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香港已是闻名遐迩的国际金融中心,而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到2020年也要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人们关注的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不会削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赵晨 《经济导报》2007,(50):7-9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凭藉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倚靠中国市场对世界的强大吸引力,香港也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式形成以来到回归後的十年.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脉搏跳动得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3.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至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温家宝总理在肯定香港有不可取代优势的同时又告诫,香港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不进则退。这意味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面临上海迅速崛起带来的严峻挑战,香港如何扬长补短,保持竞争优势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雪岩 《经济导报》2007,(44):17-19
背靠中国内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应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香港金融业发展。香港特区政府要加强与中央政府的沟通,以获得对香港金融业发展的最大支持,并着力创造有利金融业发展的城市环境,不断巩固和提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国家推行金融改革开放政策,香港如何继续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抓紧机遇.将会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拥有“打不死”精神的香港再次面临挑战。3月25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有关方案,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责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成为“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消息一出,上海相关股票一路上涨’写字楼出租率直线上升,而香港,则似乎坠入一片失落之中……  相似文献   

7.
蓝堃 《经济导报》2007,(44):15-16
在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下,来自中国内地、东南亚、欧美、中东的热钱纷纷涌来香港,推动恒生指数在十个月内上升了逾7万点。港股大旺,楼市大旺,带动了香港经济大旺。经济专家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着眼於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香港金融业发展,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伦敦金融城市长史达德透露,伦敦成功的三个主因是:良好的监管环境和公共设施、庞大的人才库、高度开放的市场。看来香港仍有许多事要做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潘颖 《经济导报》2007,(35):20-21
中央政府决定对香港证券市场开放“资金自由行”,给欲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打入了强心剂。此举既可使内地过多的资金分流,又可达到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猛为香港未来成为人民币自由兑换中心埋下伏笔。此次“资金自由行”的地点还在了天津,引起财经界高度关注的兴趣。天津沉寂多年,蓄势待发已为必然,摅透露,天津的发展蓝图是不仅要做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还要做东北亚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的重点发展领域将是为设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在海外投资的中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并争取在滨海新区设立中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早在2001年,行政长官於施政报告中,便将金融业、贸易及物流业、旅游业和工商业支援及专业服务业定为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七年间,香港经济曾在非典期间饱历沧桑,然后在中央政府多项有利本地经济的措施下,见证一个又一个高峰,当中金融业在近年更有显赫成就,数年内渐渐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30):16-17
人民币债券于2007年中旬开始在港发售,反应只是一般,直至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容许财政部和内地港资银行在港发行人债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获批准在港发行人债,而内地政策性银行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也再来港发行人债.马上令香港人债市场活跃起来.对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莫大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世界金融危机阴霾持续笼罩不散.香港和上海作为中国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二者应如何定位发展,如何看待两地优势与不足,如何推进两地为国家经济战略发展服务?作为政界、商界的杰出代表,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博士在最近复旦大学举行的“上海论坛2009”年会期间接受了记者的访问时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梁启洪 《经济导报》2007,(32):43-43
本港金融市场已有在了百多年。市场成立初期主要由英国人参与。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渐由香港人主导。自回归祖国以后,本港的金融市场地位更为环球投资者所认可。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本港凭借自身的基本条件,包括完善的法制和金融基础建设,加上祖国不断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报》2007,(5):1-1
上周香港公布了聚集全港财经精英智慧的《十一五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报告。报告明确了香港经济的未来路向,即发展以金融业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有关金融业的定位是将香港建设成亚洲的纽约、中国的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4.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香港既是国际主要金融中心,又是全球最开放经济责体之一,自是下能幸免。可幸的是香港具备良好的基本因素,香港近年亦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相信凭藉香港多年来累积的智慧和经验,再加上各有关方面积极应变,汲取教训,把握机遇,我们相信香港的金融市场定有能力成为最先复苏的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定光 《经济导报》2007,(44):14-14
要壮大香港展览业发展,巩固香港国际展览中心的地位.就必须提升香港展览业的功能.消除现时展馆不足造成的限制。我认为应借鉴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浙江省义乌市的“全城展销”、“长期展销”的发展策略,并善用香港现有优势建立城市品牌形象,利用边境土地及空置厂厦等未被充份使用的社会资源.建立贯通中外的永不落幕的长期展销双向平台,定位为国际橱窗及内地橱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陆丰  周春华 《经济导报》2007,(25):42-43
作为泛珠区域中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特区在泛珠省区推广经贸合作和建立联系,推动泛珠资金“走出去”,并积极为泛珠地区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7.
香港已从制造业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从事制造业的工作人口不断减少,而从事商业及服务业者则增加,这是典型后工业社会特徵。经济结构转型令香港成为媲美纽约、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可是也导致人口庞大的蓝领、基层工人收入偏低,贫富悬殊日益严重。基层市民分享不到经济成长的硕果,就会为社会种下矛盾,埋下反社会的诱因。  相似文献   

18.
国家首次将香港纳入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内.并在“十一五”规划中肯定和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这对付货人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在把握“十一五”规划所带来的机遇之际.香港目前在海运及空运的情况实在未许乐观。在海运方面,随着珠三角地区多个码头於今年相继投产.港口业将面临更大挑战。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区域以至国际空运枢纽仍具一定优势,但预料所面对的竞争将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与香港发展》行动纲领於本月15日出台,四组别之一的“航运、物流及基础建设”小组於行动纲领内提出9大策略和27项具体的行动建议,其中一项策略为“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及地区航空枢纽的地位”,具体建议包括考虑增建第三条跑道’扩大机场处理量,以及更换现有的航空交通系统等,然而空域问题未得到缓解,一些具体的措施也难以推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导报》2010,(6):1-1
“起义”孤行不得人心!“五区公投、全民起义”变成“公投五丑”,可见香港人选是很理智的,能分辨出什么是对香港有益,什么对香港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