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成禹  张维泉 《铁道勘察》2011,37(3):31-34,54
以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出口浅埋段为例,在简要介绍花岗岩残积土工程性能的基础上,重点对花岗岩残积土中浅埋隧道修建的主要工程问题及其形成机理、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花岗岩残积土中夹杂孤石及残积土软弱结构面发育,遇水崩解、软化、随水流失的工程特性,会给穿过该地层的浅埋隧道带来初期支护受力不均、内力增大、洞室及地表严重变形...  相似文献   

2.
刘建国 《铁道工程学报》2011,(9):97-100,117
研究目的:作者通过对东莞R2线花岗岩类残积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找出花岗岩类残积土的物理力学特征,建立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出花岗岩类残积土工程勘察的措施及建议。研究结论:(1)东莞市花岗岩类残积土颗粒成分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天然孔隙比较大,液性指数较小,抗剪强度较高,压缩系数偏大,压缩模量偏小,膨胀性小等;(2)天然孔隙比与压缩模量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3)勘察宜采用现场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深圳地区花岗岩地层岩土工程特性(物理力学性质、崩解性和差异风化)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花岗岩残积土和全风化岩浸水易软化、崩解,施工过程中宜注意采取防排水措施,并尽量减少对其扰动,避免长时间暴露和泡水。花岗岩地层中差异风化形成孤石、风化深槽和上软下硬地层,会给地铁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引发工程事故。  相似文献   

4.
深圳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沉降计算及现场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大面积软基处理时,淤泥层下卧花岗岩残积土层固结沉降计算方法。指出室内试验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压缩指标是失真的,其压缩模量偏小,压缩系数偏大,计算得到的沉降量过大,其原因在于试验方法的局限性。计算分析和现场观测表明:根据原位标准贯入试验所得指标计算花岗岩残积土的沉降量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花岗岩残积土的岩性特性,探讨花岗岩残积土及全风化土实测标贯击数N的概率分布,并计算其服从概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研究结论:目前国内外对标贯实测击数进行杆长修正没有一致意见,建议使用实测击数,可使野外编录、判别的操作性更强.通过实测结果来看,锤击数在15≤N<30范围内可定名为残积土,锤击数在30<N≤50范围内可定名为全风化土.经统计分析认为,深圳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及全风化土实测标贯击数N的概型分布为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强风化花岗岩在我国湖南地区分布广泛。以湘潭市潭市镇某花岗岩滑坡土体为试验区,开展花岗岩残积土基本物理特性和颗粒分析试验,并进行不同干密度、饱和度和垂直压力下的60组直剪试验,分析干密度和饱和度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的影响,建立抗剪强度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的黏聚力对饱和度变化敏感,黏聚力随饱和度的变化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且具有明显的"峰值效应";内摩擦角随饱和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黏聚力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内摩擦角变化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7.
广东花岗岩地段球状风化地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涛  吴光  王华  李建强 《铁道建筑》2007,(1):104-105
通过对武广客运专线广东韶关至花都段花岗岩地段钻孔岩芯特征的相关分析,揭示了该花岗岩地段球状风化具有“上小下大、上多下少”的地下分布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广客运专线广东韶关至花都段花岗岩地段钻孔岩芯特征的相关分析,揭示了该花岗岩地段球状风化具有“上小下大、上多下少”的地下分布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9.
室内采用颗粒分析试验、压汞试验、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仪、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仪器和方法对取自深圳地铁5号线暗挖段地层的典型风化花岗岩试样进行分析,获得试样的颗粒组成与级配、孔隙组成及分布、化学元素及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特征等信息,同时对这些组构特征与风化花岗岩工程特性的关系作了简要探讨。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深圳地区风化花岗岩的工程特性及预测和控制地铁隧道开挖时引起的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0.
球状风化是花岗岩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隐患。研究球状风化花岗岩的工程特性,并为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提供指导性的原则具有必要性和实用性。而花岗岩球状风化的离散性使这项工作变得十分困难。本文即是要对球状风化花岗岩工程特性的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地质分析法、现场勘探法与室内试验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