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分析内蒙古省际通道沥青路面病害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地区高寒干旱、高寒半湿润、半干旱这一特殊的气候环境,提出了相应的病害处治技术,并对处治中养护设备的选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寒地区处治翻浆病害的实践 ,总结出做好排水工作、换土法和在路肩上设置排水是高寒地区沥青路翻浆病害防治的有效方法。同时指出 ,开展经常性的养护工作是减轻和预防沥青路翻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水泥稳定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目前北疆片区,尤其是石河子地区国省道干线公路最常用的路面结构类型.在北疆高寒、干燥、冬夏及昼夜温差较大、冬春两季冻融作用显著的独特气候因素作用下,桥头跳车、间断规律的路面横向裂缝、路面局部凹陷龟裂、车辙、路面坑槽几项病害的发生频率极高,处治规模较大.文章结合G30线、S201线等干线公路水稳半刚性沥青路面养护及病害处治实践,对上述病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处治意见.  相似文献   

4.
根据青海省国道227线大坂山高寒隧道病害类型、分布等特征,设计隧道病害检测方案,并进行病害检查和检测。在专项病害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隧道运营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候特征,进行病害成因分析和隧道运营状态评定,并给出隧道养护和处治建议。为类似隧道工程病害检测和状态评定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G045线界古路沿线高寒阴湿地区气候特点和沥青路面病害特征,提出了采用双层橡胶沥青碎石表面层处治技术的结构组合、材料要求、技术参数、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通过实体工程实践表明,该结构与传统普通沥青混凝土罩面相比具有结构厚度薄、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且机动灵活等优势,其优越的防水、抗滑、抗裂、抗车辙和耐久等技术特性,为高寒阴湿地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或罩面处治提供了一项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高寒阴湿地区公路反复养护维修的技术难题,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湖南省某高速公路偏压、浅埋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初期支护破坏、二次衬砌开裂等病害,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病害处治采用的回填反压、围岩注浆加固、结构抽换、裂缝嵌补等病害综合处治措施,为隧道病害处治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湖南省某高速公路偏压、浅埋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初期支护破坏、二次衬砌开裂等病害,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病害处治采用的回填反压、围岩注浆加固、结构抽换、裂缝嵌补等病害综合处治措施,为隧道病害处治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病害是公路病害的主要表现,病害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整体安全性造成影响,隧道病害处治是一种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特殊工作,处治绝不允许失败和再次处治。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隧道病害检测,在检测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病害类别等,综合比较各种处治方案后确定安全、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八里关隧道衬砌裂缝、隧道渗漏水、衬砌脱空等病害进行整治,对隧道病害进行了病害分析和方案制定,提出了采用衬砌病害治理及结构补强处治、衬砌施工缝渗漏水处治、隧道衬砌后空洞注浆处治、非施工缝渗漏水处治、砌裂缝处治和点状渗漏水处治等方案,对隧道进行整治加固。施工完成后隧道外观明显改善,极大提高了行车安全。实践证明,实施整治方案后,延长了隧道的使用寿命,并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以江西省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处治工程为例,说明了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特征;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原因;介绍了处治方法和处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公路养护管理需要,研究了路面图像处理和损坏模式识别技术,提出了沥青路面损坏模式识别方法,解决了多种损坏类型并存图像的损坏模式识别关键技术.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依次分析、诊断坑槽、龟裂、块裂、纵裂和横裂等损坏,然后确定各类损坏的区域、量化损坏面积和长度,计算路面损坏率.实例验证表明,文章所介绍的路面损坏模式识别软件能有效地识别路面的坑槽、龟裂、不规则裂缝、纵裂和横裂,识别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结合近三年来实施的乡乡通油路工程现状,对通乡油路的早期病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通乡油路早期病害及防治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石太高速公路的大修工程为依托,分析山区高速公路所表现的主要病害形式、病害原因和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根据大修工程的实例来剖析病害的产生机理,比较各种处理方案的实际效果,提出根治病害的措施和在以后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沥青路面大修重建时的路面结构,先根据沥青路面新建结构和大修结构的不同提出大修结构组合设计原则。根据该原则,在总结沥青路面抗开裂、车辙和水损害的结构措施以及国内外的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组合式基层和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等结构的基础上,针对旧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已知的特点,分别推荐出抗开裂、车辙和水损害的沥青路面大修结构组合,而且抗水损害的沥青路面大修结构还分别考虑了水分来自于路表和地下等不同的情况。研究成果可以有效避免或推迟大修后的沥青路面出现与旧路面相同的病害,并可为新建沥青路面结构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拼接加宽路基损坏及处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需要拓宽改造。根据高速公路改扩建现状,对路基拼接加宽过程中出现的路基损坏、支挡结构损坏及路面损坏的成因进行了研究。从改扩建设计、施工及后期养护等阶段人手,对上述损坏类型的处治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为今后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设计和相应的处治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虹桥国际机场平滑道道面状况评价与维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道面损坏状况调查与评价,全面掌握了虹桥国际机场A滑行道K0~K2段道面损坏类型、等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结果表明,该区段范围内主要以结构性损坏为主,而角隅断裂是其中最普遍的病害类型;PCI评价结果表明,多数单元处于中及中等以下水平;道面损坏在空间分布上则主要集中于滑行道中间3块板。根据道面FWD弯沉测试和结构参数反算的结果,分别采用ACN-PCN强度评价和道面适应性厚度评价方法,对结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现有道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已无法满足航空交通运行的需求。综合考虑道面损坏状况和结构性能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建议对A滑行道K0~K2段道面实施大修工程,并推荐采用全结构翻修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机场混凝土道面新型封缝材料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封缝材料在机场、公路工程中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破坏现象。在对多个新建和翻修的机场混凝土道面封缝材料使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封缝材料在道面上的使用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分析认为,大多数新型封缝材料较以往使用的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仍产生破坏的原因,除材料自身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外,接缝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跨径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裂缝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团结  黄卫  钱振东 《公路》2007,(10):75-80
裂缝类病害是影响钢桥面铺装使用性能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国内多座大跨径钢桥沥青混凝土铺装病害的调查结果,把铺装裂缝类病害分为两类,即第一类裂缝和第二类裂缝。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类型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第一类裂缝一般为Top-Down型裂缝,产生的原因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构造密切相关;第二类裂缝一般为Down-Top型裂缝,其出现的原因与层间不完全连续或者防水粘结层失效有关。第一类裂缝一般出现在铺装层使用早期,继而成为第二类裂缝或者其他类型病害的诱因,因此要重视第一类裂缝的预防以及维修。如果桥面铺装出现大面积第二类裂缝,则表明铺装层已经进入使用末期。  相似文献   

19.
车辙是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杭州市城区主干道车辙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对车辙发生部位、深度分布和次生病害以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表明:城市道路车辙频发于交叉口和公交站点,车辙周围常伴有推移和拥包等次生病害,车辙深度越大发生频次所占百分比越小。模拟结果表明,轮迹带车辙(推移)主要源于中面层的竖向/水平累积变形,面层加筋有利于消减车辙(尤其是推移)病害,当外荷载小于临界值时,车辙(推移)通常呈现为压密稳定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机场道面病害维修对策选择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机场道面病害处治的对策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效益费用分析的维修对策优化选择模型。在建立道面典型病害维护对策库的基础上,给出了工程量预估算法,分析了维修措施的效益费用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线性规划实现维护方案的整体优化。费用上既考虑直接维护成本,又考虑维修期间对机场运行影响所产生的间接费用,效益以修补措施的"有效时间"表征,模型各项参数依据上海机场道面管理系统长期应用积累的数据确定。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各项维护措施的优劣性,输出的优化方案能够经济有效地修复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