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减少重冰区道路冻融损坏,提高路面耐久性,改善同步碎石封层使用效果,分析了理论法与经验法2种同步碎石设计方法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冻融循环特性与抗剪拉拔强度指标的同步碎石封层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对同步碎石封层设计方法的优化,成果可有效提高重冰区路面同步碎石封层的使用效果,改善重冰区路面的冻融损坏。  相似文献   

2.
稀浆封层是一项路面养护新技术,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叙述了稀浆封层技术在乡村公路养护工程中的适应性.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稀浆封层配合比的设计,铺筑稀浆封层罩面试验段.根据实验路的观测,说明稀浆封层罩面系统应用于乡村公路养护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碎石封层具有防水、修复裂缝、调平等功能,可用于路面结构的上封层,也可用于沥青路面、水泥砼路面的预养护,还可以用于乡村道路的“黑色化”改造.碎石封层作为路面上封层能改善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文中从碎石封层的特点入手,研究其作为上封层在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在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及节约路面寿命周期费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纤维沥青碎石封层作为预防性养护新技术之一,由于其良好的防裂、防水、抗滑[7]耐磨和抗反射裂缝等路用性能,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探讨了沥青、纤维及碎石材料选择和用量对纤维沥青碎石封层性能的影响。说明了纤维沥青碎石封层的交通和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是由法国赛格玛公司历经40多年实际道路养护经验总结而成,作为新一代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养护工程师所认可,并得到了积极引进和应用。文章通过对同步碎石复合封层技术探讨和实际路段施工应用总结,阐述了同步碎石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碎石同步封层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性赢得了广大道路养护人士的青睐,在中国道路养护施工作业中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应用。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高等级公路的下封层、防水层、磨耗层施工,小流量道路的修补以及乡村公路的修筑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北疆地区公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新疆北部地区采用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对试验路段各路况指标进行跟踪检测,验证了同步碎石封层对原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抗滑能力的改善效果以及其防渗水作用,从而得出同步碎石封层具有优良路面养护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公路路面形式,如养护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则不但会缩短道路的寿命,同时还会对道路的安全通行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实践证明,做好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有助于改善道路行驶的舒适度及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为了能够有效养护沥青路面,本文对沥青路面的养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常见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包括路面裂缝填封技术、雾状封层和还原剂封层养护技术、碎石封层养护技术、薄层罩面养护技术、微表封层养护技术、坑洞修补术、沥青再生技术以及开槽修补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新型沥青喷洒杆对碎石封层泛油的防治效果,分别使用普通喷洒杆和新型沥青喷洒杆铺筑了碎石封层试验段,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试验段的泛油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沥青路面碎石封层泛油防治技术和校检新型沥青喷洒杆沥青洒布率的改进测试法。结果表明:使用新型沥青喷洒杆可以减少碎石封层轮迹带处沥青的洒布量,从而减轻了轮迹带处的泛油,改进测试法能够对新型沥青喷洒杆的沥青洒布率进行准确校检。  相似文献   

10.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性价比的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文章介绍了该技术相对其他传统公路养护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其材料技术要求与施工工艺,探讨了同步碎石封层的路面选择标准,并给出同步碎石封层质量评定和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针对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翻新改造工程,探讨了共振破碎技术原理,提出了路面共振破碎处理基本要求,并就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共振破碎施工中的路面碎石化前预处理、破碎施工、碎石层碾压施工技术要点展开了详细的研究。试验路段测试结果表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共振破碎技术,路面结构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本文所研究的共振破碎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水泥路面的整体质量,可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2.
NKY桥面防水粘结层属于新材料,该材料抗剪切和拉拔力学性能良好,喷洒后能快速干燥,无需撒布碎石,施工方便,经济效益明显,对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技术的完善,减少桥面病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级配碎石裂缝缓解层防裂机理及足尺疲劳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反射裂缝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解决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级配碎石作为裂缝缓解层的方法。对级配碎石层的防裂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大型反射裂缝试验台架进行了设置级配碎石层及其他对比结构层的加铺层疲劳破坏试验,模拟了沥青加铺层荷载型及温度型反射裂缝的产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级配碎石防裂效果最好,玻纤格栅和土工布的防裂效果次之,普通沥青混凝土加铺层防裂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强基薄面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使用不久即会发生大面积的早期损坏,针对半刚性基层易发生翻浆唧泥的病害特点,提出了基于碾压混凝土刚性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的理念。对这种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法、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基于水稳拌合设备进行的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应用决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决预防性养护体系中路段的选定和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问题,根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特点,把现有预防性养护措施归结为裂缝填封、局部缺陷修补、表面封层和薄层罩面4类。通过适用性分析总结形成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对策集合,最后构建了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框架,对此类施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京沪高速公路临沂段路面大修工程,介绍了大粒径柔性基层技术。通过室内、现场试验及试验路段的铺筑,阐述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及混合料的制备、摊铺、压实,证明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提高了路面的承载和抗变形能力,在高等级公路大修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全柔性沥青路面在广东省首次使用,采用了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级配碎石下基层+半刚性底基层的组合式基层、厚沥青层的新型沥青路面结构。该路段的弯沉控制指标采用HPDS2011计算值和设计文件设计值;其中路基顶面弯沉值共测试了1358组数据,合格率为100%;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共测试了1276组数据,合格率为84.64%;级配碎石基层顶面共测试了1426组数据,合格率分别为31.98%和22.44%;至于路表弯沉共测试了1076组数据,合格率分别为0;采用原设计文件和软件计算值不能完成对柔性基层及相应面层的弯沉判定,需另外采取指标。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为使沥青混凝土路表功能在使用年限中处于良好的服役状态,预防性养护理念逐渐发展并被广泛推广。相较于传统雾封层技术,含砂雾封层能够更加显著提高路面抗滑性能,修复路表微裂缝,大大改善路面的行驶质量,成为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和功能性恢复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结合上海市青浦区崧华南路含砂雾封层应用效果分析,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高黎贡山隧道1#竖井(副井)掘砌时发生的高压突水淹井难题,根据地层特点和施工情况,分析突涌水原因; 类比其他行业深井淹井突水口封堵施工经验,提出水下混凝土直接封堵、静水压抛碴注浆封堵和改性水泥浆止水垫与注浆碎石堵水层相结合封堵3种方案并进行比选,选用在静水压状态下采用改性水泥浆止水垫与注浆碎石堵水层相结合封堵的方案,介绍其施工控制技术,并通过抽排水施工对封堵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1)改性水泥浆止水垫与注浆碎石堵水层相结合封堵方案中采取的改性水泥止浆垫参数设计、构筑止浆垫施工工艺、改性水泥浆的配比等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深大竖井突水口封堵施工要求; 2)深水承压摄像头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实施控制性排水能够准确检验封堵效果; 3)50 m厚改性水泥浆止水层能够达到封堵突水口的预期目的,完成后经抽水验证可知突水口封水率达99%,封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从路面使用寿命、已有高等级公路路面维修、材料再生利用的角度阐述了高等级公路建设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观、贯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思想。通过路面设计理论的典型实例,对"强基、薄面、稳土基"路面设计理论进行了验证,介绍了长寿命沥青路面的2个基本技术要求。从沥青面层和基层材料选择和级配设计、拌和厂设备添置和改造的角度介绍了试验路段采用的创新技术。主要介绍了2005年发明的中断级配新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2006年发明的新水泥碎石CBG-25。通过与原生产路段的对比,介绍了长寿命沥青路面的特点及优点,即:初期投资减少;大、中、小修费用减少;使用者费用减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少。充分验证了用我国沥青路面独特的设计理论"强基、薄面、稳土基"设计出来的路面可以达到长寿命的要求,它的设计与施工符合科学发展观和贯彻"两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