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长高速铁路(简称杭长高铁)引入南昌铁路枢纽,与在建的向莆铁路并行区段约20km,向莆铁路GSM-R无线组网方案为普通单网覆盖,杭长高铁GSM-R网络需承载CTCS-3级列控数据,采用交织单网覆盖方案。两条铁路的建设和设计单位不同,向莆铁路GSM—R工程实施先于杭长高铁,并行区段向莆铁路GSM-E无线覆盖方案未考虑杭长高铁GSM—R无线覆盖需求。为满足杭长高铁引入南昌铁路枢纽,应对杭长高铁与向莆铁路并行区段GSM-R无线覆盖方案统筹考虑,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向莆铁路GSM-R无线覆盖选址,根据技术需要补充基站设施,优化杭长高铁与向莆铁路并行区段GSM-R无线覆盖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既有铁路石太线扩能改造工程,提出既有石太线与石太客专并线、交叉区段GSM-R系统无线解决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工程经验及现场测试进行方案比选,为后续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沪昆客运专线引入南昌枢纽与西环铁路、京九铁路以及昌福铁路存在相邻、交越、并行等位置关系。阐述交叉、并线区段GSM-R系统无线覆盖的设计方案。特别是对线路交叉覆盖时单网交织及分布式基站方案进行比较后,提出分布式基站覆盖方案在客运专线铁路上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引江济淮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工程,江淮沟通段有4条线与铁路交叉需要进行改建,从南至北依次为合九铁路、宁西铁路下行线、沪蓉铁路和宁西铁路上行线。本文在阐述引江济淮工程及其涉及的铁路线路概况的基础上,从利用既有设备设施、减少过渡过程、减少对既有线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拟建引江济淮工程与既有宁西下行线交叉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研究,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改线方案和原位改建方案。研究结论:(1)原位改建方案由于巧妙地利用了相邻废弃的既有沪蓉铁路进行施工过渡,技术经济优势明显,因此推荐采用原位改建方案;(2)对该项目的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进行了总结,在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方面可为既有线改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目前,我国150MHz无线列调系统已退出铁路无线通信市场,既有铁路无线调度系统大部分为450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新建均采用GSM-R铁路移动通信系统。随着450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改制为GSM-R系统,今后长时间内将以GSM-R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作为铁路部门组织运输生产及进行公务联络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6.
典型铁路并线区段GSM-R覆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快速建设,应用GSM-R网络的铁路并线区段越来越多,由于中国铁路GSM-R只有4 MHz频率资源,因此如何在保证并线区段无线覆盖的前提下有效地运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并避免网内干扰是GSM-R网络规划的重点。分析铁路并线的类型,并对郑武客运专线与合武铁路并线区段、盘营客运专线与哈大客运专线联络区段两个典型铁路并线区段的GSM-R覆盖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铁道部经过几年的论证、研究,决定借鉴欧洲先进国家铁路通信在GSM-R系统上的成功经验,在我国选择GSM-R作为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替代原有的模拟通信系统.首批试点线路为青藏线、大秦线和胶济线,并在运营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铁路干线和新建城际铁路推广使用.2008年,我国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郑西、武广、沪杭、合武、石太高速铁路和沪杭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北京、西安、武汉的GSM-R核心网建立并互联互通调试完毕,京沪、京石、石武、哈大高速铁路即将开通,京九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一些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中的移动通信也采用GSM-R系统,我国GSM-R网络初见规模,其他铁路局相继也要建立核心网.GSM-R网络功能是通过无线场强覆盖实现,完成无线场强覆盖是GSM-R网络最基本的要求,直放站是解决无线弱场强区域覆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铁路的大面积建设,二条铁路并行、交汇和交叉区域越来越多。铁路并线、交汇和交叉的区域无线覆盖和频率规划极为困难,这些特殊区域的GSM-R网络覆盖方案成为铁路无线通信设计的难点,也是需要重点关注解决的问题。为此,对已开通和正在设计的工程实例进行梳理,对铁路十字交叉区域GSM-R无线网络覆盖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铁路GSM-R系统建设时,部分区段与既有GSM-R线路存在无线覆盖重叠,这些共线区段无线信号会互相影响,为此对该区域的GSM-R无线覆盖方案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测试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合福高铁GSM-R系统网络,分析目前CTCS-3线路无线优化的难点在于无线链路超时事件和十字交叉区域优化,结合实例对多径干扰问题和十字交叉区域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通过实践改善了网络指标。  相似文献   

11.
既有铁路450MHz无线列调系统改造为GSM-R系统时,需考虑道机联控业务的实现方式。通过梳理GSM-R网络实现道机联控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智能网短号码并结合呼叫转移功能的方案,实现GSM-R道机联控业务。从GSM-R编号制作角度给出指导意见,并结合沈大线试验情况进行了阐述,为既有铁路GSM-R系统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铁路枢纽地段地形复杂,客货运大小车站相连,且线路较为密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客货混跑铁路纵横交错,因此GSM-R移动通信系统除了在前期设计阶段中进行相应规划外,在后期GSM-R网络编号方案中需要对既有线路进行分析,同时对本线数据进行合理编制。结合郑州铁路枢纽的实际情况以及相邻线路GSM-R网络编号方案,对郑机城际铁路GSM-R网络编号方案当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相应分析,最终形成郑机城际铁路GSM-R的网络数据报表。通过报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合理的GSM-R网络编号方案,可以充分利用GSM-R系统的既有资源,同时可以为铁路运输提供更好、更准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无线覆盖和频率规划情况直接关系到GSM-R系统能否实现预期功能以及系统能否稳定运行。新建海青线上跨胶济客专后接入胶济线,形成三角地带,对此特殊地段的无线覆盖和频率规划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保障新建及既有GSM-R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今后相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既有铁路的特点,就平原区段和山区两种覆盖场景,从覆盖距离和投资两个方面对GSM-R系统宏基站、分布式基站、数字光纤直放站等无线设备的选择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分布式基站产品改进建议。对既有铁路450 MHz无线列调改造GSM-R系统工程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交叉区域按两线交叉相对位置关系、线路的列控等级、基站设置位置与交叉点位置关系、有无联络线等因素进行了详细分类,并针对每种类型给出了具体的无线覆盖方案建议;然后选取了郑徐客专与京九线交越区域和商合杭铁路引入芜湖站二个典型案例,将交叉区域无线覆盖方案设计建议进行了示范应用;最后总结了交越区域GSM-R系统的设计原则,其他铁路交叉区域的GSM-R系统方案设计可直接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既有铁路450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改建为GSM-R系统时,对应的有线调度通信系统需改造为与GSM-R系统能够互联互通的FAS型调度通信系统。收集调研了6个铁路局的既有铁路调度通信系统相关数据,基于设备的软、硬件配置情况,提出了新建和升级2种改造方案。由于升级方案实施难度大,对铁路运营影响大,且综合投资不一定具有优势,因此,建议各工程采用新建为主的改造方案。针对新建方案,提出了基于双端口值班台备份的多车站共用车站调度交换机的优化方案,对改建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妃甸枢纽区域引入多条铁路后,既有GSM-R无线网络覆盖难以满足需求,存在乒乓切换、小区重选等问题,针对此交叉并线区域,提出三种优化覆盖方案,最终确定采用分布式基站组成共小区的方案。实现枢纽内GSM-R系统资源共享,提高网络的质量及其安全可靠性,减少后续网络建设对既有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薛昔朋 《电气化铁道》2023,(6):62-66+74
沈白铁路引入沈阳枢纽(沈阳北站)时与哈大客专交叉并线。交叉并线区段铁路专用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覆盖方案已成为铁路通信系统的设计重点和难点。本文对沈白铁路引入沈阳枢纽交叉并线区段的GSM-R覆盖方案进行研究,从建设投资、运营维护、网络优化、频率规划等方面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工程实施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9.
1 我国GSM-R系统现状近年来,GSM-R系统在铁路系统中发展迅速,在列车控制、高原铁路、货运重载成套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中,GSM-R系统促进了高速移动通信技术进步和GSM-R产业的稳定发展.随着青藏铁路、大秦铁路和胶济线的开通运营和客运专线建设,加强无线网络优化、搞好运营维护是提高GSM-R网络质量的关键.2005年5月,青藏铁路西藏境内GSM-R铁路移动通信工程正式开T.GSM-R铁路移动通信工程由干线通信系统、区段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组成,需要修建100多座无线基站.青藏铁路是亚洲第一条完全基于GSM-R通信系统的线路,是亚洲第一条采用GSM-R系统传输列车控制安全数据的试验铁路,并采用双重覆盖方案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对既有GSM-R系统承载的铁路无线通信业务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铁路无线业务的拓展以及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不同应用场景采用不同无线通信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