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为了解决桥头跳车等工程问题,依托张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试验,研究公路桥背涵侧回填路基沉降量、压实度与夯击次数的关系,压实度与路基深度的关系,以及压实度与夯点布置方式的关系,确定了轻型液压夯实机最佳施工参数,并为不同回填土路基的补强夯实提供试验步骤,亦为相关的工程实践及现场试验中最佳施工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强夯法在昌九高速拓宽工程中的应用为例,通过经验公式与规范标准初拟液压夯实、落锤夯实等施工参数,并根据现场试夯试验结果,分析优化强夯施工参数,确定试验段液压强夯与落锤强夯的施工工艺。结果表明,试验段结合部位置以单点夯击18次为35kN高速液压夯机的最佳夯击次数,可使累计夯沉量总体占比95%,同时补强后的土体压实度达到94%,满足规范中压实度标准;通过对比分析2种不同夯击方式作业的试验结果,可知采取重锤低落距方式进行落锤强夯对土体加固效果较好,并确定了试验段强夯工艺。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7,(10)
随着青海东部高速公路的建设,黄土区涵洞台背回填质量成为施工的主要技术难题,选择合适的回填夯实工艺显得尤为重要。试验现场应用液压夯实工艺对涵洞台背两侧进行夯实,研究在不同摊铺厚度、夯实遍数情况下的压实效果情况,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作业效率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填料摊铺厚度为50cm、液压夯击次数为8次时,其工后压实效果较好;由工后长期沉降监测分析可知,其沉降量满足施工要求;最后通过预算定额对比分析,验证了液压夯实工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桥头跳车问题,武汉西四环线高速公路项目在桥涵台背回填完成后,对桥头及明涵台背进行了高速液压夯实补强。分析了产生桥涵台背回填质量问题的原因,阐述了高速液压夯实机工作原理,介绍了液压夯实工艺以及在本项目台背回填中的应用。得出了通过液压夯实补强,能提高台背回填的压实度,进一步消除工后沉降,降低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桥头跳车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铁高填方路基高速液压夯实施工参数,在沪昆高铁芷江段施工现场进行原位试验,测试了夯击能36 k N·m作用下路基的沉降和动应力,分析了动应力随夯击次数和深度的变化规律,沉降量与夯击次数的关系,确定了有效加固深度为1.75 m和最佳夯击次数为9击,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夯击能36 k N·m累计9击作用下,路基压实度在1.75 m深度范围内都达到了95%,路基表面Evd平均提高了14%,K30平均提高了26.31%,CMV平均提高了18.63%,路基压实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高速液压夯实效果显著。建议对同种条件下的路基每填高1.75 m时,采用夯击能36 k N·m,累计作用9击对其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6.
桥台、涵台、挡土墙三背回填质量,将直接影响公路通车后的行车安全和舒适度,改变传统压实度控制方法,采用HHT-3高速液压夯实机对已经完成2m高的台背回填,按一定的间距密度布点进行再次夯实,可有效提高台背回填的承载力,消除因施工后沉降及施工过程中的碾压功效不足问题,并一定程度上缓解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桥头跳车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速液压夯实机对中原地区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新老路基结合部位进行处理,探讨高速液压夯实机对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差异沉降的控制作用。基于HC型高速液压务实机的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艺,确定了低液限黏土路基的含水率、沉降量、压实度与随着不同档位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高速液压夯实机的合理夯实档位。  相似文献   

8.
应用新开发的高速液压夯实机,弥补了现有压实机具对于台(墙)背回填及狭小作业面等特殊地形作业的不足。正确使用液压夯实机,能有效地减少路基尤其是台背、墙背填挖交界处的沉降变形,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与均匀性,在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消除路基隐患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表明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轻型夯施工对桥台涵洞结构物的影响,在河北省张承高速公路某标段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试验,分析了轻型液压夯实机补强夯实过程的冲击能量对涵洞安全性的影响。使用位移传感器测试涵背水平位移与夯击次数的关系、涵背水平位移与夯点水平距离的关系;并采用位移评价方法评定涵洞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轻型夯产生的冲击荷载作用下涵洞结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液压夯实机补强台背路基过程中对桥台的动力影响,依托某高速公路桥隧过渡段台背路基填筑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夯锤-路基-桥台"相互作用模型,模型的准确性采用足尺夯击试验进行验证,仿真过程中以桥台最大动位移和最大动应变值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夯锤落距、夯点与桥台距离、路基初始压实度、桥台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桥台顶部支撑条件等因素对桥台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夯击产生的土压力实测数值与仿真数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并且桥台动位移和动应变沿桥台高度方向的变化趋势符合常规,仿真模型可靠;桥台在夯击作用下的最大动位移及最大动应变随夯锤落距的增加呈线性增大,随夯点与桥台间距离的减小呈指数型增大;路基初始压实度由75%增加至95%过程中,桥台最大动位移和最大动应变基本一致,路基初始压实度对桥台变形影响较小;桥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对减小桥台变形有显著影响;桥台顶部无伸缩缝时的最大动位移和最大动应变相比于有伸缩缝时分别减小了75%和24%,补强过程中可采用临时阻塞桥梁伸缩缝的方法改变桥台的受力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试验发现,高速公路拓宽过程中,新旧路基拼接处压实度、强度等普遍偏低,传统大吨位震动压路机及强夯补强设备存在施工区域的局限性,在新旧路基结合部作业空间有限,对路基结合部压实补强存在一定的困难。国内十余省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实践证明,使用HC36高速液压夯实机碾压补强达标的新旧路基结合部时沉降量200mm以上,影响深度4m以上,可以有效的对路基结合部进行碾压补强。因此,采用HC36高速液压夯实机进行碾压补强可作为一种提高新旧路基结合部压实度、强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强夯法用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时的合理方案,本文首先通过试验段研究了单次夯击能及夯点布置方式对夯实效果的影响,然后对强夯施工完成后路基的湿陷系数和承载力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出了适宜的强夯施工方案和参数。  相似文献   

13.
多道瞬态瑞雷波在土石混填路基强夯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石混填路基在进行强夯施工的过程中,利用多道瞬态瑞雷波勘探技术对1 000 kN·m、1600 kN·m、2 000 kN·m夯击能单点夯的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影响范围、最佳夯击次数等参数进行了定量测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夯击能下的最佳夯击次数和最佳夯间距,改进了土石混填路基的强夯施工工艺.检测结果表明,瑞雷波法能够准确、直观和快速地检测强夯路基的加同效果,提高强夯路基施工质量,并缩短路基检测的周期.  相似文献   

14.
常吉高速公路强夯补强加固路基的现场试验,通过建立强夯土体变形的理论分析模型,得到了夯沉量与孔隙率、压实度和夯距的关系.并提出了确定夯锤重、落距、最小夯沉量、夯击次数、夯距等强夯施工参数的流程.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强夯法处理老集高速公路液化地基过程中,有关单点夯击能和有效加固深度、最佳夯击能和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时间间隔、夯点间距及夯点布置等强夯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实际施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京石高速公路旧路堤边坡压实度低,如何补强新旧路堤结合部是拓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京石拓宽工程K190+800~K190+900段对强力夯实追密补强技术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夯点压实度平均增长值为3.68%。夯间土平均增长值为1.60%。(2)夯点0~30cm,30cm~60cm和60cm~90cm轻型触探锤击数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4.3%,19.1%和28.8%。夯间土0~30cm,30cm~60cm,60cm~90cm的轻型触探锤击数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5.1%和25.9%。可见,强力夯击后土体的轻型触探锤击数、强度和承载力均有明显增长。(3)夯点0~30cm范围内锤击次数增长更明显,夯间土60~90cm范围内锤击次数增长更明显。(4)强力夯实能有效提高土体的压实度,提高土体的强度和承载力,用于追密补强新旧路基结合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强夯作用下的红粘土地基压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建昆明国际机场红粘土地基为依托,研究了红粘土在强夯作用下的压实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粘土强夯压实效果并非随夯击次数的增加而增强,夯击到一定次数时,坑底土体变成"橡皮土",产生较大的侧向移动;在同级夯实能下,红粘土地基夯点下土体和夯点间土体的压实度相差不大;在不同压实能下,地基土体的压实度随着夯击能的增高而增加;红粘土强夯最佳夯击深度为1 m,有效夯击深度在1~3 m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验在使用轻型强夯机夯实台背和涵背路基时的桥台和涵洞稳定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桥台、三层桥台路基、涵洞和三层涵背路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轻型强夯机在桥台路基和涵背路基不同填土层沿纵向和横向夯击。结果表明:对于桥台来说,在不同填土层的同一距离处夯击时,桥台所受应力和位移随着填土层的增加而增加;对同一填土层沿纵向夯击时,桥台最大应力和位移均随着夯锤与桥台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沿横向夯击时随着夯锤到填土面中央距离的减小而减小;涵洞最大应力的变化规律与桥台基本相同。最后发现轻型强夯机作用下的桥台和涵洞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液压高速夯实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夯实深度4 m,影响深度10 m的液压高速夯实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夯实指标填补了传统压实技术的空白,特别适合作业面狭窄和要求快速夯实的工作场合.并且根据工程试验,给出了夯实效果与夯实能量和夯击次数的关系曲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基施工中,路基压实效果难以保证。采用强夯技术进行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结合承唐高速公路承德段填石路基的特点,分析了强夯法的设计要点,确定了夯击能、夯点布置、夯击次数等相关参数,制定了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基强夯实施方案。通过现场试夯证明了该方案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