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HX_D3型机车是我国目前广泛运用的大功率交流传动6轴7 200 kW干线电力机车,自2007年投入运用以来多次发生机车弹簧停车制动装置故障,导致运用机车轮对擦伤剥离,严重影响机车正常运用,缩短了轮对使用寿命。现从HX_D3型机车弹簧停车制动装置设计原理、控制系统及运用条件出发,深入分析了弹簧停车制动装置动作导致轮对擦伤剥离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方案,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一起HXD3型电力机车担当本务客运牵引途中弹簧停车装置误动作故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弹簧停车装置风路及双向脉动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对HXD3机车弹簧停车装置状态进行监控及提高双向脉动电磁阀可靠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针对DF4机车利用环形弹簧设计了弹性6杆牵引装置,代替广泛使用的刚性6杆牵引装置。该装置的弹性元件为环形弹簧,在工作载荷作用下,弹簧均在压缩态工作。对弹簧的应力、变形以及变形能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满足工作要求。利用ANSYS对所选弹簧进行应力分析,得到应力沿弹簧的轴向和径向的分布趋势。弹性6杆牵引装置能缓冲机车的纵向冲动,同时通过环形弹簧之间摩擦力做功消耗大部分能量,达到减振的目的,能有效的改善机车的纵向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DF_(11)型机车在进站停车及调速过程中出现20kPa制动缸压力无法缓解的问题,在对JZ-7型制动机进行原理分析与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切控阀与主阀的结构对比分析,提出了对切控阀加装缓解弹簧的改进方案,从而提高机车运用过程中制动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ZTL-1型自动停车装置是机车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它和机车信号、机车电气设备相连接,如果该装置发生故障或对其使用不当,则会直接影响到机车的运行安全。该装置在机车上,长期处于振动和温度变化的恶劣环境下工作,这将大大降低了其元器件的寿命。此外,机车电气线路接触不良和电源电压波动对装置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要想保证装置在机车上可靠地工作,必须采取防  相似文献   

6.
机车自动停车装置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项技术措施,各铁路局的实际应用经验和未安装自动停车装置的机车所发生事故的教训都表明了这一点。原SS1型电力机车装有一次报警的自动停车装置,根据规定应全部改为周期报警自动停车装置。因此,对各机务段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来说,面临着改造和加装的问题。现将我段的改造方案作一介绍。一、总体布置目前各电力机务段大多采用将自动停车装置的控制盒等安装在司机台上的方案,该方案有着改造工作量小、改造进度快的优点,但也  相似文献   

7.
在乌鲁木齐铁路局南疆线管辖区段,机车在半自动闭塞区段运用过程中多次发生因LKJ-2000型机车监控装置过机误校,导致列车区间停车的事件.本文分析LKJ-2000型机车监控装置过机校正的原理,移频信号制式、一体化机车信号的接收原理、过节信号的处理以及过机校正过程,查找出造成南疆线过机误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 8K型电力机车使用的停车制动器为FSS216G型弹簧止轮器.这种止轮器具有使用方便、制动性能强等优点,可以使机车制停在36‰的坡道上.但我们在长期使用中也发现其在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缺陷,其中因止轮器制动缸活塞皮碗破损漏风或连接软管破损等原因而造成的弹簧止轮器非正常上闸,即为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弹簧止轮器非正常上闸时司机室监视装置无显示,不能及时警示司机及早排除故障,易造成机车动轮弛缓,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类故障的再发生,杜绝因止轮器故障造成活轮现象.  相似文献   

9.
介绍机车警惕装置的系统结构,对其警惕保护、换向保护及自检和解锁功能进行了阐述,该装置能防止司机在列车行驶时出现打瞌睡、离岗等行为,在司机发生紧急伤病、丧失控制机车能力时,具有自动停车功能还能防止逆电操作,现用在出口内燃机车上。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电力机车在牵引电机轴承固死时的一种传动齿轮快速分离方法,该装置对机车无破坏并减少了因牵引电机轴承固死而造成的线上停车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介绍桥上无缝道岔轨下基础“门”形筋混凝土道床、带限凸台道床板、底座纵连式道岔板5种无砟轨道结构。建立桥上3种无砟轨道结构的无缝道岔模型,提出计算参数,分析3种无砟轨道结构对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影响,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桥上底座纵连式无砟轨道结构无缝道岔与桥梁的纵向相互作用力较小,是一种受力较为合理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驼峰超速连挂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驼峰超速连挂事故进行分析。分析对事故有重要影响的线路、调速设备和车辆等因素,考虑到贝叶斯网络能较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可以双向推理的特点,建立驼峰超速连挂事故树,并将其转化成贝叶斯网络,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结果表明,超速连挂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线路纵断面、调速设备制动能力以及新型重载车辆三方面。进一步考虑新型重载车辆的共因失效问题,建立贝叶斯共因失效混合网络,计算并分析新型重载车辆对超速连挂事故的影响程度以及对既有驼峰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遮挡是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检测、跟踪和识别时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之间的遮挡,以车辆常用的矩形模板为先验知识,首先对存在车辆遮挡的连通区域提取边缘轮廓,然后获取轮廓上的4类特征拐点,最后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轮廓特征拐点的车辆分离算法,将相互遮挡的车辆分离开来,便于后续对车辆的跟踪、匹配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有效性、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存在的问题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在系统仿真、负荷预测、能量管理、故障诊断、系统辨识控制等方面的优势,综述了ANN在暖通空调(HVAC)中的应用及发展状况,阐述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研究领域引入ANN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高寒地区机车的运用状况,指出电力机车在低温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机车的低温试验、关键部件、相关材料以及防寒加热等方面,提出电力机车防寒设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上越新干线列车脱轨事故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县中越地区于2004年10月23日发生里氏6.8级浅层直下型地震,地震引起线路剧烈横向晃动和上下起伏震动,导致列车脱轨。在新干线沿线加大地震早期检测预报系统布设密度,研究新的地震波检测方法以及地震预报技术和装置。研究和试验L型防脱轨护轮轨,并对鱼尾板进行加厚改造。在转向架上安装振动加速度检测仪,提高制动反应速度。在转向架轴箱下面安装反L型车辆导向装置,车辆脱轨后,导向装置会钩住钢轨,防止车辆过远偏离轨道溜逸。用厚钢板包覆桥墩、向桥裂缝灌注树脂和用碳纤维布等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通过对列车脱轨事故分析和采取的对策,为我国铁路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探讨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目的:通过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掌握掌子面前方地质信息,为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方案、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等提供依据,为预防隧道塌方、突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等事故及时提供信息,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方法:本文以作者在八盘岭隧道和长梁山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着重介绍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我国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的长大隧道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和研究的重大意义。研究结果:本文系统地分析和归纳总结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地质超前预报目的及内容、预报的各种方法、预报成果的输出形式和方式、预报时间安排和过程、探讨和研究的结论等,侧重介绍了地质超前预报的各种方法。研究结论:地质超前预报是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纳入施工工序,可以指导施工,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缤辉  赵明华  张玲  雷勇 《铁道学报》2012,34(4):94-100
针对Winkler地基模型不能考虑梁与地基底面摩阻效应的不足,在地基与梁底接触面上引入一系列各自独立的水平弹簧,假定弹簧反力即切向摩阻力与梁底和地基间的切向相对位移成正比,从能量角度出发,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考虑底面摩阻效应的弹性地基梁能量方程,并引入位移形函数进行求解,导出对称载荷条件下考虑切向摩阻力作用时地基梁位移及内力解答。最后通过地基梁计算实例分析,验证该解答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对相关计算参数进行深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切向摩阻力沿梁长呈非线性分布,其对地基梁挠度及弯矩计算的影响较大,而对剪力的影响并不强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浙赣线CTC系统的建设实际,提出了在繁忙干线中列车运行控制和调车运行控制的冲突问题,CTC区段与非CTC区段的衔接问题,阐述了解决并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城域网环境中高速增长的互联网流量,必须利用DWDM提供的空前带宽资源,同时必须使DWDM网络优化以至于提供IP QoS能力。传统的SDH/SONET光网络是具有高速容量和低时延,微小错误率的传输管道,在现有传送网QoS方面作出了贡献。但单个分组或汇聚的流量在光域上Gbit速率下不能被跟踪和控制。当IP成为具有支配数据传输的选择时,就必须设计QoS模型来处理某些实时业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