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志  赵文 《路基工程》2011,(5):172-174,177
锚杆框架梁预应力锚索是加固高路堑边坡的有效方式。采用差分软件对赣龙铁路上杭北站高路堑边坡稳定性、锚杆及锚索的加固效果、边坡加固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加固措施条件下进行开挖,边坡安全储备较低,须进行加固处理;边坡稳定系数随着锚索锚固段长度的增加及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在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对边坡加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锚杆及锚索加固后,边坡稳定性显著提高,加固效果较好。建议锚索锚固段设计长度为6m,锚索间距为4m。该分析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锚杆布置形式下的边坡加固效果,以资溪花山界(赣闽界)至里木高速公路深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锚杆布置形式对锚杆轴力分布规律以及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锚杆轴力沿其长度方向不是均匀分布;锚杆长度的增加能够显著改善锚杆本身的加固效果,同一布设位置、相同长度锚杆的加固效果不受锚杆整体布置形式的影响;相同长度、布设位置不同的锚杆在极限状态下发挥着相近的作用;在锚杆总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锚杆布置形式的改变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永顺-吉首高速公路沿线破碎岩质高边坡为例,详细分析了存在锚杆支护时的边坡稳定性的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基于该方法,对不同锚杆角度、不同锚杆长度形式下的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边坡安全系数随着锚杆角度绝对值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可采用二次函数进行描述。(2).边坡安全系数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规律。(3).综合锚杆角度对锚杆加固效果的影响,同时考虑锚杆的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等多种因素,认为对于永吉高速沿线的破碎岩质边坡可采用锚杆角度垂直与边坡坡面、锚杆长度8 m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万宜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差分分析软件,对框格梁锚杆加固膨胀土路堑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设计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坡率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关系密切,锚杆长度、布设角度和锚杆垂直间距等设计参数对边坡的变形影响显著。根据计算结果,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经实施后加固效果很好,可供其他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沪蓉高速公路湖北段某断面边坡为例,基于强度折减法计算分析开挖后在未加固情况下的路堑边坡的稳定性,给出锚杆框架梁的初步设计方案,然后模拟开挖过程及锚杆框架梁的加固效果,分析加固后的位移场,计算其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锚杆框架梁能够有效抑制路堑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形变位移,最后根据锚杆框架梁的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锚杆支护在公路边坡加固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首先对锚杆支护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锚杆长度、倾角和间距对其支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临界长度范围内增加锚杆长度能有效提高边坡安全系数;锚杆支护存在最佳锚固倾角;锚杆间距增大时边坡安全系数逐渐减小,且减小速率逐渐加快;本工程采用长度7m、倾角15°和间距4m的锚杆支护能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鉴于经济性的要求,锚杆的最佳布置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针对实际工程吉(首)一怀(化)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的某边坡进行了锚杆长度、间距、倾角和布置位置的系统性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这几个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并运用正交法得到最优的锚杆设计方案.结果表明:锚杆存在一个有效的长度,即当锚杆长度达到此值后再增加长度对...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公路均质土边坡支护实例,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边坡的平面应变二维模型,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锚杆的锚固长度、锚杆间距、倾角等因素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锚杆穿过边坡滑动面后,继续增加锚杆长度对提高边坡安全系数效果不大,在锚杆倾角和锚杆间距不变的情况下,随锚杆长度增加,边坡安全系数变化较小;在保证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锚杆倾角可在25°~35°范围取值;在保持锚杆倾角和锚杆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锚杆间距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锚固参数对顺层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依托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顺层岩质高边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二次开挖后边坡不同锚杆长度、锚固倾角和注浆体黏结强度锚固下,顺层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和锚杆轴力分布规律,并对锚固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合敏感性分析对二次开挖锚固工程提出建议。结果表明:边坡稳定系数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锚杆锚固中存在最佳长度,锚杆长度12 m锚固效果最佳;边坡稳定系数随锚固倾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锚杆锚固中存在最佳倾角,锚固角度25°锚固效果最佳;边坡稳定系数随黏结力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注浆体选用M30水泥砂浆能提供足够的黏结力;各锚杆参数对边坡稳定系数的敏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黏结强度fb>锚杆长度L>锚固倾角α。  相似文献   

10.
结合兰州市某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通过对两个典型剖面进行有限元反分析计算,获得该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经过坡面修整后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3种工况的稳定性分析,根据未加固边坡塑性区应变大小和贯通变形区域面积,确定锚杆穿过塑性区的长度,通过加固后数值计算分析验证,判断其稳定性和加固效果满足工程要求。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使用简便,结果可靠,从而为边坡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京藏高速拉萨段高边坡加固前后稳定性问题,概化高边坡典型数值计算模型,基于不同失稳判据的有限元强度折减分析方法对该高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失稳判据下,经锚杆、锚索加固后的高边坡安全系数提高约30%;锚杆、锚索所承受的轴力沿其长度方向不均匀分布,未达到屈服状态;加固前后高边坡失稳破坏时的塑性区扩展路径具有一致性,锚固作用很好地抑制了边坡内部塑性区的扩展延伸。  相似文献   

12.
王鹏 《路基工程》2021,(3):181-185
以某地铁车站交通疏解道路路基边坡工程为依托,运用FLAC3D建立模型,研究锚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锚杆可有效增加边坡安全系数;锚杆长度不变时,安全系数随锚杆倾角增大先增加后线性关系减小;锚杆间距不变时,安全系数随长度增加先增加后近似线性关系减小;锚杆长度不超过7 m时,安全系数随锚杆间距增加近似线性关系减小,大于7 m时安全系数随锚杆间距增加近似呈抛物线关系减小;单排锚杆位置不变时,安全系数随锚杆长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中下部锚杆可有效提升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厦沙高速公路ZK113+630~+805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确定可能的破坏方式,通过Sarma法进行稳定性验算,得到潜在滑动面位置,决定采用锚索加固方案。运用软件3DEC对比分析施加锚索前后的边坡,结果表明,若采用锚索加固,边坡应力分布会得到改善,水平向位移明显减小,坡脚塑性区减少,稳定性会提高,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对含裂隙膨润土边坡的稳定性及其预应力锚索加固措施开展研究,结合平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提出一种平动-旋转组合机构评估含裂隙膨润土边坡的稳定性;并基于空间离散技术建立含裂隙膨润土边坡半解析分析方法,研究裂隙特征和吸力效应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探究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效应及锚索最优化布设方案。结果表明:膨润土边坡稳定性及锚索锚固效应均与裂隙特征密切相关,裂隙高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临界值,超过该临界值边坡稳定性将显著降低,锚索最优倾角随锚头埋设高度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单根大直径GFRP筋因体表比过大难以锚固的问题,对已有黏结楔式锚固体系作出改进,将直接浇筑于锚筒和筋材之间的黏结介质替代为环氧树脂并在装配前进行预制;在环氧树脂楔块与锚环之间设计锥角差以消除加载端的剪切效应。通过理论分析新型锚具的受力机理,推导出锚具内力的分布规律以及锚具承载能力估算公式,从而为设计尺寸提供依据;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9组不同内坡角和锥角差的新型锚具进行受力模拟,得到一组最优设计参数使锚固系统承载力达到最大,据此制作实体锚具对Φ32 mm的GFRP筋材进行静力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锚具的设计参数相互影响,锥角差显著影响内部结构受力,锥角差越大锚具承载力越大,但过大锥角差可能会产生过大径向压力从而对楔形体造成破坏。内坡角越大锚具承载力越大,但过大的内坡角会导致筋材所受夹持力过小从而发生整体滑脱破坏;以锚筒长度235 mm为例,其最优的内坡角可取10%,锥角差取0.5°;预制楔形块的轴向刚度和强度对新型锚固体系的影响巨大,楔形块加入轴向FRP筋可防止黏结介质拉裂,从而有效提高内部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新型锚具能够将复杂应力状态后移至有效锚固区后部分,避免了加载端的剪切效应,在有效锚固段受力始终均匀变化,可充分发挥GFRP大直径筋材抗拉能力;以Φ32 mm的GFRP筋材为例,极限承载力可达629.4 kN,远超GFRP筋材标准承载力,最高锚固效率达到139.9%,破坏方式主要以炸丝为主,静力锚固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贵州拟建化工基地平场后形成的10个高边坡,通过运用Geo-Studio软件的SIGMA/W及SLOPE/W模块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和变形计算,分析了开挖后的边坡在锚索加固支护前后的天然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及其变形,研究了在未支护情况下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和变形以及锚索加固支护后的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依托某路堑边坡工程,采用有限元变形分析方法分析现状边坡变形破坏特征,提出合理可行的加固措施,并分析了加固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边坡主要破坏模式是由坡脚开挖、降雨入渗导致潜在滑体强度下降,从而引发表层滑动,原设计边坡的3个工况均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边坡采用减缓坡比及坡面系统锚杆加固措施,并在边界外设置截排水沟后,减小了降雨及地下水对边坡岩土体强度的软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傅永求 《路基工程》2022,(1):134-138
基于对数螺旋破坏机构,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和拟动力的方法,提出一种新型计算方法,计算地震力作用下保证边坡稳定性所需的锚杆加固力,并与利用平移破坏机构所得结果对比,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通过算例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对数螺旋破坏机构较平移破坏机构更切合工程实际;边坡所需锚杆加固力随着边坡坡角和地震放大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