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灾害地质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发生。其中西安地裂缝活动受黄土高原的独特土质特性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最典型和严重的。西安地裂缝通过的市区地段,地表破碎,建筑物开裂,道路变形,地下管道错断,同时地裂缝在不同位置多次穿越二环路、三环路和陇海铁路。这种独特的灾害地质现象,在城市中集中出现,已对西安城市建设构成危害。该文根据长安路立交2005、2009、2012和2016年的桥面及墩台高程实测数据,分析西安F6地裂缝对南二环长安路立交桥产生的危害及影响,并提出维修技术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铁建设中遇到的最大的地质灾害挑战就是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问题,尤其是地裂缝地质灾害对地铁建设构成严重的威胁。区间隧道变形和地面沉降控制对于地铁工程而言至关重要,而西安地裂缝异于其它城市地质条件,是西安地区地铁隧道变形以及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文章针对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的工程特点,为了做好地铁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采用MIDAS-GTS软件对区间隧道穿越地裂缝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制定了跨地裂缝隧道结构处理方案和防水处理方案。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新活动断裂和地裂缝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启耀  蒋臻蔚  彭建兵 《公路》2006,(2):104-108
全新活动断裂和地裂缝灾害是高等级公路工程的安全建设与运营的重要地质病害,是西部交通建设中必须面对且又亟待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之一。作者从地裂缝的致灾机理入手,分析了公路工程在断裂活动时的破坏原因及具体表现形式,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整治措施,并就目前公路工程活动断裂防灾减灾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特殊地质灾害地段,采用新型轨道结构——可调式框架板整体道床,可以有效解决西安地裂缝对轨道结构造成的影响。通过工程实践,不断优化设计和创新工艺工法,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益。同时通过对各施工工序的科学安排,可弥补可调式框架板道床施工周期长的缺陷,进一步发展了地铁轨道穿越特殊地质灾害地段的轨道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路基通过地裂缝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堂 《路基工程》2007,(5):169-170
介绍了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货)路基通过咸阳市大泉地裂缝的活动特征、成因。采用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加筋土挡土墙,以增加路基工程对变形的协调性,使地裂缝活动在路基面产生的变形量控制在可调整的范围内,以满足铁路运营平稳性和舒适性要求。提出对地裂缝的发展变形情况进行长期动态观测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地铁6号线隧道工程穿越地裂缝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具体分析地裂缝在与地铁线路交汇处的发育和灾害特征及其年活动速率;利用空间几何关系,提出相邻分段隧道之间在空间上会产生三向位移,从而引起其内部净空减小;运用数学公式定量计算得到地铁6号线穿越地裂缝的纵向影响长度参数。建议在设计地铁线路走向时,应尽量与地裂缝呈大角度相交。  相似文献   

7.
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施工对既有桥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长安立交和f6地裂缝段为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地铁穿越地裂缝施工对既有桥梁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地铁穿越地裂缝施工对既有桥梁桥墩具有一定的影响,对第3排桥墩沉降影响明显;2)地裂缝在短期内对地铁隧道开挖的影响不明显,需对地裂缝处结构进行长期监测。同时,建立了地铁隧道与地裂缝相距不同水平距离的二维模型,通过分析给出了在西安地区临近地裂缝开挖地铁隧道的建议最小设防距离为3倍隧道直径。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5)
地裂缝作为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会导致桥跨结构及桥梁附属设施的变位与破坏,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通过在试验场地进行的桥梁跨越地裂缝结构模型试验,利用沉降平台模拟地裂缝活动,探讨了地裂缝影响下的桥梁灾变机理,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地裂缝作用下的桥梁的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地裂缝作用下应力应变特征及受力模式,为地裂缝作用下桥梁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凤蓉 《隧道建设》2006,26(6):30-33
西安市近50年来由于过度开采深层地下水,诱发地裂缝恢复活动,轨道交通二号线要通过12条地裂缝,其中有6条活动性较强。通过对地裂缝的形成原因、特征及地裂缝的分类等方面的具体分析,重点剖析投标阶段区间隧道通过地裂缝段的结构如何在设计寿命100年内适应地裂缝的变形,保证结构功能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0.
封面工程     
正本期封面工程为西安市后围寨立交工程,由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西安市后围寨互通式立交地处西安市后围寨,位于三桥新街、世纪大道、天台路、尚航路、西安高架快速干道、西宝高速引道等6条道路的交叉口处,是西安主城区与沣东新城及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该立交工程跨越陇海铁路、西成高  相似文献   

11.
陈云  郭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4,11,M0004
以杭州市为例,分析目前轨道站点与人行过街设施、地面换乘交通设施、地下(上)空间衔接及城市交通标志等市政交通设施的结合现状.剖析其问题症结,探讨轨道站点与市政设施结合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城市轨道交通优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彭州市磁峰镇莲水村黎家大院组团灾后重建示范点规划方案的介绍分析,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着重在节省土地、风貌特色体现、推进人居环境和谐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给出一些思考,以期把在灾后重建规划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经验,能在今后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地表纵向裂缝对黄土隧道工程的安全产生危害,依托于甘肃省庆阳市境内董志黄土塬地区浅埋铁路隧道工程,针对浅埋黄土隧道施工地表纵向裂缝发展的时空规律开展研究。通过对现场地表纵向裂缝发育情况的调查,结合室内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裂缝成因整理模型土体中纵向裂缝发展状态的确定方法。在对不同隧道埋深工况下地表纵向裂缝的发展状态和不同时间点中地表纵向裂缝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后,得出地表纵向裂缝发展的空间规律与时间规律,最后总结形成浅埋隧道施工地表纵向裂缝发展时空规律,并提出减少地表纵向裂缝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宁市内河现状、功能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得出造成内涝灾害的成因 ,对城市滨湖整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陇南公交枢纽总站工程地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新区,属于灾后恢复重建中央基金项目,是陇南市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介绍了陇南公交枢纽总站方案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标准,发展预测、建设规模、总图布置、设计流程等,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6.
膨胀土是一种高塑性黏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性质极不稳定。本文以陕西安康某市政桩板式挡土墙工程为例对膨胀土地区桩板式挡土墙设计计算中涉及的膨胀土抗剪强度折减、水平膨胀力、剩余下滑力、桩板墙结构验算等问题进行了计算研究,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宜宾小南门大桥的抢修加固与恢复工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建东 《公路》2003,(4):34-38
介绍在宜宾市小南门大桥发生坍塌事故后,抢险加固中所采取的配重、减载、加固等措施,以及修复工程中车道板的拆除和预制安装,横梁的预制安装,吊杆的拆换,裂缝的修补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跨河、拦河建筑物对河道防洪的影响及其成因进行了举例分析,并提出减轻灾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市原有防汛指挥系统存在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落后的缺陷 ,为此利用高新技术 ,建设一个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四部分组成的现代化防汛指挥系统 ,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防汛信息收集、洪水预测、防汛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充分发挥现有防洪体系的作用 ,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洪减灾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