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以江西省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研究载体,借助plaxis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对分级开挖法与抗滑桩支护后再开挖两个方案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显示两种方案边坡稳定性均达到规范标准,综合考虑施工现场面积、生态环境、施工安全、施工工序等因素,最终选择借助抗滑桩支护后再开挖的方案对该改扩建工程进行施工。工程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鄂西山区地质条件复杂,雨量充沛,顺层路堑边坡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滑塌。文中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某高速隧道出口左、右两侧顺层高边坡为依托,针对2处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顺层滑塌现象,对顺层路堑边坡的超前支护技术展开研究。根据2处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2处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并分别提出抗滑桩、钢轨桩+抗滑挡墙的超前支护处治方案.通过对2种超前支护处治方案对比分析可知,抗滑桩的超前支护处治方案效果更为显著,且更加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治理公路路基高陡边坡的工程措施,得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结构具有柔性支护、主动支护、经济合理等优点。分析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结构计算理论,在计算理论中引用双参数法至土抗力模数和地基系数中,并将抗滑桩分为刚性桩和弹性桩两种物理模式进行计算分析。结合某一级公路边坡的边坡治理情况,对其计算和应用进行了介绍,通过静力水准仪对其中3个抗滑桩的沉降进行长达120 d的监测,结果表明,抗滑桩的沉降位移小,符合设计要求,证明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结构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桂林某古滑坡治理工程为例,在治理设计中采用了预应力锚索格构梁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两种支护方案,以这两种支护方案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从滑坡的位移及稳定系数对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支护方案的施工难易程度、工程经济、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确定最优方案为锚索抗滑桩。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观音堂隧道是郑西客运专线的重要工程之一。文内以观音堂隧道右侧抗滑桩监测工程为依托,动态监测抗滑桩在边坡开挖、削方减载、降雨、回填等施工全过程中,边坡岩土体及抗滑桩支护结构的位移、应力、挠度、弯矩的变化,分析与评价高边坡的变形机理、边坡开挖方案的合理性及抗滑桩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11)
以柳南高速公路K1 456+800~K1 468+300段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基于ANSYS有限元法建立某典型路堑边坡无支护分级开挖过程的数值分析模型,对边坡开挖面的剪切应变增量、位移及边坡安全系数随开挖时步进行而变化的状态进行监测以分析边坡开挖的"过程稳定性",为高速公路改扩建边坡开挖及时支护的必要性和后期的开挖支护方案和控稳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黔东北某山区公路高边坡滑坡治理工程为例,基于FLAC3D软件最大位移、最大剪应变增量等计算结果,结合施工难度、经济性等因素,在三种方案中选取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抗滑桩复合支护为最佳支护方案.研究桩位对支护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抗滑桩距锚索框架梁10m左右时支护效果最佳.竣工后的监测结果表明,边坡的优化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十天(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安康段K57+265~+325路堑边坡为一典型千枚岩高边坡。原4级支护结构失效而产生滑塌,后更改为9级支护设计。对边坡滑塌成因进行了分析,运用Geo Slope通用岩土体软件对原设计方案和更改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并以这两种支护设计方案为基础分别在边坡级数、坡比、平台宽度、抗滑桩的布设位置及锚杆(索)长度等方面进行了支护方案的优化设计,给出了更为合理的6级支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广州 《公路》2023,(4):76-81
在边坡工程中常遇突发性灾害,微型钢管桩可作为临时支护手段组合矩形抗滑桩进行边坡防护。依托于贵阳小关项目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针对K0+085~K0+200段右侧边坡变形进行稳定性分析,从微型钢管桩与矩形抗滑桩施工节点等方面展开研究,采用MIDAS软件对组合支挡的边坡区域进行模拟计算,得知防护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证实了这种组合支护方法的高效性、快捷性。  相似文献   

10.
公路的改扩建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文中针对壶大(壶瓶山—大京竹)改扩建公路K16+640—700段边坡滑坡灾害,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分析边坡滑坡失稳机制;运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后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提出锚索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方案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黄承忠 《路基工程》2015,(2):152-155
以坡顶有相邻重要建筑物的重庆临江门某高层顺层岩质基坑支护作为工程实例,结合基坑边坡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基坑常用支护结构的优缺点,确定采用抗滑桩+锚索的基坑支护方案,并按照变形控制法原则对基坑工程进行了支护设计,采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监测结果表明:基坑支护设计安全有效地保证了基坑自身和坡顶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抗滑桩在滑坡治理及边坡支护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抗滑桩实际设计中,很多技术人员并未将桩前土体抗力纳入考虑机制,仅考虑滑坡推力的影响,导致材料用量大幅增多。为此,以云南某公路边坡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考虑和忽略桩前土体抗力两种不同情况下抗滑桩内力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黏聚力、内摩擦角与桩前土体坡度对抗滑桩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桩前土体抗剪参数相同,桩前土体坡度越大,边坡土与抗滑桩横向位移越大;当桩前土体坡度超过40°,桩前土体抗力对边坡抗滑产生显著作用,此时边坡抗滑桩设计时必须将其作为设计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某高速公路边坡失稳成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方案比选,采用一种坡体内采用圆形抗滑桩,外露部分采用矩形抗滑桩的边坡加固方案。治理方案避免了边坡变形对坡顶房屋产生影响;同时,施工方便、经济有效的特点契合了抢险工程的要求。经过近八年的运营期,边坡整体稳定,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边坡稳定性是工程建设中关注的重点,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地质条件和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对边坡的处理方法也多种多样。基于某泥岩夹层高陡边坡工程实例建立FLAC3D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该类边坡的处置方案,计算结果表明粉质黏土层和泥岩层均是滑移层,施加少量排数的支护桩难以改变边坡的滑动面,充分发挥支护作用的抗滑桩是施加在上部粉质黏土层中一小段范围内的抗滑桩。施加桩锚联合支护系统能一定程度提高边坡稳定性,但效果不明显,挖除粉质黏土层后只需要施加少量排数的支护桩即可保证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设计实践中坡面锚索框架-坡脚抗滑桩边坡支护体系未考虑变形协调,支护结构存在两种防护形式先后顺序破坏的风险。通过建立坡体变形与锚索、抗滑桩变形的关系,推导了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公式,结合锚索和抗滑桩的变形计算方法,提出了变形协调条件下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设计方法。建议在下滑力无法准确确定时,应采用低刚度的锚索,并尽量设置较高的锚索预应力锁定值,保证锚索在充分发挥锚固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变形的适应能力,提高锚索框架-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简阳市简州临港经济区沱西快速路高路堑边坡高压电塔的支挡设计方案进行比选,推荐采用预应力锚索单排桩支护方式来支护边坡,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支护方案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所采取的支护方案稳定性验收安全系数为2.313,高压电塔控制性指标杆塔结构倾斜度为0.105%,均符合规范要求,该支护方案能保障道路及高压电塔的运营安全;对类似高路堑放坡困难地段,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护可有效控制坡顶地面的沉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侯俊伟 《路基工程》2021,(2):211-216
依托某山区机场斜坡基底高填方边坡支护工程,运用midas-GTS有限元程序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整体边坡稳定性、差异沉降、支护设计方法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边坡坡率、增设锚索抗滑桩和提高填筑体施工质量等方法,有效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后期监测数据显示边坡整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治理公路高陡边坡的措施有SNS柔性防护技术、喷锚网支护技术、抗滑桩墙体系等支挡结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治理高陡公路边坡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具有受力合理、材料利用率高、经济等特点.分析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机理和体系的变形特征特点,并且分别以桩的锚固段为固定端和铰支为桩的受力模型,按变形协调原理分析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内力.结合水任至南宁公路某高陡边坡治理的一个工程应用,体现出这种抗滑结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治理公路高陡边坡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治理公路高陡边坡的措施有SNS柔性防护技术、喷锚网支护技术、抗滑桩墙体系等支挡结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治理高陡公路边坡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具有受力合理、材料利用率高、经济等特点。分析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机理和体系的变形特征特点,并且分别以桩的锚固段为固定端和铰支为桩的受力模型,按变形协调原理分析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内力。结合水任至南宁公路某高陡边坡治理的一个工程应用,体现出这种抗滑结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莽山公路k25+600~k25+620段需要填筑,本段紧邻县道067,受县道067的影响,不能采用放缓设计边坡时,提出了路堤边坡抗滑桩超前支护的思想。并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对填筑体进行了位移分析,对抗滑桩进行了位移及内力分析,得出位移和内力均在安全范围之内,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