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及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应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结合工程实践,对强夯法施工中地基处理及质量检测控制进行了探讨,对强夯法的施工要求、方法及检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强夯法施工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兵 《交通标准化》2005,(8):117-120
以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为例,介绍强夯法适用的地段、强夯试验、最佳夯击能与控制标准的确定、施工步骤、试验检测及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对强夯法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时间间隔、夯击点位置、处理、强夯参数几个方面介绍了强夯法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从试验目的、施工方案、人员、仪器、机械配备情况及质量保证措施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路基土方填筑施工中特殊路基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5.
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标段开挖土方210.15万m^3(其中石方183.17万m^3),路基填方249.5万m^3,特殊路基处理主要为高填深挖路基、填挖交接路基等。路基防护工程形式主要有干码片石、挡墙、SNS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以及绿化防护。依据本公路路基工程的特点和数量,将本合同段划分为四个工区,各个工区配置相应的施工机械,同时展开施工。施工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考虑到桥涵及防护等情况,适时安排路基附属工程的施工,施工安排上以确保质量工期为重点,尽量避免施工干扰。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质资料显示,张石高速公路二期L3合同段有湿陷性黄土.地表为黄土(Q3a1).呈浅黄色.可见厚度4~5m.湿陷等级Ⅲ级。按设计要求湿陷性黄土采用强夯处理.处理面积为21236m^2.处理长度597.5m.加固深度6m.单点夯击能3000KN^*m.夯击间距4m.夯击遍数3遍.处理后沉降量为0.6-0.8m.满夯面积21236m^2.满夯能量700KN^*m。  相似文献   

7.
以保定-阜平高速公路填石路堤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路基及夯击功能,并结合现场试验,分析强夯法在处理填石路堤时的有效加固范围,从而可确定夯击次数、单层填筑厚度、务点布置等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8.
以保定一阜平高速公路填石路堤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路基及夯击功能,并结合现场试验,分析强夯法在处理填石路堤时的有效加固范围,从而可确定夯击次数、单层填筑厚度、夯点布置等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9.
特殊地基处理强夯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资料显示,张石高速公路二期L3合同段有湿陷性黄土,地表为黄土(Q3al),呈浅黄色,可见厚度4~5m,湿陷等级Ⅲ级。按设计要求湿陷性黄土采用强夯处理,处理面积为21236m~2,处理长度597.5m,加固深度6m,单点夯击能3000KN~*m,夯击间距4m,夯击遍数3遍,处理后沉降量为0.6~0.8m,满夯面积21236m~2,满夯能量700KN~*m。  相似文献   

10.
强夯法地基处理是70年代由西方传入中国,目前已广泛用于铁路、建筑、公路、港口等工程的地基处理,特别是近年来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地表处理、高填方施工等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人结合所参加的2009年张家口市滨河南路路基施工中.采用的强夯法路基压实经验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强夯法的作用机理、技术参数、机具设备及其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次综合劳动力组织、技术标准、质量保证、安全施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强夯法处理地基具有设备简单、施工便捷、适用范围广、节省材料、工期短等优点,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部分高速公路上进行了采空区治理的试验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注浆充填法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尚未形成规范或规程,设计施工主要以经验为主,缺乏系统实践体系.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针对某公路采空区地基情况,就注浆材料的优选,以及注浆施工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注浆处治提供科学的施工技术,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桥基础的钻孔灌注桩技术是通过设置一个一定直径的钻井孔,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这种方法在建筑物的施工中使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各种土层,甚至可以进入基岩层进行施工,这是其他施工方法做不到的。对这种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岩溶区的地质特点,结合济菏高速公路九合同段桩基施工实例,介绍人工挖孔、机械冲孔与钻孔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并就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于同类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某桥梁桩基穿越溶洞群施工为例,对其采用人工挖孔和机械钻孔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加以介绍。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加快了工程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节约了施工成本,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结构物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作业面的限制,不能按野外施工中的放坡开挖法施工,必须视实际情况组织基坑支护开挖法施工,确保基坑周边邻近建筑物及构筑物安全,缩小施工的影响范围,确保施工顺利、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8.
超大型沉井基础受尺寸巨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在施工阶段具有较高的安全及质量风险. 为准确有效地实现大型锚碇沉井基础施工过程的风险评估,采用工作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并结合专家调查法进行施工全过程风险识别;基于分解结构估测风险事件概率及损失等级从而确定初始风险分解矩阵,通过模糊层次分析(FAHP)法分析各类风险权重对其加权修正,并以修正风险矩阵值评估风险等级;采用该风险评估方法开展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施工风险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WBS-RBS法及专家调查法识别出“井壁开裂”等158项风险源;逐项计算初始风险值、综合风险值权重,并按等级划分标准评估出修正风险值大于1.696的“沉井突沉”“几何偏斜”等重大风险源共16项;针对重大风险源提出施工专项方案、实时施工监控及风险预案等措施控制. 为该沉井基础工程施工风险控制提供了依据,并为类似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贾志清 《交通标准化》2009,(23):135-137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若按现行方法对路堤分阶段填筑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路堤的分级加载填筑阶段,分析分期填筑周期内孔隙水压力、安全系数等的变化规律,有助于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最不利情况。  相似文献   

20.
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软基长33.193km,占线路总长度的38.2%,所以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该工程分别采用了排水固结、薄层轮加堆载预压方法、粉喷桩深层搅拌法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方法,并严格进行施工控制与工程检测,提高了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了施工阶段沉降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