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全长两千多公里的京九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这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仅用了3年的时间建成,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这条铁路的设计技术总负责人,就是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教授级总工程师——宋士诚。  相似文献   

3.
马庭林197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获硕士学位。1981年分配到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工作,长期从事铁路与公路桥梁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先后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院副总工程师;历任中国铁道学会桥梁工程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4.
龙年伊始,从祖国西部重镇成都传出喜讯:2000年3月4日,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圆满完成我国首台高速客车车体转向架时速380公里的超速试验任务;继后,2001年9月,我国研制的《蓝箭》动力车动车组整车顺利通过时速4O0公里的试验;刚刚跨入20O2年,又成功完成了韩国高速新型客车试验任务……。 这一次次我国高速重载机车车辆的牵引动力性能的试验成功,是西南交大全体研试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劳动模范、著名钢梁专家、教授级高工方秦汉,有一个叫得很响的绰号——“钢霸。 明明是桥梁专家,怎么有一个似褒似贬的外号?事情要从头讲起。 方秦汉是浙江黄岩人,1925年生,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到铁道部设计局大桥设计事务所工作,从此与桥梁结下了不解之缘。 方秦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衣着朴实、满头银丝、身材瘦高,然而精神矍铄的老人。从外表上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他钢在哪里,霸在何处?平时,他话语不多,温文尔雅,和颜悦色;然而,只要一涉及桥的话题,他就象换了个人,说话如枪如炮,办事如风如火,发言直来直去。在钢桥设计、科研领域,他善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号召是世纪的召唤 1957年十月革命节前夜,血气方刚的沈志云,告别了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女儿,满怀豪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被精心挑选来的莘莘学子们一起登上了去苏联的列车。经过七天七夜的旅行,他来到了莫斯科,在等待转车去列宁格勒的当儿,突然接到通知:原地待命。11月16日晚,当被告知明天一早到莫斯科大学听报告,“要见毛主席了!”学子们一下子欢呼跳跃起来。 高高的列宁山上,耸立着莫斯科大学。11月17日一大早,沈志云一行人就来到了列宁山上,满以为可以到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召开隆重的成立大会,江泽民同其他党和政府领导人会见了首批院士。在这群科学界精英中,有一位岩土工程学家,他就是铁科院研究员周镜。 周老年近古稀却还精神矍烁,从年轻时到现在,一直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许是他恬澹平和的性格给人一种亲切感,使我采访这位知名学者时毫无拘束,就像和老熟人拉家常…… 归去来兮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的周镜,1947年秋赴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攻读研究生。提起这段经历他  相似文献   

8.
受益于名师引路、成功于勤奋钻研.三十年前走出校门的段武,从那时开始,他就在铁道信号专业领域里长途跋涉、孜孜以求.天道酬勤、事遂人愿.如今,他已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成为一名屈指可数的铁道装备学科带头人.对此,段武颇有感慨地说:我们的所有成果都是在前辈研发的基础上取得的,有了一,才会有二.任何事物发展都是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9.
没有理想的人是平庸的人,没有梦的人生是枯燥的人生。 王梦恕院士几十年来以大山为伍,以青石为伴,是我国著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他的主要贡献有:开拓了铁路隧道复合衬砌新型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室内及现场试验;实现了大断面、  相似文献   

10.
秦马 《铁道知识》2010,(3):58-59
他——宋伟俊,198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系铁道工程专业之后,从见习生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到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的岗位,并成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5年的工作之路,他让人刮目相看、心服口服;25年的大桥情结,使他不甘平庸、超越自我。他说:“我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将‘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视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以我所从事的事业为荣”。  相似文献   

11.
韩东 《铁道知识》2012,(5):50-51
铁道部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和平,在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制动科研领域,坚持创新,锲而不舍,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赢得了企业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创新——付出心血汗水 李和平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上大学前的几年插队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培养了他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工作作风.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动车组及城市轨道交通制动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工作.为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制动系统研发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带着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严谨与朝气,他恪尽职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信念和主动服务意识,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跟踪研发工作的每一个过程,不但自己制定技术方案、技术路线,还亲自动手进行产品的组装、调试和试验.李和平在进行一次产品试验时,一个零件突然飞出,击中他的额头,顿时鲜血直流,他只是去医院缝了几针,简单的进行了包扎后又投入了工作.至今,他的额头上还留有一道明显的伤痕.  相似文献   

12.
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他在研究和教学天地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凭着锐意创新的恒心,他在研究和教学天地领域矢志不渝、永不言弃。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余篇;完成国家和省部重大计划项目近20项,获各种科技奖励10余项。他成为令人瞩目的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他就是被业界称为科技之星、师生们赞誉为导师楷模的北京交通大学结构强度检测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孙守光。  相似文献   

13.
在铁路泥石流防治方面,他先后主持或主研完成了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减灾决策技术等多项重大课题,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泥石流地区选线设计技术体系;在基础研究方面,他和他的团队将现代物理学中自组织临界状态理论引入散粒体研究领域,使我国在散粒体颗粒特征对SOC 影响问题上占领前沿地位;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撰文立著,作为第一作者及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三大检索40篇.他就是被评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分别入选为第三批、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姚令侃.  相似文献   

14.
职业和兴趣融为一体潘东发之所以在桥梁设计方面能取得成就,源于他对桥梁事业的痴迷和热爱.正是这种痴迷和热爱,使他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坚定的目标,并孜孜以求,从不言弃,直到每一个目标变为现实.二十多年来,凭着这股韧劲,潘东发由一名普通的桥梁技术人员一步步成长为桥梁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在桥梁科技领域有所建树.作为这些大型施工项目的总工,潘东发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设计图纸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桥梁建筑实体,为桥梁的顺利建设提供技术保证.然而任何图纸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施工细节,必须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形成可操作的一道道施工工序和步骤及相应的设备,才能一步步使图纸转化为实体.  相似文献   

15.
冯叔瑜院士,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1年赴前苏联留学,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到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工作,长期从事工程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工程爆破专家。历任中国铁道工程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爆器材学会理事,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1995年作为工程爆破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6.
秦马 《铁道知识》2010,(4):56-57
搞技术,他是人们公认的个中翘楚;做管理,他是出类拔萃的领军人物。他有着多项名扬业界的工程力作,也有着众多实至名归的荣誉,他是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更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就是被人们誉为“行政技术复合型人才的代表”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颖。  相似文献   

17.
《铁道知识》2014,(4):48-49
求学年代,他学习如饥似渴,学业出类拔萃,成为莘莘学子中的佼佼者;进入铁路,他勤奋好学,不负众望,管理才能在实践中显山露水,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走上领导岗位后,他迎难而上,挑战机遇,成为一位战果赫赫、引人注日的铁路骁勇。他说,三十年工作实现三大超越,甘苦自知;三十年追梦梦幻成真,终生无悔。这位一生追梦、圆梦于中国铁路的人,就是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锋。  相似文献   

18.
周镜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49年春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爱国热情的周镜,克服重重困难,于1950年秋回到祖国,投入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之中。 他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工作,长期从事土的基本性质、路基边坡稳定、路基支挡结构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他作为主要参加者之一,筹建了我国铁路系统的第一个土工试验室;组织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土工试验》规程: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路堑边坡坡度的原则;提出了第二滑动面计算衡重式挡土墙的上墙土压力的方法及挡土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判别式;在我国最早提出了较全面的“静力触探应用技术暂行规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1993年第一批被授予“詹天佑成就奖”。1978年至1991年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的秘书长,1991年至1995年被推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新年伊始,我国远动科技战线传出了又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西南交通大学在西安—安康电气化铁路运动控制的一项国际投标中一举中标。这是中国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运动技术的又一重要标志,人们为之祝贺,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远动科技开拓者钱清泉教授数十年潜心研究的丰硕成果而喝彩。 钱院士1960年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
唐涛 《铁道知识》2009,(6):42-43
"积极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运力保障,是我们这一代铁路人的光荣使命."这是第九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营运部主任苏顺虎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也是他多年来的工作准则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