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直航鱼雷命中概率模型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考虑各观测量误差的情形下,建立了直航鱼雷的命中概率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且分析了目标距离和目标舷角对鱼雷命中概率的影响,可为鱼雷作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某型潜艇尾流自导鱼雷命中概率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尾流自导鱼雷命中概率是考核鱼雷作战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同鱼雷自身性能和目标尾流特性有直接关系。论文在研究水面舰艇尾流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直航目标和机动目标的尾流区域模型,分析了鱼雷的攻击态势和射击方法,提出了鱼雷捕获概率和追踪概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对计算鱼雷武器系统命中概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舰载声呐系统探测性能远落后于潜艇,并且受复杂水文条件影响较大而造成的水面舰艇在搜攻潜时有较高危险性以及鱼雷命中概率不高的现状,提出了由舰载直升机对潜艇定位引导水面舰艇使用管装鱼雷攻潜的方法,在分析直升机引导水面舰艇对潜艇精确定位时的各种误差,建立鱼雷攻潜相关参数计算模型后,采用模拟法计算了水面舰艇在舰载直升机引导下使用管装鱼雷攻潜的命中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在鱼雷的发射距离为5 km时,这种引导攻击方法的命中概率可达到0.8以上,为实战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选择合理的机载鱼雷攻潜方式,依据直升机悬停攻击,建立了鱼雷投放参数解算模型;依据前飞攻击,分析了投雷圆半径,建立了投雷参数解算模型。提出常规法和排除法2种选择方式,仿真不同阵位下2种攻击方式的命中概率。仿真结果表明,与悬停攻击相比,前飞攻击时目标散布区相对缩小,鱼雷命中概率较高;直升机处于敌小舷角时有利提前角较小,避免了鱼雷与潜艇的尾追态势,鱼雷命中概率较高,建议优先采用前飞小舷角攻击方式。实际作战中,还应依据战场态势合理选择攻潜方式。结论对直升机反潜作战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航空自导鱼雷命中概率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某型自导鱼雷和潜艇战术技术性能 ,建立了鱼雷、潜艇的运动模型 ,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对抗 ,采用蒙特卡洛法研究了鱼雷的命中概率 ,其结果与实际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6.
悬浮式拦截弹是水面舰艇拦截鱼雷的常用武器,首先从直航雷的相遇三角形命中目标条件出发,推导出鱼雷相对舰艇的正常提前角,从而确定鱼雷在被发现点的最大航向角范围。以此为基础,确定悬浮式拦截弹阵布放中心位置,最后得出悬浮式拦截弹拦截鱼雷概率计算公式,为如何提高拦截概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舰载直升机单机飞行投雷的基础上,通过对双机协同飞行投放鱼雷方法、双机协同组织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攻击机投放参数的解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证明双机协同飞行投放鱼雷能有效地提高鱼雷的命中概率。  相似文献   

8.
在鱼雷攻击中适宜的射距是确保鱼雷命中目标的关键之一,在使用鱼雷时必须确保所采用的射距在极限射距之内,因此在射击条件已知的前提下,要确定极限射距并且熟悉影响其值大小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依据主动声自导鱼雷的射击模型,建立起极限射距的表达式,进而得出影响其值大小的主要因素。通过仿真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找出它们对极限射距的影响规律。此研究可为指挥员在作战使用时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期充分灵活地利用研究成果,提高主动声自导鱼雷的命中概率。  相似文献   

9.
在鱼雷攻击中适宜的射距是确保鱼雷命中目标的关键之一,在使用鱼雷时必须确保所采用的射距在极限射距之内,因此在射击条件已知的前提下,要确定极限射距并且熟悉影响其值大小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依据主动声自导鱼雷的射击模型,建立起极限射距的表达式,进而得出影响其值大小的主要因素。通过仿真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找出它们对极限射距的影响规律。此研究可为指挥员在作战使用时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期充分灵活地利用研究成果,提高主动声自导鱼雷的命中概率。  相似文献   

10.
鱼雷攻击潜艇的毁伤效果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波  卜广志 《舰船科学技术》2006,28(1):74-77,91
客观、准确地评价鱼雷攻击潜艇的毁伤效果是鱼雷与潜艇对抗的最后一环,也是评价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现有毁伤概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舱段的毁伤程度、要害指数、命中概率、毁伤效果累积系数和齐射毁伤系数等参数,建立了一种比较全面的用来评价鱼雷攻击潜艇毁伤效果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精确求解自航式声诱饵的航向,通过分析自航式声诱饵的作战使用目的,得出声诱饵的航向应使鱼雷对声诱饵的发现概率最大的使用原则。依据此原则,运用解析法求解出声诱饵最优航向。  相似文献   

12.
研究水面舰艇有效机动规避声自导鱼雷的问题,以提高舰艇对抗来袭鱼雷的作战效率.针对以往舰艇规避鱼雷二维对抗态势模型的不足,建立了三维空间下的鱼雷弹道模型、自导检测模型、舰艇规避模型以及鱼雷对抗误差模型,运用Matlab工具,对舰艇机动规避鱼雷的对抗过程进行了推演,并采用蒙特卡洛法定量分析了影响舰艇规避鱼雷生存概率的主要因素.推演结果表明,规避航向和航速对舰艇生存概率有较大影响,根据鱼雷报警距离和报警舷角选择合适的规避航向/航速、提高对来袭鱼雷的报警距离和定位精度以及减少系统反应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舰艇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AHP法的潜射鱼雷性能模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评估法有机结合。首先依据专家评判法建立了潜射鱼雷性能评估分层指标,并根据每层中各指标因素的重要程度而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向量。运用结合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算法建立了潜射鱼雷性能综合评估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进行具体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鱼雷自导作用距离与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损失有关,论文通过研究仿真声吸收系数对鱼雷自导作用距离和鱼雷捕获概率的影响,得出了增加吸收系数能有效减少来袭鱼雷自导作用距离,降低其捕获概率的结论,对水下作战平台防御鱼雷攻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悬浮式深弹反鱼雷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提出了悬浮式深弹反鱼雷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根据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WSEIAC)提出的效能模型,对悬浮式深弹反鱼雷系统作战效能的可用度向量A、可信度矩阵D和固有能力矩阵C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固有能力矩阵中反鱼雷概率这一指标进行了研究。按照悬浮式深弹反鱼雷作战物理过程,将反鱼雷概率分解为鱼雷经过悬浮式深弹阵的概率、悬浮式深弹阵探测鱼雷概率和毁伤鱼雷概率,从而建立了悬浮式深弹反鱼雷系统的作战效能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刘凯  孙炯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9):168-171
针对鱼雷电动力系统保障性评价问题,根据其保障性内涵,运用由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模糊评判法集合而成的DHGF算法,建立了某型鱼雷武器电动力系统的保障性评价模型,给出了研制阶段鱼雷电动力系统保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克服了以往定性评价方法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能更准确地为鱼雷武器的保障性设计提供依据。并以某型鱼雷电动力系统为例,对其保障性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说明该方法可有效的用于鱼雷电动力系统的保障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