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我国岩体分级常用规范《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中的BQ分级系统与国外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方法、巴顿Q系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阐明三种方法在岩体分级评价时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特性;结合国外在建某高铁项目,对项目某段路堑边坡岩体的分级和强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岩体质量分级(BQ)和RMR分类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巴顿Q系统分类方法主要为定性分析方法。三种方法对砂岩夹泥岩岩体评价结果分别为Ⅱ级、Ⅱ级和Ⅲ级,对砾岩夹泥岩岩体评价结果分别为Ⅱ级、Ⅲ级和Ⅲ级。在对路堑边坡岩体强度参数进行评价时,岩体质量分级法(BQ)所得岩体黏聚力与最终采用值相近,而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法和巴顿Q系统分类法确定的岩体黏聚力分别为最终采用值1.4~2.7倍和0.4~0.6倍;岩体内摩擦角与最终采用值相比分别偏大8.7%~52.2%、偏小9.4%~43.5%。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三种常用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RMR法、Q法和BQ法),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针对RMR法和Q法的RQD取值,软岩中Q法的SRF取值以及BQ法的K2,K3修正系数取值,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RMR围岩分级法与中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采用欧洲标准设计,隧道采用Bieniawski的岩体分级方法(RMR法),我国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围岩分级方法作为参考.该文详细介绍了RMR法的评级过程和评分标准,并把RMR岩体分级方法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围岩分级方法进行对比,可为以后采用欧洲标准设计的隧道围岩分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RMR围岩分级方法在隧道施工现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RMR围岩分级方法,将RMR法与GB50218-9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认为RMR法可以作为施工现场进行围岩初步分级的参考方法使用,并提出了现场应用RMR法进行围岩分级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德黑兰北部高速公路项目的工程实践为基础,总结了中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法和挪威Q法及南非RMR法对应关系,为隧道围岩分级的中外技术交流建立共同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选择合理的开挖、支护方式,对禹登高速公路槐树坪隧道进行岩体质量评价。在阐述该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先后用BQ分级法、RMR分级法和Q分级法对岩体参数进行评分及岩体级别确定。通过岩体声波测试和岩石力学试验,基于Hoek-Brown准则从而预测岩体的力学参数,为岩石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厄瓜多尔CCS水电站地下厂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RMR法、Q系统法及水电HC法3种围岩分类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的基础上,采用3种分类方法对CCS水电站地下厂房洞群围岩进行了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RMR法、Q系统法和水电HC法分类结果为基础,采用专家经验对地下厂房围岩进行综合评判,得出各洞段的最终围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分类结果相差较小,分类结果较为可靠;水电HC法以往在国内应用较多,同样适用于国外工程,值得进一步向国际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十漫高速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Q法、RMR法对火车岭隧道围岩进行分级研究,并对分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方法的内涵、适用条件分析分级结果在本隧道的适用性,以期在实践中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使分级指标的选取及取值更合理,采取分级验证对设计资料进行修正,以能够更好指导后续工作。  相似文献   

9.
黑山Smokovac-Matesevo高速公路项目采用欧洲标准,该项目多数隧道位于复理石中,其隧道围岩分级采用Bieniawski的RMR法围岩分级法。复理石地层特点是薄层状、岩性种类多,性质变化大等。为了进行复理石隧道围岩的准确分级,因而对该项目复理石地层隧道的RMR法分级的岩石特征参数取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围岩级别的划分是指导隧道设计、施工及地下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和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依据,目前在设计和施工中对隧道围岩级别的判定方法具有较多的经验性因素,且在实际隧道工程中各级围岩的稳定性情况极为复杂,即使是同一级别的围岩,隧道稳定性也不尽相同。为了实现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的可操作性与准确性,通过研究在公路隧道开挖时采集的隧道掌子面图像,利用MATLAB编程建立了照相测量围岩分级系统。根据岩体块度指标RBI的概念,向隧道轮廓线依次布设19条虚拟测线,以掌子面径向19个方位的RBI值综合评价了掌子面岩体结构的差异性。考虑结构面分布特征,结合掌子面节理玫瑰花图获取岩体结构综合量化指标Z-RBI,对掌子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Z-RBI与岩体结构类型对应关系。综合考虑岩体坚硬程度、Z-RBI、地下水条件、初始地应力状态等主要分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隧道围岩BT分级方法及评价标准。实际工程应用表明:与传统的BQ法相比,BT分级方法获取的围岩等级更符合开挖后掌子面围岩的实际等级,且各等级可靠指标的延续性可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属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表征,有助于工程地质人员据此对围岩质量的渐变过程进行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11.
任文明  胡谋鹏 《隧道建设》2013,33(8):674-678
Barton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岩体质量分级Q系统,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经过多次修正、完善,现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岩体分级系统之一。文章基于2002版Q系统的支护设计,并结合某地下储油洞库工程应用实例,验证了Q系统可成功地应用于地下储油洞库,并在实际工作中,就Q系统应用时的具体参数取值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合理解释。工程伊始,同时采用RMR系统和Q系统2种岩体质量分级系统,可建立Q与RMR的关系式,利用RMR系统确定岩体自稳时间,从而为合理确定支护施作时间提供指导,为保证应用Q系统的正确性,建议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在现场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隧道围岩力学是可根据推广后的Hoek—Brown准则进行估计,但确定地质强度指标GSI值时对岩体结构的划分缺乏定量的描述,为了使隧道围岩结构的描述定量化,将Bieniawski的RMR岩体分级评分系统引进,对GSI取值进行定量化修正,并通过算例说明方法的应用,这为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估计提供了新的简便、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围岩模糊信息分级模型在软岩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如何准确的进行围岩分级,对隧道的设计和安全施工意义重大。从国内外的应用来看,各种方法因为具有各自的适用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通过引入模糊数学方法,结合十漫高速公路软岩隧道的围岩特点,应用RMR分级系统的评分标准对岩石样品进行评分,进而建立围岩模糊信息分级模型,对围岩评分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运算,从而使结果更具客观性。通过龚家垭隧道围岩样品实例验证,该法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常用的SMR,CSMR,TSMR体系特点及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以TSMR体系为框架,考虑地震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地震作用系数β,建立了适用于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的“三高”地区公路的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体系THSMR;并以乌尉高速公路沿线34个岩质高边坡为例,通过稳定性定量计算,换算出等效RMR值——ESMR,以此为标准值,对比分析了TSMR,THSMR体系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TSMR值普遍偏大,而THSMR值接近边坡实际稳定状态,后者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