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决航母编队的防空作战问题,研究了一种提高航母编队防空作战效能的方法.通过对舰机协同防空作战火力协同体系的分析,引入了舰机火力协同防空的概念,描述了舰机火力协同的对象及目标,分析了航母编队防空作战的三道火力拦截幕.通过对预警机引导巡逻机攻击过程的描述,建立了舰载机火力运用模型.在对中程防空区威胁判断模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舰艇火力运用模型.这些工作可以优化舰载机与舰艇在防空作战中的目标分配.  相似文献   

2.
海上编队区域防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信息化、远程精确打击的空袭作战,必须构建网络化、一体化的防空作战体系。文章首先介绍了现代防空体系中的三道防线和三层作战,然后针对编队区域防御,对预警探测、态势的形成、威胁判断、战术行动进行了研究,最后阐述了区域反导系统基本组成与功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建立执行单任务的网络化防空导弹系统的随机Petri网模型,分析系统作战状态的变化规律,得到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可执行多任务作战的复杂随机Petri网模型,实现了网络化防空导弹系统信息共享和作战资源间协同调配。  相似文献   

4.
舰载机战斗是航母编队航渡阶段防空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舰载机防空作战主要作战对象是突袭我航母编队的敌方航空兵,作战目的是在敌方航空兵对我航母编队发射舰空导弹前进行至少一次抗击。基于兰彻斯特方程对空战过程进行仿真,并针对不同作战样式建立对应数学模型。通过对战斗结果的仿真分析,证明了航空兵作战结局同航母编队预警距离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航母编队航渡阶段阵位配置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海战是典型的复杂系统,采用复杂网络分析现代海战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从海战要素、海战关系、海战网络演化等3个方面定性地阐述了现代海战的复杂性;对一般海战网络进行抽象,并针对典型的防空作战过程建立了防空作战网络模型,分析了防空作战网络的典型统计特征。结论:防空作战网络具有无尺度网络的特征;在防空作战中,应该寻找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和连接进行保护或打击敌方的关键节点和连接。研究结论为构建最优化的防空网络作战模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舰艇编队防空作战复杂网络建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复杂网络理论为指导,对舰艇编队进行网络化抽象,按照组分功能的不同将舰艇编队防空作战系统进行了作战单元抽象,依据组分之间的不同关系进行了关系的抽象;构建了不同作战模式下典型舰艇编队防空作战复杂网络模型;通过对"网络中心"和"平台中心"2种防空作战模式的统计特性分析,得出在防空作战中,"网络中心战"在组织结构、协同作战能力、抗毁性能等方面较"平台中心战"具有更大优势.研究结果对了解"网络中心战"和"平台中心战"的特性,促进作战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单舰防空作战是编队综合防空作战的基本单元,如何评估实战化条件下单舰的防空作战能力,是进一步掌握编队综合防空作战能力的基础。论文运用OODA理论对单舰防空作战的流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建立单舰防空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单舰实战化防空作战能力的灰色模糊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评估与检验,验证了方法与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进一步展开编队综合防空作战能力评估与实战化作战应用提供支撑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炮系统打击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地评价高炮系统的防空作战打击能力,通过对高炮打击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以E—ADC模型为基础的评估模型,结合解析法和统计实验法,对高炮系统打击效能进行评估,并用实例验证,为高炮系统的打击效能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防空作战行动中不同指挥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简单介绍了队决策理论,运用队策论对防空作战指挥体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了各种指挥方式下防空体系效能变化的情况,对防空作战指挥体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联合战斗下防空体系作战能力组成各要素的分析,建立了联合战斗防空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防空体系作战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提高了防空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作战条件下,潜艇所要跟踪和攻击的目标多数情况下应认为是机动目标,然而,许多潜艇装备主要都是针对等速直航目标的。这种装备与实际应用背景之间的不匹配必然会严重影响潜艇作战的能力和效果。按照机动目标为常态目标状态的理念,对潜艇装备满足机动目标跟踪和攻击提出的要求及若干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潜艇作战的主要设备—目标探测传感器、指控系统和武器如何分担机动目标跟踪和攻击的职责进行了梳理,对它们需要强化的机动目标跟踪和攻击功能,以及如何强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面向服务的舰艇作战系统集成框架研究与原理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未来海上战争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满足舰艇作战系统集成优化的设计要求,提出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思想对作战系统进行集成,以提高系统灵活性和互操作能力,实现系统灵活定制部署,促进作战系统系列化发展。介绍面向服务的舰艇作战系统集成的总体框架和技术特征,重点分析面向服务的舰艇作战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并开展集成框架的原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面向服务的作战系统集成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在功能层面上能够满足作战系统集成的要求,为作战系统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法国情报处理系统包括"织女星"作战系统,TAVITAC/TAVITAC2000战术数据处理系统,TAVITAC NT海军作战管理系统和TACTICOS作战管理系统,文章分别介绍了每个系统的体系构成及装备情况。  相似文献   

14.
吴昊 《舰船电子工程》2013,(12):145-148,159
介绍了国外天基红外系统的发展、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了“国防支援计划”(DSP)预警卫星系统的缺陷以及在新一代“天基红外系统”(SBIRS)上的改进,重点阐述了主要星载探测器装备,对天基红外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分析、梳理了国外天基红外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外天基红外系统的现状与发展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5.
海港集装箱码头新型装卸工艺技术和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恒州 《港工技术》2011,48(2):8-11,15
通过对国、内外海港集装箱码头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研究情况的介绍,认为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新型高效的岸边装卸桥和堆场水平运输机械设备,建设自动化集装箱堆场(ACY)和全自动化的集装箱码头(ACT)已成为今后海港集装箱码头发展的方向.根据新时期我国海港集装箱码头发展的特点,提出集装箱码头和堆场装卸工艺模式创新的设想,并建议创造...  相似文献   

16.
水面舰艇反鱼雷鱼雷作战使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海军在研究发展反鱼雷鱼雷(ATT),但对于其作战使用方法问题,却很少公开报道。针对ATT作战使用时的两种作战模式,建立鱼雷与ATT之间的对抗模型,分析了ATT的射击提前角与鱼雷来袭舷角、鱼雷报警距离、鱼雷速度、ATT速度之间的关系,为ATT的作战使用提供理论参考,并给出了几条结论。  相似文献   

17.
王玮 《中国海事》2013,(5):48-50
2011年黑龙江海事局着手建设黑龙江海事局(干线)海事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对于黑龙江海事局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就电子示意江图的应用;AIS、VTS、CCTV三种技术交互式使用;"海事通"移动执法平台的设计;GIS平台综合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系统地分析了黑龙江海事局(干线)海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性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供应链思想的第四代港口概念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第一、二、三代港口不同,第四代港口从强调自己是一个“物流中心”,转变为强调是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为此,有必要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四代港口的若干问题。在给出具有供应链管理特征的第四代港口的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港口与供应链关系的演进模型,指出港口与供应链关系发展经历了分离(即相互独立)、整合(即形成港口物流服务链,为制造业供应链提供高效的增值服务)和嵌入(即港口被嵌入到制造业供应链中)三个阶段。应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第四代港口应具有与前三代港口不同的差异化、精益化和敏捷化特征。基于上述分析,第四代港口的发展策略应为,主动整合并构建自身的供应链和与供应链核心企业联合等。  相似文献   

19.
滕俊  郭万海  崔超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8):63-66,75
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是舰载雷达发展过程中一项重大成就,已经成为现在也是将来雷达发展的主流。通过对相控阵雷达典型作战模型分析,构建相控阵雷达信息保障的层次结构,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雷达信息保障效能进行评估,最后通过算例定量地说明了相控阵雷达具有较高信息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网络诱导时延是造成系统性能下降甚至不稳定的基本因素.为了有效地抑制网络时延对网络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补偿的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在不改变已有PID控制器控制参数的情况下,实现了对网络时延的在线自适应补偿.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器比较,该方法能有效补偿网络时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