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气泡层减阻的边界层模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流体中光滑平板为例,建立微气泡层覆盖平板的气液简单边界层模型,采用平板层流理论,对给定的气泡喷射参数和流体特性参数计算了微气泡层状态下平板的摩擦阻力,结果显示微气泡层对平板有明显减阻效果;最后给出了气体边界层的速度分布和剪切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2.
假定气-液两相流均匀混合,且微气泡在水流中存在滑移,运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中的混合多相流模型对平板微气泡减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微气泡流的减阻机理及喷气速度与主流速度之比、微气泡大小、空隙率分布等对水中运动平板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并指出微气泡减阻率为喷气速度与主流速度之比的非线性对数函数,且存在相对饱和喷气速度,同时建立了一个平板微气泡减阻率大小的预报模型,并从理论上对减阻效果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3.
陈显文  孙江龙 《船海工程》2011,40(6):114-117
以大涡模拟和mixture两相流模型计算微气泡对湍流边界层的影响,以达到减小湍流边界层阻力的目的.数值模拟中,在同一水流速度和不同气泡喷射速度下,阻力随着气泡的喷射速度的增加而得到很大的减小,但当气泡量达到饱和时,减阻效果下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湍流边界层中注入微气泡是一种有效的减阻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OpenFOAM的平板微气泡减阻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OpenFOAM两相欧拉求解器(twoPhaseEulerFoam)对二维平板进行微气泡减阻数值模拟。模型直接求解两相N-S方程,同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并考虑两相间作用力的影响,通过求解界面输运方程来模拟气泡的聚并和破碎。将数值结果和Madavan[1]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分析了不同流速下气泡直径、通气速度、浮力对减阻率的影响,并且研究了气泡对边界处流体速度分布、气体体积分数的影响。从数值结果可以看出通气速度较大且气泡直径较小时,减阻效率高,并且浮力对减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微气泡控制湍流边界层减阻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介绍了微气泡减阻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湍流状态下微气泡减阻机理,对平板、轴对称体和船模等典型微气泡减阻试验做了简述后,总结了微气泡减阻理论研究的成果及相关的数学模型,最后介绍了微气泡减阻在实船上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微气泡减阻的二相湍流边界层模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边界层中注入微气泡来降低固体壁面摩擦阻力是一项有实用价值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减阻技术.本文以含微气泡的湍流边界层为研究对象,以气液二相流理论为基础,对二相湍流边界层控制方程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利用差分网格法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微气泡具有明显的减阻效果.最后对影响减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含微气泡二相湍流边界层减阻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边界层中注入微气泡降低固体壁面摩擦阻力的方法是一项有实用价值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减阻技术.本文以含有微气泡的湍流边界层为研究对象,以气液二相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二相湍流边界层控制方程,在对控制方程进行详细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差分网格法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微气泡具有明显的减阻效果.最后对影响减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微气泡减少平板摩擦阻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梁志勇 《船舶力学》2002,6(4):14-23
为了研究微气泡减少平板摩擦阻力的准确机理,本文对微气泡从平板的上,下表面引入,考虑或忽略压力的影响等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本文计算分析与前人的试验数据在定性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两相流理论,对集装箱船船模进行微气泡减阻性能数值仿真研究。分析船模在不同喷气口位置、流体含气率、不同喷射速度和角度下的流场分布和减阻效果。结果表明:当流体微气泡含量过高时,会增大船体摩擦阻力,流体含气率为10%~20%时,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喷气口位置在距离球鼻艏后缘约三分之一船长附近具有较高的空气覆盖率,喷气口喷气方向垂直向下所产生的减阻效果比喷气方向偏向船侧效果要好,且船速较高时可允许较高含气率流体注入流场并增大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徐庚辉  张咏欧  钟声驰 《船舶工程》2019,41(4):31-35,59
基于两相流理论,对集装箱船船模进行微气泡减阻性能数值仿真研究。分析船模在不同喷气口位置、不同流体含气率、不同喷射速度和不同喷射角度下的流场分布和减阻效果。结果表明:当流体内的微气泡含量过高时,会增大船体的摩擦阻力,流体的含气率为10%~20%时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喷气口在距离球鼻艏后缘约1/3船长附近具有较高的空气覆盖率,喷气口喷气方向垂直向下产生的减阻效果比喷气方向偏向船侧产生的减阻效果要好,且船速较高时可允许含气率较高的流体注入流场并增大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美霞  罗琦  魏建辉 《船舶力学》2016,20(4):487-496
解析法基于随机激励理论,采用湍流脉动压力的Corcos模型作为输入,结合考虑流固耦合时平板的频响函数,求解得到平板振动速度的自功率谱密度。计算结果同已有文献吻合较好,证明了解析法的正确性。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湍流激励下平板的振动特性体现了平板本身的固有特性;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大,平板振速的均方谱密度幅值按一定的数值关系增大。  相似文献   

12.
水火弯板工艺参数和角变形关系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完全采用水火弯板成形船体板的情况,根据要加工形成的角变形量给出合适的工艺参数是水火弯板成形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确定工艺参数,必须探索加热条件和角变形之间的关系.为此,文章提出了利用小板的变形来研究大板变形情况的相似性规律,并且用体功率模型来综合地考虑火焰速度、火焰有效功率、火焰作用半径和钢板厚度对角变形所引起的综合作用.基于这些分析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热源气体流量和热源速度对于不同厚度钢板的成形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杜军  张艳  施红 《船舶工程》2018,40(1):71-75
针对船舶柴油后排气在烟道内流动时易在拐角处形成大量气体涡旋且存在速度差明显的工程实际问题,特对烟道第二个拐角展开优化模拟分析,以期获得很好的系统流场均匀性。在圆弧型烟道拐弯处设计6种导流板填充方案,分析烟道内混合气体流速和压损的变化趋势,寻求最佳的优化方案。此外,根据模拟结果,搭建试验平台,通过试验来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圆弧型烟道中,布置3块变弧长导流板对气体的引流效果最好,此时出口流速差值最小,压损最低。  相似文献   

14.
洪明  孙盈盈 《船舶力学》2008,12(2):311-318
本文对含敷料板的低阶模态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将敷料与基板处理为层合板模型,采用基于Mindlin假设的4节点板单元对含敷料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系统固有振动特性.为了研究敷料结构系统固有频率的合适计算方法,构造了不同基板厚度和不同敷料厚度,分别采用层合模型和敷料层等效质量的简化方法进行了结果对比.在相应计算例题中,对3种基板厚度和5种敷料层厚度共计15个敷料铺层试件进行了振动测量,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针对不同铺设厚度的敷料板与加筋板,分别采用敷料质量等效模型和层合板模型,给出了不同计算模型的振动特性计算误差,为工程上选择敷料层振动特征计算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air–sea CO2 exchange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boundary-layer processes in the near-surface layer of the ocean since it is a water-side limited gas. As a consequence, the interfacial component of the CO2 transfer velocity can be linked to parameters of turbulence in the near-surface layer of the ocean.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provides a possibility to quantify the dissipation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in the near-surface layer of the ocean and the air–sea CO2 transfer velocity on a global scale. In this work, the dissipation rate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in the near-surface layer of the ocean and its patchiness has been linked to the air–sea CO2 transfer velocity with a boundary-layer type model. Field observations of upper ocean turbulence, laboratory studies, and the direct CO2 flux measurements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The model is then forced with the TOPEX POSEIDON wind speed and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to demonstrate its applicability for estim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ear-surface turbulence dissipation rate and gas transfer velocity for an extended (decadal) time period. A future version of this remote sensing algorithm will incorporate directional wind/wave data being available from QUIKSCAT, a now-cast wave model, and satellite heat fluxes. The inclusion of microwave imagery from the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 (SSM/I) and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will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the fractional whitecap coverage and sea surface turbulence patchiness.  相似文献   

16.
有限水深中垂直下潜弹性薄板的水波散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oblem of water wave scattering by a thin vertical elastic plate submerged in uniform finite depth water is investigated here.The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elastic plate is derived from the Bernoulli-Euler equation of motion satisfied by the plate.Using the Green’s function technique,from this boundary condition,the normal velocity of the plate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elocity potentials(unknown)across the plate.The two ends of the plate are either clamped or free.Th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 in terms of the integrals’involving combinations of the unknown velocity potential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plate,which satisfy three simultaneous integral equations and are solved numerically.These coefficients are computed numerically for various value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and depicted graphically against the wave number in a number of figures.  相似文献   

17.
水火弯板成形因素对横向收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火弯板自动化的研究需要定量化地确定横向收缩量.本文采用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线加热过程中的横向收缩量.首先,利用水火弯板实验的结果标定有限元分析中呈高斯分布的热源模型参数,而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水火弯板成形因素对横向收缩量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有无水冷、热源速度、加热焰道长度、燃气流量和横向曲率半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和横向曲率半径对横向收缩的影响很小;跟踪水冷可以形成有效的收缩;不同燃气流量的热输入有不同的横向收缩变形.本文提出了综合考虑火焰速度、火焰有效功率、火焰作用半径和钢板厚度的热源体能量模型,该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这些热输入影响参数所引起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志  李鹏  许统华  徐良浩  张国平  陈伟政 《船舶力学》2016,20(11):1355-1360
采用人工通气的办法在水下航行体表面生成通气超空泡可以大幅降低水下航行阻力。保持通气空泡的形态稳定是保证航行体水下流体动力稳定的前提,因此需要了解通气空泡内部气体流动结构及其与空泡泄气方式的相互影响规律。该文建立了通气空泡内部流场结构的实验测量装置,并运用PIV(粒子成像测速)方法对通气超空泡内流场结构进行了测量,归纳了通气空泡三种典型的内部流场结构形式及其成因,并给出了泡内气流流速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吴超  程晓达  任少飞  白兆宏 《船舶》2011,22(6):46-49
船用复合材料桅杆采用新颖的八边形筒形结构,复合材料夹层板对于桅杆来说也是一种创新探索,对其应力分布特性和极限载荷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力学分析,给出了桅杆在真实环境中所受到的三种载荷具体形式,并采用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出三种载荷共同作用下复合材料结构的受力响应情况,由此得到其应力分布规律。再通过大量计算得到不同蒙皮和芯材厚度下胶层应力随风速变化曲线,由此得到该种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常用厚度范围内的极限载荷统计规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