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汽车与配件》2009,(26):7-7
2009年6月2日,重庆市成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这是继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之后成立的第二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重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由长安汽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恒通客车公司、重庆市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发起,现已有重庆力帆、神舟科技、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通过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趋势,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趋势、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以期更好地理解该产业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09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财税政策为主的支持政策体系,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推动我国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也面临“干预市场”、“干预技术路线”、“透支消费”等质疑,出现了“骗补谋补”、“补贴依赖症”等问题。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市场起步期,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尚未成熟,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如何继续发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吸取前期产业发展经验教训,在下一步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时少走弯路,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是当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官俊 《汽车与配件》2014,(48):54-56
<正>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在技术研发、税收、补贴等方面提供支持,积极促进各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外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动态调整扶持政策,其目标是使电动汽车产业顺利实现由政府推动过渡到市场推动中。全球主要汽车工业国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美国在政策杠杆倒逼市场、激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政策影响非常显著,我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产业激励政策,但实际政策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为了分析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市场接受程度的交互关系,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能进行评价.模型设计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定量化的评价指标权重对政策效能进行评价,确定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政策要素,并在政策效能分析基础上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碳中和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考虑,汽车产业能源结构如何从传统化石能源逐步向氢能、燃料电池等非化石能源转变是当前行业面对的挑战,将会改变整个行业形态。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基地,如何在本轮碳中和革命中引领行业变革,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着眼于重庆市汽车产业升级路径,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层面深入探讨了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剖析了存在的核心问题,相应地从政府政策、企业战略、技术创新方面给出了对策,为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和布局,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朝着健康的方向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因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倍受关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度过产业酝酿期和导入期,2014年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成长期.本文对国内外的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因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倍受关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度过产业酝酿期和导入期,2014年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成长期.本文对国内外的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接续制定面向2020年和2035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批复建立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政策举措,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配套政策,行业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获得全球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在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总结主要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结合天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快推动天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思路。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天津作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示范推广城市,应该把握发展机遇,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部门分工,尽快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1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分析(1)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从2009年开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以来,在国家及地区政策中,“新能源汽车”这一词汇频繁出现。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优势,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我国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  相似文献   

13.
陈柳钦 《天津汽车》2010,(10):22-25,48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出巨资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并取得了成就。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顺应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国际共识,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入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文章分析了我国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产业发展中在政策制定、产业结构、核心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科技创新,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本文探讨了目前相关支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政策趋势进行了展望。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更需要能源行业、城乡建设等行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转变。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不断深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引起中央高层的普遍关注和支持。2014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西安比亚迪汽车公司考察时强调,新能源汽车能改善城市污染和噪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至14547辆,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远高于我国其它地区。为总结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和发展的经验,本文对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暴增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市场开放政策、免费牌照和力度较大的补贴政策是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014年以来,随着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等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和地方配套政策的完善,各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市场稳步扩张。在这些地区中,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梳理补贴退坡、外资进入背景下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并探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为赣州市政府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更好地推动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朱敏慧 《汽车与配件》2009,(5):I0001-I0001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对于面临困境的中国汽车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等,规划中所提及的一系列政策,如果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将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创新政策分析框架体系的研究,结合2009年以来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动态和趋势,选取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等重大政策,总结分析了政策实施效果,归纳了当前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产业下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政策环境,其次对当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商业模式进行阐述。最后,在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