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可靠性工程技术的分支失效分析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依据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规范,分析了沥青路面结构失效分析的步骤、有关技术指标的确定,编制了利用失效分析技术进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程序。本文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失效分析对于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基于弹性层状多层体系理论和国外容许应变设计方法,设计了两种具有级配碎石和较厚沥青层的沥青路面结构、一种常规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运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分析了3种路面结构中路堤的沉降、结构层底面的附加应力等力学响应;采用灰色关联决策理论,确定了3种路面结构的软土地基适应性以及底基层合理的弹性模量。分析表明,级配碎石夹层沥青路面结构具有较好的软土地基适应性,其底基层材料宜采用较高的模量;而常规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对软基的适应性较差。分析结果可为软土地区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期修建的高等级沥青路面主要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近年来较快出现了早期破坏。结合国内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从管理、设计、施工、维修养护等方面分析其破坏机理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目前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但近年来不同地区的应用经验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比较严重,由于半刚性材料开裂引起的水损坏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根据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反射裂缝引起的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现象,并借鉴国外关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设计和施工控制经验,分析了水泥稳定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控制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强度限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厚度计算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的首要任务,结构层厚度会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及使用寿命。应用SHELL设计方法的BISAR3程序,系统分析各结构层厚度变化对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路受力特性以及路面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阐述了面层、基层、底基层厚度对并重载交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通过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计算,给出了重载交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预测模型,有利于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层厚度,做到工程造价与使用寿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由于沥青路面在现行的组合设计中没有太重视,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参数进行调查,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面层厚度、层间接触状况、基层厚度以及路基模量这4个因素对沥青路面的路表弯沉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敏感性。为以后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和材料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损严重,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特性及应用的分析和再认识,提出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施工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炜诚  胡长顺 《公路》2001,(8):95-98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智能化是施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沥青路面施工专家系统作为智能化技术在公路领域的具体应用,研制成功的关键是设计初期对整个系统结构、问题求解策略和使用功能的分析和确定是否正确。本文依据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沥青路面施工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该领域的专家系统整体设计思想,开发了沥青路面施工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  顾维平 《公路》1996,(3):21-28
简要地回顾了柔性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历史。根据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演变过程,以1962年首届国际沥青路面设计会议为界限,将设计方法的历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工程试验为主的经验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对当今沥青路面设计理论法有重要影响的四项工作;第二阶段是自首届国际沥青路面设计会议以后,世界上有影响的设计方法大多开始研究和采用以力学分析为基础的理论法设计沥青路面。在分析这些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后.针对我国柔性路面设计方法,就计算体系、设计指标、材料参数选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领青路面设计办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首先,本文结合沪宁高速公路无锡试验路工程,对影响沥青路面设计的厚度和模量等设计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变异性分析和分布类型检验,其次,基于现行《柔性路面设计规范》,本文提出了同时考虑弯沉和弯拉设计指标的多指标体系失效模式,并采用改进的蒙特卡罗法分析沥青路面体系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1.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参数变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寿命沥青路面是目前国际沥青路面界的研究热点。结构层厚度和模量是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路面结构厚度和模量变化时的力学响应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为设计长寿命沥青路面提供了力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结构参数变化对结构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峰  陈立山 《中外公路》2005,25(4):77-80
结构层厚度和模量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该文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路面结构厚度和模量变化时的力学响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沥青层厚度的增加与半刚性基层厚度的减少,最大弯拉应变呈明显的减小趋势;随着基层模量的增加,最大剪应力呈明显的增大趋势。分析结果为设计长寿命沥青路面提供了力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双层排水降噪路面具有显著的排水和降噪性能,在欧洲国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都是基于柔性基层的路面结构。通过对基于半刚性基层的普通沥青路面、单层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和双层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结构的弯沉、层底拉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并对不同路面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衡量半刚性基层双层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结构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双层排水降噪沥青路面顶面的弯沉值小于路面设计弯沉值,路面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高级沥青路面应具有的服务功能出发,根据国产沥青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性能特点及目前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分析提出了高级沥青路面设计施工中有关材料应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东省特定的交通与地域特点,运用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经验,针对广东地区的路面设计与研究,对以下4个方面:提高沥青路面半刚性层强度;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垫层厚度问题的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垫层宜分段设置;取消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分别作了几点思考和浅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路面设计参数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争论和容易混淆的概念,依作者的观点进行了浅述如下:当《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实施后,沥青路面设计参数须进行的改进,及这种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层设计参数应如何取值;应提出路面结构层那类材料的弯沉检验指标;并对容易混淆的累计标准轴次和小客车交通量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7.
水泥灌浆半柔性沥青路面是指在大孔隙沥青混凝土中灌入一定量的水泥砂浆从而形成的一种刚度介于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之间的路面.总结了半柔性路面的结构设计理论、参数和结构组合设计以及半柔性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母体沥青混合料和水泥灌浆的材料设计,分析了半柔性路面的路用性能,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对于半柔性路面低温开裂问题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半挂汽车列车在高速公路弯道下坡路段的运行安全,采用TruckSim仿真软件,构建了车辆模型、道路模型和驾驶人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蒙特卡罗可靠性分析法,分别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发生侧滑失效、侧翻失效、折叠失效和系统失效的功能函数,并选取设计速度80 km·h-1的高速公路为研究路段,通过进行大量车辆动力学仿真试验,对不同圆曲线半径、纵坡坡度、路面附着系数、车速和车辆总质量对半挂汽车列车的运行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挂汽车列车发生侧滑和侧翻的概率随着圆曲线半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一般最小半径400 m的情况下,半挂汽车列车发生侧滑失效和侧翻失效的概率趋近于0;随着下坡坡度的增加,半挂汽车列车发生侧滑失效和侧翻失效的概率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车速对于半挂汽车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尤为显著,当车速均值由60 km·h-1增加到90 km·h-1时,发生侧滑失效和侧翻失效的概率分别增加了634倍和336倍;车辆总质量的增加对半挂汽车列车侧翻有显著影响;在路面附着系数较低的条件下,半挂汽车列车的主要事故形态为侧滑和折叠,在路面附着系数较高的情况下,半挂汽车列车的主要事故形态为侧翻。因此,在道路设计中,应避免极限最小半径与陡坡组合,严格限速和限载可确保半挂汽车列车的运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9.
新型沥青路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绝大多数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采用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存在许多不足,不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产生了耐久性差、使用寿命短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国际上多种路面结构在高速公路上的使用现状,介绍了我国开展的包括柔性基层、组合式基层在内的不同结构的沥青路面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情况。最后建议对沥青路面的设计进行完善,明确其适用范围,应推广采用组合式基层、柔性基层等其它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针对广东特定的交通与地域特点,运用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结合作的想法,分别作了以下思考和浅论:提出建立路面设计中累计当量标准轴载的验核指标;提高沥青路面半刚性层强度;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垫层的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垫层问题,取消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