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采用新的混合气形成法来同时降低柴油机NOx和碳烟的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特制的燃烧试验装置对柴油机从喷油到化学反应及着火的整个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混合气形成方法可以取得下列效果:1)通过将喷油始点提前和缩短喷油期可使燃油迅速而均匀地扩散,在较低的喷油压力下,可获得不发光火焰的燃烧特性;2)控制混合气形成过程,可同时抑制NOx和碳烟的生成,大幅度降低NOx和碳烟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日本三菱柴油机公司为降低柴油机排气中的NOx排放量而开展的在燃烧室中喷水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水方法,可显著地减少NOx排放量,且对燃油消耗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直喷式柴油机抑帛 合燃烧和激活扩散燃烧可以同时降低NOx排放和油消耗率的原理,作者试制了在主喷孔附近设置微小孔径副喷孔以抑制初期燃烧和活化后期燃烧的组合喷嘴。在单缸柴油机上与现用的普通喷嘴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降低和预测柴油机NOx排放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体低燃烧室内NOx生产成量的方法。通过对影响燃烧的几个最主要的因素的优化组合,获得了在不使燃油消耗率和烟度恶化的条件下降低约50%NOx排放量的良好结果。还介绍了根据运转地点的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定值,以及燃油比重、气缸进气温度和Nox排放测定值来预测不同气温、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柴油机NOx排放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各种变化因素对发电用中速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这种发动机的NOx排放水平不仅受空气中含水量(取决于空气温度 和湿度)的影响,而且受燃料可燃性的影响。为了确定绝对湿度、空气温度和中冷后空气温度等各种相关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两台缸径分别为220mm和280mm带余热利用装置的发电用柴油机的NOx年度测试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借助这些已有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出各种修正因素的影响。另外,为  相似文献   

6.
Niven  H  于长贵 《国外内燃机车》1994,(3):49-52,F003
柴油机的排放污染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愈来愈严格的排放法规给柴油机的设计和运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概述了柴油机排气的成分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和生成机理。着重描述了为达到将大型发动机排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NOx的排放量减少30%,60%,90%这三种目标而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同时也论证了采用这些措施之后给燃油消耗,有害微粒排放量及烟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隧道施工中柴油机废气浓度测定及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发现,当NOx含量在5 ̄15mg/m^3、CO含量在60mg/m^3以内时,作业工人无不适反应。在NOx含量超标5倍、CO含量超标2倍时,作业工人则出现竦眼等症状,其发病人数随空气污染程度加重而增加。为解决废气污染,确保作业工人身体健康,提出了正确使用净化剂;燃油中采用减烟节能增效剂;加强有效通风、机械保养及个人防护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一台缸径×行程=250×250mm的中速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水-重油乳化燃料的运转试验,以查明发动机性能和减少NOx排放的效果。考虑到目前燃用较少加水率的乳化燃料取得减少约30%NOx排放的技术已经实用化,但进一步增大加水率却受到燃料十六烷值降低、着火性恶化、发动机难以正常运转的限制,为此,作者开发了采用A重油的引导喷射烧伤技术,取得了燃料加水率达150%时仍能正常运转的效果。试验表明,A重油的引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世界都认为。良好的喷油规律可有使NOx排放量和燃烧噪声降低,且不会对油耗量和颗粒排放造成不良影响。李斯特内燃机机研究所(AVL)的这篇文章描述了混合气的形成是对喷油规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也叙述了实现某一喷油规律时可能出现的几个典型的喷油过程及其对NOx和碳烟(颗粒)排放所起的影响。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后表明,随着废气再循环量的增加,对与此相适应的喷油规律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才能圆满地达到  相似文献   

10.
在缸径×行程=250mm×250mm的中速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A重油和C重油的水乳化燃料的试验研究。在改变燃料中水添加比例的条件下测定了发动机性能参数和燃料喷射特性、排气特性和热负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上述两种燃料时,柴油机废气中的NOx含量均随水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同时使用A重油乳化燃料且水添加比例小于50%时,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有所改善,但使用C重油乳化燃料时没有改善。采用C重油且当  相似文献   

11.
中速柴油机用脉冲作用式燃油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  BA  王晓元 《国外内燃机车》2000,(5):20-22
介绍了供运输式发动机用的脉冲作用式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原理并附有结构线路示意图。还介绍了一种供ЧH26/26型柴油机用的高压油泵,它可以使2TЭ116型和TЭП70型内燃机车的平均运营燃油消耗量降低10% ̄15%,使排气中的NOx降低25% ̄30%,CO降低15% ̄20%。这种系统可以装在运用中速柴油机上。  相似文献   

12.
奎先运营隧道空气质量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摸清当前车流密度下各不同工况内燃机废气分布规律、自然本底及意外状态下可产生的危害。项目 在奎先隧道内进行了空气中CO、NOx、CO2及O2的测定。结果 列车在正常运营状态下产生的NOx峰值为80.9mg/m^3,CO为112mg/m^3,有害气体多集中于3、4测点,通过调查见,空气质量受车流密度的影响。车速对NOx影响不明显,而对CO的影响较大,由于风向的变化,使隧道内有害气体形成涡流或紊流,使3测点出现多次高峰,由此可见1、5测点有害气体峰值滞后,自然排净时间长于第3测点。结论 应对奎先隧道现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3.
М.  РВ  叶岚 《国外内燃机车》1993,(12):46-47,F003
介绍用于柴油机被称为未来燃烧的甲醇燃料,指出甲醇燃料的毒性在运用中不会造成危害。由于甲醇点燃困难,在使用中可以在传统燃料中添加甲醇,也可以在甲醇中加入添加剂。 在6ЧН21/12型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其结论是甲醇可以用于其他型号和用途的柴油机。由于甲醇蒸汽的发热量只有柴油机的1/4,因此用甲醇替代柴油,可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和硫的生成数量,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郑州站覆盖站台空气污染物的测定表明,冬季SO2、NOx、CO,春季NOx、CO的日均值不同程度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3级标准(GB3095-82)。尤其冬季春运时受车流密度高和列车取暖炉等因素影响,较春季污染严重。建议在覆盖站台上采用局部机械通风装置,加强对茶水炉、采暖炉的管理,以改善站台上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降低内燃机车有害排放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Н.  ЛА  沈红 《国外内燃机车》1998,(6):40-43
根据机车柴油机生态指标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1)铁路运输生态问题具有严重的局域特征,最快的解决办法是水阻试验站装上NOx清除设备并对运用中的机车进行改造;2)通过改变柴油机的调节和安装氧化中和器能使排放量降低25% ̄30%;3)如想彻底降低机车有害排放,则需对柴油机作根本性改造,但制造成本和运用费用随之提高;4)采用气体燃料发动机能大大改善其生态指标,但需要很大的基本投资。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进气道喷水降低柴油机NOX排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台4缸四冲程直喷式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在吸气行程初期从进气道喷水以降低NOX生成量的试验研究,并采用2区域模型法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了试验与计算结构。研究表明,在进气绝对湿度换算值为0.035kg/kg空气时,约可降低NOX浓度50%,而且上述效果与柴油机工况条件与喷射定时无关,只取决于进气的绝对湿度。  相似文献   

17.
ADD公司新开发成功的ADD30V型中速柴油机的平均有效压力达2.7MPa。活塞平均速度12.0m/s,最高燃烧压力20MPa,强化系数Pe·Cm高达32.3MPa·m/s。该型柴油机的重量比原有相同功率的中速机轻30%,其燃油消耗率仅为184g/kWh。排烟浓度和NOx排放分别为0.024g/m^3和900PPm,并具有与原有柴油机同样良好的耐久可靠性。为实现上述高性能,该机采用了包括铸钢机体、RR锻钢曲轴、钢头球铁裙活塞、陶资喷涂缸和活塞环以及单气门结构在内的一系列突破性材料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12V180ZJC型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放热规律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我厂在90年代初与奥地利AVL研究所联合开发研制的12V180ZJC型柴油机为例,将在AVL研究所试验台上按Ne-1324kW的螺旋桨特性试验所得试验数据和在各工况下所取得的燃烧放热率图为依据,进行分析,提供燃烧放热特性的帮助,寻找燃烧放热率图与柴油机之间内在的联系,希望对研究高速直喷式增压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黄泥岭隧道内安装了两台射流风机,通风10min隧道内有害气体NOx和CO的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实行机械通风后,反风向自然风不能将机车排出的废气返回到隧道内,有利于提高洞内设备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周期时滞人口扩散模型:δN(x,t)/δt=Dδ^2N(x,t)/δx^2+N(x,t)[a(t)+b(t)N(x,t-mω)-c(t)N^2(x,t-mω)],0〈x〈l,t〉0,δN(0,5)/δx=0=δN(l,t)/δx t≥mω,得到了正周期解全局吸引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