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媛  周晓军  周小涵 《隧道建设》2017,37(Z2):181-187
为实现合理换乘的目标,以既有2层单柱车站与新建3层双柱车站换乘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换乘模式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预测客流对换乘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得出结论:1)不同的客流量应选择不同的换乘方式,客流量较大时,应采用单循环的换乘方式,新建车站站台纵向可均匀布置4组宽1.2 m的上下行扶梯和宽1.4 m的备用楼梯,并在既有站底板沿中柱对称破除2 m宽的孔洞,设置台台换乘通道,可满足远期客流换乘和疏散的需求;2)通道(楼梯)的通行能力随着通道(楼梯)宽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趋势逐渐减小,在客流较大时应设置导向措施引导乘客适当使用楼梯或采取限流措施;3)对于"L"型换乘车站,"一顺"布置时换乘更便捷,而"双八字"布置更能缓冲客流,因此,需根据具体客流情况选择相应的换乘方式;4)近远期车站不同期建设时,应考虑换乘需求并为后续线路预留实现换乘的工程条件。  相似文献   

2.
《隧道建设》2014,(1):18-18
<正>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据总体设计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负责人介绍,该工程最大的设计亮点是4号线和2号线在洪山广场、中南路2个车站交会,首创了国内同站台连续换乘模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主管武汉地铁设计的副总工程师熊朝辉介绍,同站台连续换乘模式,即在中南路站采用双岛平行连续换乘,车站为地下2层双岛4线,2号线在中间,4号线在两侧;洪山广场站为地下2,3层同站台换乘,2号线上下重叠布置于车站西  相似文献   

3.
平行重叠式换乘车站公共区垂直交通布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帅六妹 《隧道建设》2010,30(6):660-664
为减小车站楼、扶梯对车站公共区的影响,通过大连地铁1号线西安路站与地铁2号线西安路站平行换乘工程设计实例,研究和分析平行重叠式换乘车站公共区楼、扶梯的布置及乘客的疏散。对主要公共区的3种布置方式进行分析,最后提出1,2号线分别直达站厅以及1,2号线站台直接换乘的楼、扶梯顺摆的公共区布置方案及垂直电梯设于付费区端头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4.
陶岚  李慎奎 《隧道建设》2015,35(6):565-570
根据规划要求,武汉地铁8号线需引入规划华侨城。华侨城紧临东湖风景区,是8号线主方向的突变点,为解决8号线与华侨城结合换乘的困难,结合梨园站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车站周边的控制因素,探讨支线独立运营与共线运营模式下,行车组织是否满足要求,研究叠岛、一岛一侧和双岛3种换乘方案下,车站在规模、换乘功能、造价、区间对东湖风景区的影响、交通疏解及施工风险等方面的优缺点,确定适合本站的换乘方案,使华侨城支线与地铁8号线良好地覆盖了周边区域,有利于区域的快速发展,为地铁主线与支线换乘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7):320-320
天津地铁5号线15合同段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将建成重叠隧道,全长1 337 m。盾构预计今年10月底始发,2016年初贯通,这将成为目前国内地铁最长重叠隧道。 受东风立交桥影响,地铁5号线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设计为左右线上下重叠设置,两隧道最短净距仅2.28 m,全长1 337 m。受该设计影响,津塘路车站为地下两层结构,站台设置为侧式站台,上下站台驶出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6.
蔡建鹏  余晶 《隧道建设》2018,38(12):1998-2005
为解决越江大盾构区间引起的大型换乘车站建筑功能复杂多样、使用标准高、结构型式复杂变化的问题,结合已运营的具有特殊建筑空间设计的武汉地铁8号线徐家棚站,全面探讨车站换乘方式、建筑方案、使用功能、空间效果、工程风险、结构受力等问题,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设计创新措施; 借助提升空间、增大柱跨、通透中庭、特色装修及不同层次空间布局,打造车站高大上的空间效果; 采取合理的支撑体系及止水方案,确保长江一级阶地高承压含水层条件下的超深超大基坑的安全; 采取底板设置抗拔桩、板墙节点加腋、临时传力体系和梁柱转换体系措施,解决车站大跨度、大中庭结构设计及开孔多等结构受力问题; 创新Y型扶梯柱和悬吊天桥通道,节约站台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7.
李舸鹏 《隧道建设》2014,34(5):428-442
以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研究目的,以换乘车站的换乘模式为研究对象,从车站功能(包括换乘功能)、客流组织、车站和区间的工程实施难易程度、综合投资、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论述和分析平行换乘模式下的双岛四线式换乘和上下叠岛式换乘,并介绍交汇换乘模式下的“十”、“T”、“L”形换乘、通道换乘,以及组合换乘模式的主要特点及适用条件,并通过列举国内工程实例进行说明补充,总结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合理选择和设计中的要点,以及如何减少对安全运营的影响,并对今后地铁换乘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文正  赵狮 《隧道建设》2015,35(7):698-708
绳金塔站是南昌轨道交通3,4号线的换乘车站,位于老城区旧城改造范围内,绳金塔站站位由3,4号线换乘线路路由及换乘型式确定。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3,4号线路由和绳金塔站的换乘型式研究了3种站位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综合老城区车站及区间的实施难度、工程协调量、成本和房屋拆迁量等因素,文章最后推荐绳金塔站的换乘方案为双层上、下平行换乘,稳定了3,4号线局部线、站位方案,为类似老城区旧城改造范围内车站的换乘方案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10.
张彤松 《隧道建设》2020,40(7):1011-1016
城市核心区的地铁换乘站一般位于繁华地带,车站规模较大、附属建筑较多,且受到线路3站2区间方案的制约,车站方案设计复杂。如果换乘站的其中1条线路设置了小交路,则车站方案设计难度进一步加大,小交路清客的瞬时集中客流与进站、候车、换乘客流形成对冲,增加客流组织难度。以常规的2线十字交叉换乘站为例,通过分析清客过程中的4种工况,采用静态计算方式分析清客状态下的侧站台占用宽度。研究结果表明: 考虑小交路时,采用静态计算的站台宽度较正常情况大,同时,由于客流对冲形成的客流无序状态将进一步加剧侧站台的压力。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加宽侧站台和增加1个侧站台2种方案,并建议尽量避免将小交路设置在客流量较大的换乘车站。  相似文献   

11.
以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彭城广场站为例,以位于商业中心同期实施换乘车站方案的合理性和综合开发能力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彭城广场站规划线路外部控制条件的分析,深入讨论在车站站位、站型、换乘形式、联络线的设置等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满足车站功能、换乘功能、车站及区间可实施性、客流吸引、综合开发、综合造价、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要求的建筑方案,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可比性的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以确定推荐方案。同时针对位于城市中心且控制性因素较多的车站建筑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喻敏 《隧道建设》2016,36(3):301-308
地铁换乘站是连接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桥梁,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全线车站设计的重点。以青岛地铁江苏路站为例,从换乘形式的角度,对3个换乘方案从车站换乘及服务功能、附属设置和工程可行性、设计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选,最终选择了方案2。对存在多个通道换乘的方案,客流组织方式的分析也至关重要,以某一方案为例,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换乘形式进行了客流仿真,从量化的角度对换乘客流流线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该方案以单向循环为主、双向循环为辅的换乘客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修建较早的车站未预留换乘节点,研究新建车站与未预留换乘节点的车站进行换乘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车公庄站为例,通过对车公庄站与既有2号线车公庄站的换乘方案、换乘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总结新建线路与建设较早的未预留换乘节点车站的几种换乘方式,如“十”、“T”型方式换乘; 实践证明采取“T”型换乘,新建车站下穿既有车站,设置3条换乘通道,实现单向换乘的方式较合理。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换乘车站进行换乘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4月19日,宁波地铁4号线丽双区间2号机械法联络通道贯通,从设备吊装下井到贯通仅用时15 d,创造了机械法联络通道国内施工的最快纪录,也代表了目前国内联络通道修建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地铁建设中,区间隧道通常需要设置联络通道。联络通道是位于地铁区间左右线之间的一项消防疏散工程。施工用一个通  相似文献   

15.
<正>地铁换乘是否便捷一直备受关注,北京制定了首个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地方标准,近期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未来北京新建地铁将受到标准"约束"。地铁新线与新线同站台换乘不得超过1 min,节点换乘方式走行时间不宜超过3 min,其他通道换乘方式走行时间不宜超过5 min;高度不小于6 m的出入口,必须设置上下行自动扶梯等。  相似文献   

16.
聂彬  党亚杰 《隧道建设》2015,35(Z2):162-166
为了解决江底盾构区间联络通道矿山法施工涌砂涌水风险技术难题,以南昌地铁1号线秋水广场站至中山西路站盾构区间赣江江底3#联络通道施工为例,通过现场施工经验总结及注浆方案改进,成功完成了3#联络通道的开挖与支护。施工证明,该施工技术在处于江底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中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换乘节点施工安全,结合深圳地铁石厦站换乘节点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应对风险的施工方案,并采用数值方法对不同施工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数值结果显示: 换乘节点开挖前注浆封闭止水,采用小导洞注浆+台阶法+临时仰拱分层、分块开挖等综合方案施作换乘节点是合理的。现场对既有结构的自动化监测数据显示,施工过程中3号线车站负2层中板最大竖向位移为5.6 mm,车站既有地下连续墙最大深层水平位移仅为0.6 mm,既有结构变形均远小于监测预警值。  相似文献   

18.
曾亮  李璐 《隧道建设》2014,34(5):443-451
为解决城市中心区域的大型客流快速集散难题,往往需要设置多线换乘的地铁综合枢纽。以深圳地铁车公庙综合枢纽为例,运用调查和研究的手段,结合市政工程改造和城市更新发展的需要,从线网规划、换乘方案、客流组织、公交接驳、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解决了在复杂城市环境下设置多线换乘地铁综合枢纽时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冻结加固技术在长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红光  张映根 《隧道建设》2010,30(3):292-297,316
南京地铁二号线油坊桥—中和村站盾构区间联络通道线间距为20m,通过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双侧冻结加固方案,就冻结壁厚度、冻结孔布置、冻结系统设计和冻结孔施工、冻结站安装及运转等几个问题重点论述,然后从去回路盐水温度、冻结帷幕温度、地表变形3个方面总结工程监测的变化规律,并对冻结效果、风险评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春凯  午鹏奇  李云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309-313,324,M0030
现依托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北京路站,研究中心城区采用暗挖法实施的换乘车站方案。通过研究,在有条件情况下换乘方式采用十字换乘。根据客流预测核算,站台宽度为15.5 m;结合设备限界、管线敷设、施工误差等要求,车站净宽为22.8 m,为大跨度车站。当中心城区车站施工的变形控制要求高,暗挖车站断面跨度大时,可采取中洞法施工。可通过数值模拟,对暗挖结构初支及二衬进行受力分析,并且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当采取一定的初支措施时,中洞法对变形控制能够起一定的作用;通过暗挖断面优化、全包防水及接缝防水加强,来确保暗挖车站的防水质量;中洞法暗挖车站结构型式可以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