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灌浆料中掺入不同外加剂和同种外加剂不同掺量的比较,分析JL-5号复合膨胀荆不同掺量对灌浆料的马氏流动时间、凝结时间、泌水率、抗压强度、钢筋握裹力、体积变化的影响,提出在预应力混凝土灌浆料中掺入适量的JL-5号复合膨胀剂,对提高灌浆料的力学性能及灌浆料与预应力混凝土的粘结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干缩裂缝问题成为制约道路使用寿命的最主要因素,单一的外加剂可以改善其抗裂性能,但会影响其强度,影响整体性能。本文通过复合掺加保水剂、乳胶粉、橡胶粉三种外加剂,采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分析其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缩系数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可知,复合掺配后,可以大大降低外加剂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三种外加剂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主次顺序为保水剂>橡胶粉>乳胶粉,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比选,得出最优组合为A2B3C1,即保水剂掺量为0.4%,乳胶粉掺量为3%,橡胶粉掺量为1%时,复合外掺改性的水稳再生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好。对干缩系数分析可知,随着外掺剂的增加,干缩性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三种外加剂对混合料抗干燥收缩性能影响主次顺序为保水剂>橡胶粉>乳胶粉,得出最优组合为A3B2C3,即保水剂掺量为0.6%,乳胶粉掺量为2%,橡胶粉掺量为3%。综合考虑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缩系数的要求,复合外掺改性后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时的最优外加剂掺配比作为混合料外加剂的方案,即保水剂掺量为0.4%,乳胶粉掺量为3%,橡胶粉掺量为1%。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了水泥种类、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外加剂掺量等主要因素对大体积砼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对砼各项性能有较大影响;水胶比对砼的和易性、抗拉强度影响明显;水泥类别对砼抗压强度和和易性影响明显;外加剂掺量除对凝结时间影响稍明显外,对砼其他性能的影响较小.结合砼早期温升试验数据,推荐了用于施工...  相似文献   

4.
南宁永和大桥C50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南宁永和大桥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其限制膨胀率等各项性能,通过多因素试验方法研究胶材用量变化、砂率、不同外加剂、外掺料掺量等因素对钢管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C50钢管混凝土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两种不同水泥与巴斯夫化学公司和超塑建材有限公司的最新外加剂产品的作用效果;水胶比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及粉煤灰的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最后选择部分优化后的试验条件做正交试验后的方差分析表。研究发现水泥J和外加剂K的作用效果明显;在抗压强度大于45 MPa的配合比设计中当选用减水率大于31%,28 d抗压强度比大于151%的高性能减水剂及二级粉煤灰时粉煤灰的适宜掺量范围为35%~45%,水胶比的适宜范围为0.32~0.36;水胶比的增加,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发现当水胶比大于0.36时,抗压强度有明显的下降,因此在施工中水胶比应小于0.36。为了研究外加剂和粉煤灰双掺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水胶比0.281,灰含量0.4,时间60 d为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掺加了不同外加剂后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凝结时间、泌水率等性能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试验结果,从外加剂的选择、掺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了应用混凝土外加剂时的注意事项,以实现改善混凝土性能,获取预期的技术经济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稳定度DS、相对变形δ和综合稳定系数CSI评价沥青稳定碎石ATB-30的高温性能,以全面考察矿料级配和外加剂的影响。对3种级配的ATB-30进行车辙试验,分析了骨架嵌挤指数IVCA与DS、δ和CSI的关系;对掺不同外加剂和剂量的ATB-30进行车辙试验,分析不同外加剂和掺量对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嵌挤指数IVCA与DS、δ和CS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IVCA越小、级配骨架性越好,则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越好;掺入外加剂能大幅提高ATB-30的高温性能,且随着外加剂剂量的增加,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也大幅增大,不同的外加剂的效果存在较大差距;比起调整矿料级配,添加抗车辙剂是提高ATB-30高温性能的更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改善高性能砼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胶结材料和水胶比。火山灰质材料硅灰通常被用作提高高性能砼性能的外加剂,混合料中发生的火山灰反应和水胶比共同影响高性能砼的性能。文中通过砼的抗压试验和快速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硅灰掺量和水胶比对高性能砼强度及渗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掺加外加剂的角度,研究了掺加外加剂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易密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单掺减水剂和粉煤灰、双掺减水剂和粉煤灰在最大干密度时减水剂和粉煤灰的掺量.结果表明:最能改善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易密性的几种外加剂掺量,同时也可以起到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路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掺加不同增韧材料的灌浆料对半柔性路面材料高温抗车辙、低温弯曲性能、半圆弯曲抗裂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工程试验段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掺加15%乳化沥青的灌浆料使半柔性路面材料获得高低温性能平衡兼顾的路用性能,实验室抗裂性能比以前技术提升45%,实际道路抗裂能力比以前技术提升2.6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水泥基注浆料因良好的流动性,成本低的特点,在隧道拱顶空洞填补中得到广泛应用。化学外加剂对注浆料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缓凝剂对水泥基注浆料性能的影响,选用6种缓凝剂对比研究各缓凝剂对水泥基注浆材料工作性能和早期强度的作用效果,分析不同缓凝剂的适用性,并确定了各缓凝剂的最佳掺量。基于单一缓凝剂的研究结果,选取3种复配缓凝剂体系对单一缓凝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组合体系为三聚磷酸钠-蔗糖。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等病害,系统研究了硅灰、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减水剂掺量和乳化沥青掺量等对复合注浆材料性能的影响,研发的复合注浆材料初始流动度不大于20 s,30 min流动度不高于30 s,与水泥稳定材料相比,复合注浆材料固结体7 d无侧限抗压强度略低,但挠度和水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泥质软岩隧道注浆加固需求以及常用单一浆材性能存在的弊端,将纳米硅溶胶和铝酸盐水泥作为主剂,按照硅溶胶∶水∶铝酸盐水泥为100 mL∶100 mL∶120 g的基本配比组成复合注浆材料进行研究。初期研究发现,简单将纳米硅溶胶与铝酸盐水泥复合会导致结石率低且结石体存在裂缝等问题。针对结石率问题,选取硅酸钠和硅酸盐水泥,研究各自掺量对结石率、3 d抗压强度和凝胶时间的影响规律,在满足结石率达到100%的前提下,以3 d抗压强度为主、凝胶时间为辅,综合得出硅酸钠为提高结石率的优选外加剂,推荐掺量为铝酸盐水泥的1%。然后,将硅酸钠掺量1%作为常规配比用于后续试验。针对开裂问题,选取硅灰、氧化镁、氧化钙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研究各自掺量对裂缝、3 d抗压强度和凝胶时间的影响规律。在满足裂缝得到完全治理的前提下,以3 d抗压强度和凝胶时间为参考依据,得出氧化镁为防治开裂的优选外加剂,推荐掺量为铝酸盐水泥的0.6%。最后,基于界面过渡区理论,评估优化浆材对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泥岩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岩-浆界面过渡区宽度平均仅88.6 μm,显微硬度下降幅度较小,岩-浆结合处微结构较紧固。  相似文献   

14.
谢波  邵金鹏  高波  唐波 《隧道建设》2015,35(4):303-310
富水断层破碎带是治理难度较大的不良地质体,针对南京地铁建设中基坑大面积涌水、支护结构沉降变形及常规注浆材料防渗加固效果有限的问题,基于水文地质和高密度电法,分析基坑涌水的渗流状态;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新型速凝浆液的初终凝时间、结石体强度及结石率,得出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可注性和可行性;采用COMSOL数值软件,联合仿真模拟了富水破碎带注浆加固过程,对比分析注浆前后基坑渗流规律,并基于此开展了现场注浆试验;利用地质雷达和压水试验对注浆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新型速凝材料对富水破碎带加固效果良好,COMSOL联合仿真对注浆设计有科学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利用废弃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及快速修补矿物掺合料CUFG掺量的合理配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水胶比仍然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再生骨料和快速修补矿物掺合料对强度的影响与龄期有关;合理安排水胶比和快速修补矿物掺合料掺量,在再生骨料用量达100%的条件下制备的混凝土24 h抗折、抗压强度均满足重交通和特重交通开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找到工程废弃泥砂有效再利用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性质盾构泥砂制备同步注浆材料性能的分析,研究了不同颗粒组成、不同塑性指数的盾构泥砂对制备的同步注浆材料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水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黏粒含量为10%~30%、含砂量为40%~70%的盾构泥砂制备的同步注浆材料的流动性、稳定性、力学性能与抗水分散性能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对不处于上述范围的盾构泥砂提出了矫正方法。所制备的同步注浆材料应用于武汉地铁工程,应用结果表明: 盾构掘进轴线精度控制在5 cm以内,管片上浮和地表沉降都小于3 cm,注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了以水泥为基料外掺膨胀剂、粉煤灰、硅灰、减水剂等材料对压浆材料流动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压浆质量保障角度提出了压浆施工的一般流程。研究认为:压浆施工应紧密结合病害特征和施工条件,从压浆原材料角度出发调配设计具有针对性、适用性的高性能压浆材料。  相似文献   

18.
贾建波  姚晖  周志辉 《隧道建设》2022,42(3):487-491
为解决富水花岗岩、高角度裂隙发育、高承压水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竖井施工安全及工期问题,在采用普通水泥和超细水泥等水泥基材料注浆效果不能满足施工需求的情况下,通过试验和方案对比后采用改性脲醛树脂材料进行注浆堵水,其浆液注入量、注浆孔剩余水量、井壁漏水量较普通水泥和超细水泥均有较大优势,能够更好地保证注浆效果,大大降低竖井施工淹井的风险; 同时,使用改性脲醛树脂注浆可以减少单孔复钻复注次数,节约钻孔、注浆时间。该材料成功用于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建井施工中,有效解决了600 m以下深度竖井施工注浆堵水难题,杜绝了淹井风险,确保了竖井施工安全到底,使控制性工程工期得到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提高混凝土抗氯盐腐蚀的途径与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普通混凝土、复合掺和料与纤维混凝土等系列试验,重点研究各类掺和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腐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高氯盐地区的混凝土掺和料进行优选,采用优化后的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采用灌浆波纹管连接的装配式桥墩与整体现浇桥墩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差异,探究地震作用下预制拼装双柱桥墩的力学性能,分析节点的破坏机理,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了灌浆波纹管连接预制拼装装配式桥墩与整体现浇桥墩的位移滞回曲线,并通过对试件进行位移延性分析、耗能能力分析及残余位移分析,对比研究灌浆波纹管连接装配式桥墩与现浇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灌浆波纹管试件与整体现浇试件的试验现象基本一致,装配式试件较整体现浇试件最大承载力降低6.7%;②二者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误差均不超过10%,二者屈服位移相同但装配式试件较现浇试件的极限位移降低3%,灌浆波纹管试件的延性系数小于整体现浇试件;③两试件最大残余位移均在55 mm左右,但在相同滞回位移下,灌浆波纹管试件残余位移的产生速率大于现浇试件;④通过积分法对二者耗能能力进行比较,当滞回位移达到80 mm时二者耗能差值最大,为10.87 kN·m,达到最大位移时灌浆波纹管试件比现浇试件总的耗能能力小10%左右。可见在同样的设计参数情况下,保证装配式桥墩拼装接头的强度可靠性,基本能够达到现浇桥墩所要求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