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流水道是长江下游著名的浅险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前,该水道枯水期航道条件恶劣,航道浅情和船舶事故频发。东流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稳定了该水道河势格局,改善了该水道的航道条件。本文在介绍东流水道航道基本情况和整治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流水道工程前后河势、航道变化以及整治后实船适航试验效果,对东流水道整治工程完工四年来体现出的总体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罗湖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湖洲水道是目前长江中游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几个碍航浅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顺利开展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的基础。在介绍罗湖洲水道整治工程具体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在工程设计或施工中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航道整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长江东流水道是长江下游重点浅险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个项目。文中在介绍东流水道整治工程基本思路与具体工程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长江航道中其它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航道整治工程应顺应河势发展、把握有利时机;整治工程总体设计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树立综合治理理念,兼顾各方利益;整治工程理论研究应不断发展创新,为长江水运工程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总体工程和一期工程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一期工程的整治效果。一期工程整治效果主要体现在:稳定了戴家洲水道枯水期分流条件,直水道进口段弯道形态得到改善,弯道凹岸边界得以延长,弯道水流特性变强,进口段河宽受到控制,浅区航道条件改善,为总体工程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斌  周然  赵益栋 《水道港口》2007,28(1):57-60
白坭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拟通过疏浚、炸礁等航道整治工程措施来达到航道建设目的。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施工环节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充分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的前提下,整治工程疏浚、炸礁产生的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增加对白坭水道沿线水厂取水口取水安全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对水道沿线鱼类洄游通道、产卵场等生态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6.
张玮  倪兵  陈乾阳 《水道港口》2013,34(1):39-44
为增加长江澄通河段沿江深水岸线资源,拟进行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边滩圈围工程、洲头潜堤工程、西水道疏浚工程。利用一二维耦合潮流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不同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汊道分流比,分析研究工程对通州沙河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滩圈围和潜堤工程、西水道航道疏浚工程、上游径流条件等都将影响通州沙西水道的分流比;仅仅实施边滩圈围和潜堤工程,将减少西水道分流比,而疏浚工程将使西水道分流比有所增加;整治工程实施后,通州沙河段分流比的改变程度主要取决于西水道的疏浚深度,因此,为维持该河段河势稳定应慎重选择西水道的疏浚尺度。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牯牛沙水道为长江中游近期出现的重点碍航浅水道,整治好该水道对长江中游航道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2月批复同意实施该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简介牯牛沙水道演变特点、主要影响因素、碍航特性与整治方案,详细分析牯牛沙水道整治前后过渡段变化情况、牯牛沙边滩淤积情况以及航道改善情况,重点分析一期工程整治效果,预测演变趋势,提出后续工程建议。一期工程实施后,工程效果良好,总体河势更趋稳定,牯牛沙边滩淤高展宽,利于枯水期水流集中,过渡段浅埂得到较为有效冲刷,淤积减少,碍航程度减轻,浅区航道条件改善,为后续工程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认为:一期工程效果将会随着建筑物功能的继续发挥进一步显现,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梅山水道淤泥实例工程研究了淤泥演变及其清淤整治方法。根据梅山水道淤泥演变情况对总体淤积速率分析,总结淤积具体原因,结合工程总布局提出整治措施。对清淤后的围堤进行稳定性验算,并且,根据围堤结构及地质情况对施工围堤和污水管提出了安全监测布置建议和观测要求,以利于准确控制施工填筑速率和了解堤基与堤身变形协调情况,同时针对梅山水道淤泥整治过程提出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东省内河航道大规模航道整治工程的完成,有必要进行工程整治后水下地形测量验收工作,以检测整治工程是否达到设计的航行水深标准。本文结合东莞水道创建文明样板航道整治起步工程第三方抽测的实施过程,探讨内河航道整治竣工验收测量工作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西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西水道开挖至-8 m或不开挖,东水道分流比增加,对深水航道影响较小,但会造成深水航道左侧通州沙滩地窜沟的冲刷;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其对深水航道影响逐渐增加,开挖至-12 m、-14.7 m时,航道沿程会出现一定淤积,营船港下航道浅区有淤积的趋势,不利于航道维护,但通州沙滩地窜沟略有淤积。建议:通州沙西水道整治时,西水道疏浚深度不宜过深;尽快实施通州沙潜堤下延工程。  相似文献   

11.
张晏方  邓勇  毕文焕  黄伟 《水运工程》2012,(10):143-147
水下隐蔽工程是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在长江航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长江航道整治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分类及应用实例,对深入认识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在长江航道整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后期航道维护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2#桥墩建设对拟建的武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和整治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将桥墩防护工程和其周边航道整治工程合二为一的设计方案,统筹安排施工进度,并根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设计方案,解决了桥梁建设与航道整治工程之间的矛盾,确保两项工程保质、保量、按时竣工。  相似文献   

13.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仪征水道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本段河床演变和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段航运发展需求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方案设想,并对工程方案进行优化研究,为该段12.5 m深水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道工程多源测量数据的集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集成方法。通过技术路线设计、工程案例分析,阐述BIM技术在航道工程多源测量数据集成的具体实施步骤。以长江下游某航道整治工程为例,研究在航道工程中基于BIM技术的多源测量数据集成方法,真实显现航道现状三维地貌。结果表明BIM技术集成方法具有优越性,可为数字航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郁峰 《水运工程》2004,(6):37-39
采用土工织物缝制砂袋实施航道整治工程,比传统的抛石丁坝形式具有取材方便、施工简单的特点,效益显著。本文通过分析砂袋填芯坝坝体的施工方法,研究其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航道整治工程信息模型的集成技术,对三维GIS软件CityMaker以及Surfer、Autodesk Civil3D、Mike21等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高效方便地实现了GIS数据、整治建筑物BIM模型数据、河床冲淤演变数据、水动力模拟数据以及项目不同阶段参建各方的管理数据在CityMaker平台的集成与管理。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切实可行,能够为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长江中游武穴水道河床演变和碍航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与当地采砂规划相协调的新的航道整治思路,并通过河工模型试验研究,解决工程与采砂之间的矛盾,同时,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施工时工程区地形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工程方案和分期实施工程内容。该工程于2006—2008年实施后,河道演变趋势与模型预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航道条件明显改善,规范了无序的采砂活动,使航道整治与采砂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8.
北江白石窑枢纽坝下变动回水区是北江中游重要的碍航浅滩.整治前,航槽水浅,船舶须减载或等水航行,塞船现象常有发生,维护水深仅在0.8~1.0 m,甚至断航现象时有发生,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十分必要.为达到Ⅲ级航道标准,本文在分析浅滩的演变特点基础上,开发了河工模型,充分利用前整治建筑物,以因势利导为原则,利用挖槽、整治丁坝和疏浚等工程措施,对2个Ⅲ级航道整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整治方案.从分析结果来看,此河段达到2.5 m×60 m的航道尺度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枝江—江口河段河床演变与航道整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收集长江中游枝江—江口河段近年来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该河段河床演变特点、碍航特性和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模型研究成果,对该段河道及航道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段航运发展需求,分析了该段进行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该段浅滩碍航特征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初步方案设想。研究得到的河床演变、碍航特性及方案比选成果可为下一步系统整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