的特殊管片,实现了良好的洞门封堵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苏明  张宏斌 《隧道建设》2011,(Z2):73-76
为了充分利用盾构机性能、节约资源,提高区间盾构施工始发到贯穿掘进效率,降低盾构刀盘的切割损耗,同时提高施工安全性,在盾构始发井和接收井的区间隧道洞门一定范围的围护结构骨架采用玻璃纤维筋代替钢筋。以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广西大学站工程为背景,介绍玻璃纤维筋的材料特性、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和工程实际应用。玻璃纤维筋的成功应用,解决了断面范围内使用钢筋笼加工及吊装难题,为盾构穿越提供了条件;工程实践证明:采用玻璃纤维筋代替钢筋的维护结构,既可以节省成本,同时也缩短了盾构井的穿越时间,减少了对地面环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4台大直径泥水盾构在以黏土、粉土和粉细砂层等软弱细颗粒为主的富水地层且要在同一个超深竖井中实现"低风险"快速接收的难题,以京沈高铁望京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U形素地下连续墙+超深三轴搅拌桩+RJP超高压旋喷加固地层,并辅以降水井等多种地层加固措施,提高接收井端头加固区的整体稳定性和止水效果,为盾构快速接收创造条件。采用陀螺仪定向+投点孔进行贯通测量,确保盾构接收精度,为接收基座的快速精确定位安装提供依据。采用水钻+绳锯切割方式破除洞门混凝土,极大地提高了洞门破除速度。洞门钢环安装双道钢丝刷作为接收洞门密封,防止盾构出洞时发生涌水涌砂现象,确保盾构接收安全,减少最后1环管片的安装和拆除,快速封堵洞门,进一步加快盾构接收速度。通过采取以上关键技术,并对4台盾构的接收和拆机顺序进行科学的组织协调,保证了望京隧道4台大直径盾构安全快速的接收。  相似文献   

5.
吴镇  耿传政  王磊 《隧道建设》2018,38(12):2040-2045
为确保济南市轨道交通R1号线大杨站盾构顺利接收及上方管线安全,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水下接收方案,阐述垂直冻结加固、洞门凿除、挡墙及板下临时支撑施作、盾构掘进模式及掘进参数控制、同步注浆及补强注浆、外凸式洞门设计等水下接收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在巨厚富水卵石层中盾构接收情况下,常规加固措施无法保证加固效果时,建议采用水下接收方式; 2)优化洞门凿除工序,视情况分层分块凿除,降低洞门凿除的风险; 3)采用不同的掘进模式,保证土压平衡盾构水下接收的顺利实施; 4)外凸式洞门后浇环梁设计可减小洞门永久封堵的施工风险; 5)整个接收阶段管线最大沉降变形仅1.41 mm,采用水下接收技术能保证富水卵石层中土压平衡盾构的安全接收。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盾构在无端头加固条件下的富水砂层中安全接收,依托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工程,对采用竖井填水方法进行盾构水中接收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通过设置混凝土导台、洞门密封、螺旋密封、盾尾密封、盾构掘进参数控制、注浆控制等各项措施,保证了盾构在竖井中安全接收,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费用; 2)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验证,在竖井中注入高于地层水位约1 m的水,可防止地层中的砂被水从开挖间隙中带出; 3)合理的盾构密封控制可以防止涌水涌砂事故; 4)在竖井中设置双层混凝土导台,有利于调整盾构姿态以准确推上钢托架; 5)经过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2台土压平衡盾构成功完成水下接收,竖井内无涌砂,地表沉降控制在规定值以内。  相似文献   

7.
袁创辉  姜娜  李立 《隧道建设》2013,33(12):1029-1035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盾构区间隧道被大量采用,如何快速利用盾构井提供盾构始发条件,成为设计及施工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北京地铁8号线安华桥站-安德里北街站区间(简称安-安区间)盾构井为研究对象,取消该盾构井地下1层和地下2层结构,并通过理论计算,采用混凝土腰梁代替钢支撑的作用。结果显示,安-安区间盾构井在回筑、盾构机始发吊装及盾构机掘进期间,该盾构井周边地表沉降最大值仅6.42 mm,周边管线沉降不足1 mm。从而证明: 在单个盾构井中,采用混凝土腰梁代替钢支撑可以满足安全、快速提供盾构始发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周兆勇  龚学栋 《隧道建设》2013,33(11):960-963
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区间隧道为首条穿越赣江的隧道,其始发与接收段均处于富水砂质地层中。在盾构始发过程中,出现盾尾漏浆。为解决盾构推出洞门端头加固体后盾尾漏浆问题,采取泥水舱及盾壳上注入优质膨润土泥浆封闭、盾尾注入水泥砂浆封堵周边水系等措施,根据管片长度与盾尾密封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推进长度进行管片拆除,用塞焊的方法对3道盾尾刷处的注浆管、注脂管与盾尾之间的间隙进行焊接封堵,顺利解决了盾尾漏浆问题,完成了盾尾密封的修复工作,可为类似工程的盾尾密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于加云 《隧道建设》2013,33(4):315-318
盾构到达时易出现涌水、涌砂、上覆土体坍塌等事故,是盾构施工的重大风险点之一。通过盾构到达突发涌水事故解决实例,介绍事故发生后采用钢筋混凝土接收洞室进行盾构水中到达的施工经验。钢筋混凝土接收洞室基于平衡到达理念,采用密闭的箱型混凝土结构与隧道洞门密闭连接,并在箱体内灌入填充物,以达到与土层压力平衡,模拟盾构在土体中的掘进状态,使盾构安全进入接收洞室内。  相似文献   

10.
姚印彬 《隧道建设》2020,40(Z1):396-403
为解决浅覆土强透水砂卵石地层大直径泥水盾构的接收难题,以常德沅江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为依托,提出干接收施工技术,采用端头加固区RJP超高压旋喷加固、端头垂直冻结、塑性混凝土连续墙施作的联合加固手段,提高端头加固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盾构接收创造条件。在盾构干接收过程中,通过控制各项施工参数、精确掌握施工时机要点,保证盾构顺利穿越既有管线及加固区,管线和地表最大沉降分别控制在6 mm和5 mm以内,确保盾构精确出洞。在洞门钢环内安装洞门刷防止盾构出洞时土体流失,同时增加盾构出洞过程中同步注浆量,并对管片进行槽钢连接固定,保证盾构出洞过程盾尾及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11.
卢为杰 《隧道建设》2020,40(Z1):364-368
为研究地铁盾构接收洞门渗漏处理的措施,保护周边复杂环境安全,以某盾构接收端突发⑦1-2砂质粉土层中的承压水穿透⑥粉质黏土层从洞门涌出的险情处置为例,通过对渗漏成因的分析、各处置方案进行比选,提出盾构停止掘进、盾壳内壁冻结封堵渗漏通道的处理方案,达到封水条件后抽干接收井内的积水,将盾壳留置在地层中并施工隧道衬砌,最终完成盾构接收。研究结果表明: 地面引孔注聚氨酯的措施对洞门渗漏承压水层突涌的封堵效果不佳,通过冷板冻结可有效冻结漏水通道,但须考虑水体流动带来的冷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顾沉颖 《隧道建设》2015,35(7):716-720
针对盾构法隧道联络通道施工中存在的风险,提出顶管直接切掘新型管片联络通道新艺(NOMJS)。该工艺采用特殊设计的顶管机直接切削贯穿上下行线隧道管片形成联络通道结构,并在顶管始发和接收过程中设置止水框体和整体接收装置,可大大降低施工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简化联络通道施工的工序。可直接切削复合管片由可切削混凝土和玻璃纤维筋浇筑,能满足隧道衬砌和顶管机直接切削的要求。联络通道管节采用钢管节,分为始发与接收管节、常规管节和特殊管节,始发与接收管节、止水框体、整体接收装置采用特殊设计,具备间隙封堵、风险应急和快速拆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由于竖井施工进度滞后,为解决盾构提前到达并保证顺利出洞这一技术难题,以台山核电站1#取水隧洞盾构提前到达施工为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盾构到达前的掘进控制措施进行分析,阐述了预留段隧洞爆破参数设计,并对提前到达的关键技术及控制要点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盾构提前到达盾构井预留5 m的安全距离,并将刀盘后退掌子面0.7 m的方案是可行的,既能加快施工进度,又能有效地保护盾构设备;2)盾构到达预留段前采用"小推力、低转速"的掘进原则,预留5 m段采用"爆破开挖+锚喷支护+管片二次衬砌"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保证了盾构安全顺利出洞,有效地控制了管片上浮、错台和接缝处漏水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明挖法在综合管廊应用推广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以哈尔滨市老城区化工路综合管廊盾构段为工程背景,对综合管廊设计采用明挖法和盾构法设计选型的优势和缺点进行详细探讨。结合化工路路面交通和地下管线现状,分析该综合管廊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原由。着重介绍了综合管廊横断面形式、衬砌结构设计以及盾构管廊综合井设计。阐述盾构法施工过程中需要特殊考虑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说明综合管廊采用盾构法施工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技术优势,拓宽了综合管廊施工的技术手段,并为今后综合管廊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5.
大跨隧道临时支护拆除及二次衬砌施工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地铁区庄站浅埋暗挖大跨隧道采用荷载结构法,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隧道拆除支撑及2次衬砌施工的动态力学过程,分析研究施工过程各施工步序2次衬砌和初期支护内力、位移变化规律及隧道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安全状态,为该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由于施工原因导致的区间右线盾构隧道严重上浮事故,文章依托长沙地铁4号线长沙火车南站-光达站区间工程,根据事故隧道所处环境及地质条件,提出在软岩地层中利用复合式衬砌置换缺陷盾构隧道管片的处理方法,主要内容: 1)根据实测数据对线路进行拟合,确定缺陷盾构隧道的长度约为40 m,需处理管片为223~247环,共计25环管片; 2)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缺陷盾构隧道处置方案进行比选,结果表明在软岩地层中采用复合式衬砌全断面置换缺陷盾构隧道管片方案为最优方案; 3)采用有限元法分别研究单次拆除1环、2环、3环、4环管片时地层及管片的位移及应力变化,结果显示随着一次拆除管片环数的增加,围岩拱顶竖向位移逐渐增大并出现连通的塑性区,邻近第1环管片向隧道内竖向位移及向隧道外水平位移逐渐增大,管片逐渐被压扁,其弯矩、轴力值也逐渐增加,围岩及拆除区域附近管片结构体系越来越不安全,因此施工时需控制一次拆除管片的数量; 4)为确保管片置换时原盾构隧道结构体系的稳定,确保安全,做到快速施工,开发了一种新型台车及其施工方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