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高速公路网正在逐步形成,并且以其高速、安全和舒适的优点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而这些都离不开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工程的保障和支持。视频图像传输技术是高速公路可视交通监控的核心,是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阐述现代视频图像传输的特点和发展及其在高速公路通信网中的应用,探讨高速公路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曾广业  倪卓敏 《公路》2006,(Z1):267-27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高速公路网正在逐步形成,并且以其高速、安全和舒适的优点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而这些都离不开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工程的保障和支持.视频图像传输技术是高速公路可视交通监控的核心,是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阐述现代视频图像传输的特点和发展及其在高速公路通信网中的应用,探讨高速公路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数字视频无线远传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视频的数字化压缩并通过网络传输是目前视频远程传输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基于MPEG-4的网络编解码器有着图像清晰、延时小的优点,无线传输适用于需进行远距离高质量监控的场合。采用Directshow技术设计的软解压软件可在局域网内任一安装Windows平台的计算机上播放实时图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高速公路的视频监控、联网技术和全网络化数字系统。图像采用了H.264编解码技术,通过高速公路多业务传输平台,在省监控中心集中处理来自不同高速公路路段大量的标准压缩视频图像。基于WEB浏览器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数字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互联网用户提供监控图像WEB浏览访问服务。在国内率先实现基于3G移动手机平台的高速公路监控图像浏览切换。  相似文献   

5.
模拟视频的数字化压缩并通过网络传输是目前视频远程传输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基于MPEG 2的网络编解码器有着图像清晰、延时小的优点,适用于交通等需进行远距离高质量监控的场合,采用Directshow技术设计的软解压软件可在局域网内任一安装windows平台的计算机上播放实时图像。  相似文献   

6.
违法使用车辆远光灯是导致夜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灯光状态鉴定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视频图像,从车载监控视频和道路监控视频两个角度分析视频图像中目标车辆前照灯光斑特征、目标车辆前照灯灯光在道路环境参照物上的投影光斑特征等信息,比对分析视频图像中远光灯、近光灯反馈信息的异同点,总结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灯光状态鉴定方法,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充分应用视频物证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于凡 《公路交通科技》2010,(10):337-339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监控系统规模不再局限于几至几十个点,传输距离也由原来的几十、几百米发展到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跨地区、跨省界传输。由此也推动了监控图像的传输方式的变革,由单一视频电缆传输方式发展到视频电缆传输、数字光端机+光纤、IP网络+SDH光纤多元化传输并存模式。本文讨论了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常见的视频传输方式,并列举典型案例着重叙述了监控图像通过网络传输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维护好首都的交通治安秩序,把好北京的门户,预防和查处违法逃逸机动车辆通过各进出京交通要道,建立了远郊区县电视监控系统。此系统主要解决过境车辆监控,包括全天候24小时监控,无遗漏视频移动检测、数字图低压缩记数据库管理、图像实时显示、图像回放、利用光缆或电话线实现在数据图像的远程传输等。该系统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力地维护了交通秩序及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1,66(7):328-332
对于隧道施工中一些不适于施工人员直接进场的灾害发生区间或易发生灾害区间,需要提前进行现场情况采集,以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将全景视频技术、无线信号传输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遥控技术相结合,开发遥控式移动数据采集系统并应用到隧道工程。经测试,该系统能够在没有网络覆盖的地区远程进行现场全景视频、全景图片、音频、现场环境信息的采集与传输,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生命健康的威胁,并提供了一种工程施工中危险区间的信息采集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平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线路长、工地情况复杂、参与单位众多等特点,研究了一种结合固定监控和移动互联访问的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整个系统分为前端监控子系统、传输网络和视频监控中心后台系统,采用分级监控机制。系统能管理各种报警事件及联动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可供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及其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视频监控主要是指视频源或接收端设备具有移动能力。它由前端影像取样装置、影像传输接收装置、后端影像资料库及处理系统等3部分组成。作为一种新概念和新技术,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将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智能交通、交通资讯、公安交警现场指挥处置、交管路管快速反应以及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等方面会大显身手。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已在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安全领域迅速发展,并在全球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航班数量逐年增加导致的航班延误日益频繁问题,研究对航班延误等级分类的方法,从而为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提供理论基础。从时间、空间和效率3个方面确定航班延误时间、航班飞行时间、延误影响人数和航程这4个数值属性指标,以及过站是否经停、飞机载客量2个类属性指标,共计6个评估指标构建航班延误等级分类模型。提出了1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马氏深度(MD)函数和K-means数据聚类(Clustering)的航班延误等级分类方法(以下简称V-M-C方法)。V-M-C方法将非正态、非平稳的多维航班延误数据视作含噪声的信号序列进行处理,通过VMD降噪获得正态、稳定的多维信号数据;利用MD函数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一维的稳定信号数据;使用K-means方法对得到的一维数据进行聚类,对航班延误等级分类。为确定航班延误等级分类精确性,采用带惩罚权重的支持向量机(SVM)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V-M-C方法的普适性。以某大型枢纽机场某月的航班运行数据为例,只使用K-means算法的航班延误等级分类精度为81.9%,而V-M-C方法对航班延误等级分类精度可提升至95.41%。实验结果表明,V-M-C方法的分类准确率更高,能够帮助机场根据相应延误等级制定预案,保障航班整体运行正点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速公路公司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在高速公路企业运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高速公路公司中的3种应用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分别分析了3种方案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揭示大厚度黄土地区黄土湿陷特征、水分入渗规律、湿陷范围以及黄土湿陷对长螺旋灌注桩与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负摩阻力变化的影响等问题,在兰州榆中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4组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与2组长螺旋灌注桩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浸水试坑内与试坑外浅标点的湿陷沉降量与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体湿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非整体一次完成;土体在不同深度处发生湿陷的时间、湿陷总量各不相同,且深标点整体的湿陷沉降较浅标点发生更加充分;径向与竖向水分入渗速率整体呈函数型衰减,竖向入渗速率是径向的1.5~3.0倍,提出了通过水分入渗速率确定湿陷范围的计算方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土体湿陷竖向深度在24 m范围内,径向在10 m范围内,建议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时将竖向24 m、径向10 m作为参考范围;同一工况下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受到的负摩阻力明显大于长螺旋灌注桩,确定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桩侧负摩阻力大小时,应将距离桩心0.75D为半径的圆周范围内丧失湿陷性的土体考虑进去,且受力面积按1.5倍桩侧表面积等效放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图像处理软件HALCON对视频交通参数检测方法进行讨论,研究双线性插值的图像距离标定方法和基于灰度统计的交通参数检测算法及流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五道口交叉路口及成府路路段监控视频进行试验,证明方法的有效性,对试验结果中车速误差及混合交通启动车头时距规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误差改进措施,并将混合交通排队车流启动车头时距规律与美国交通工程手册中车头时距规律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钱野  袁峻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5):154-157
数字图像技术是提取和描述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实现集料和其他组分的分离。通过灰度变换方法调整图像的动态灰度范围,便于进行后续的图像分割处理。结合Matlab软件实现图像的灰度变换增强,同时采用代数运算、除噪滤波进行处理,实现了混合料图像的分割处理及边界识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终端区航班排序抵御不确定因素扰动风险的能力,保证航班运行效率及降低延误损失,综合考虑终端区运行的多种约束限制.基于不确定性因素对进场航班影响分析,以航班总延误和管制干预最小为目标,建立进场航班排序的多目标随机期望值模型.应用 Monte-Carlo 模拟方法刻画航班运行状态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将模型所求目标函数值表征为随机模拟的数学期望,设计了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寻求模型的 Pareto 最优解集,绘制不同阈值的缓冲间隔下得出 Pareto 前沿拟合曲线.采用广州终端区典型时段进场航班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中不同阈值范围的缓冲间隔设置,可提供权衡航班延误和管制干预之间的合理化建议,且最高可降低32.4%的航班延误.所提方法能有效缓解繁忙机场航班延误,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实际路口昼夜路面状况的分析,阐述了在视频电子警察系统中进行昼夜区分以提高车辆检测精度的必要性,分析了常见的昼夜区分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路面灰度特征,对视频图像统计学习进行昼夜区分的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实际路面的平均灰度值随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学习,寻找出随天气季节变化的昼夜区分时间。该算法应用于相关电子警察产品之中,取得大量工程实测图像数据,验证了此算法的可靠性、高效性以及通用性,对提高视频电子警察产品的性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正确反映延误航班与机场随机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提出了1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和机场随机因素分析方法.将机场随机延误因素的影响转化为时间参数.在综合考虑航班延误、航班计划的同时引入贝叶斯网络分析结果对延误波及树进行修正,在历史航班运营数据集上对修正延误波及树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修正延误波及树模型提高了航班延误传播的预测精度,预测平均误差分别由修正前的11.76%和13.75%降低至3.45%和3.39%,多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同时验证了修正延误波及树的普适性,丰富了航班延误传播问题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AFP的航班延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地面延误策略对航班延误分配不当问题,对限制空域进行了分析,以空域流量策略为基础,分析航班延误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航班延误模型,采用矩阵的遍历来确认航路.通过算例与地面延误策略进行比较,对采用AFP进行航班延误分配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减少了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