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泉州湾跨海通道工程是泉州市绕城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桥梁与隧道的各自优点,利用泉州湾跨海通道工程的现场地形,提出桥隧组合这一新颖的设计方案,并对桥隧组合方案的构思、设计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结合湄洲岛独特的海岛风貌(海上孤岛)、岛上的文化特色(妈祖文化)及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等,对目前常用的跨海型式(桥梁、隧道)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独特的跨海型式——桥隧组合方案,既实现湄洲岛陆地交通,又能较好地保持湄洲岛独特的海岛风貌,更好地宏扬妈祖文化。 相似文献
3.
4.
沙埕湾跨海大桥为宁波至东莞高速公路福建省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的控制性工程。在建设条件适应性、工程经济技术、与路网合理衔接及服务功能的实现、运营管理及费用等方面,对跨海公路通道桥隧方案、桥位和桥型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比选论证,最终选定在竹澳-青屿-阮家渡建设大桥跨越海湾,并确定主桥采用主跨550m双塔混合梁斜拉桥、引桥采用50m等截面连续箱梁作为大桥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新Ⅶ线主通航孔悬索桥方案设计为工程背景,探讨现代跨海悬索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和结构诸要素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本文尝试为今后我国修建跨海悬索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7.
为研究水下隧道人员疏散模式,以妈湾跨海盾构段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pathfinder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人员疏散路径选择理论模型,研究“楼梯”、“滑梯”、“横通道+楼梯”3种疏散模式下间距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并对安全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妈湾跨海盾构隧道楼梯疏散模式的最佳间距为80 m,滑梯疏散模式的最佳间距为60 m; 2)在相同条件下,滑梯疏散效果优于楼梯,当间距为60~70 m时,建议使用滑梯进行疏散; 3)楼梯间距为60~80 m时,人行横通道间距可以适当加大,当楼梯间距为80~90 m时,人行横通道间距不宜过大; 4)当隧道发生火灾时,应优先开启上下游范围的排烟口,其次考虑只开启下游排烟口。 相似文献
8.
琼州海峡固定式跨海通道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琼州海峡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以及特殊岩土等条件,认为工程地质条件时修建琼州跨海工程是可行的,并阐明了以后的地质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路跨海通道项目普遍存在投资超批复概算的造价控制问题,基于跨海通道项目施工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工程规模大、组织难度大,技术标准和品质要求高、科技创新多等特点,分析了影响造价控制的四新工程多、招标竞争性不充分、工程变化大、工期长等若干难点问题,提出深化设计、深化工筹方案设计及细化造价文件编制,科学合理标段划分,充分的市场竞争并选择优秀承包商,设置公平合理的合同条款,实行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等管理举措。研究成果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烟台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作为跨世纪大工程,它的建设和使用必将对区域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烟台市作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一端,更会受其影响.分析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在建设期和使用期对烟台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力争使跨海通道对烟台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孙玉山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0,17(5):19-20
福安赛岐大桥跨近海河流,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用了钻孔桩、沉井、沉井套钻孔桩等基础形式,本文分析了该桥的深水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针对广州东环高速公路龙头山隧道,分析了双向8车道超大断面公路隧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设计原则与施工要点,并给出了设计与施工的具体方案。对超大断面公路隧道的设计方法、施工及其监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表明在充分掌握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利用中国目前的施工技术,可以实现超大断面隧道的优化设计与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质情况,设定钢板桩的结构边界条件,通过数学迭代计算出被动土压力值,相应钢板桩围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验算结果也能准确得出.调整内支撑的层数和位置进行验算,最后结构优化成内支撑仅设置一层,实践证明既满足了结构安全要求又加快了施工进度和节省了成本.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泉州台商投资区杏田立交项目背景、地理位置的解读,论证立交节点的功能定位,并结合交通量预测结果,对该枢纽组合立交的近远期方案进行设计研究,可为城市类似枢纽组合立交的总体方案设计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双向倾斜桥塔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合理设计横撑作为临时结构,并对其进行施工控制.以某斜塔空间扭索双索面斜拉桥方案为背景,在对全桥模型进行复核和施工阶段计算后,提出横撑设置方案;对主动横撑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并对施工误差进行分析,对拆除横撑的施工控制方法及横撑拆除时机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主动横撑设计时应主要控制中塔柱根部混凝土截面应力,以内力控制为主、变形控制为辅的原则确定主动横撑预顶力;主动横撑的预顶力值确定应该包括模型受力计算值、温度影响值以及焊接变形所产生的内力变化值;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塔柱施工、横撑焊接的质量,并合理安排横撑的拆除时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