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凤安  祝昭 《综合运输》2006,(5):59-61,72
一.现有运输量统计数据存在巨大缺陷 1.统计的区域运输量≠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实际承载的运输量 运输量(包括运量和周转量)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作为衡量运输工作量的统计指标。在我们进行各省市交通规划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就是首先要搞清楚该地区的全社会客货运输量。由于目前交通统计的口径是从全国角度设计的,是从运输工具完成的全运输量的角度进行统计的,即各省市或地区客货运输量相加可以得出全国的总数,但是许多运输工具是跨区域流动和运营的,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定量计算和评估公路隧道各个建设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明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影响机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从公路隧道碳排放核算边界划分、清单分析、计算模型建立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的核算流程。结合工程实例,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工具SimaPro对不同围岩条件下的每延米隧道建设碳排放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围岩条件的劣化,每延米隧道在材料生产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显著增长;公路隧道建设中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中二次衬砌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较大,改进材料生产技术、开展衬砌结构碳减排设计研究是减少公路隧道建设碳排放总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配送也称城市货运、城市物流,是社会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为更好地发展成都市货运产业,本文对成都市绿色配送发展进行需求分析。首先论文根据成都市区位和发展现状总结需求特征,总体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互联网+”货运配送模式、绿色低碳循环等多种特点。其次结合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选择GDP、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货运周转量这9个主要经济指标,作为预测成都市综合货运量的参考指标,分别采用二次项、三次项、四次项和对数方程四种预测方法预测2023-2025年的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结合成都商务部门等提供的基础数据,论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弹性系数法和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对成都市配送货量和货物种类进行预测分析,得到结论为成都市2023年到2025年配送货量呈逐渐增长趋势,将由2023年的3.89亿吨增长到2025年的4.07亿吨。最后论文结合成都市区现有配送车辆利用调查和预测模型,对未来三年配送车辆数据进行预测,到2025年,成都需投...  相似文献   

4.
陈佳怡 《综合运输》2023,(6):163-168
本文以芜湖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5-2019年芜湖市生产总值、货运量、邮电业务量、公路通车里程等十一个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芜湖市城市发展何变化进行了量化分析,之后基于烟羽模型重点测算了芜湖市2015-2019年城市腹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对芜湖市2025年、2035年的腹地变化情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芜湖市腹地影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趋势明显,2019年芜湖市腹地影响程度年平均值为18.6,2025年、2035平均值将分别增长到27.3和44.3,由此说明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的发展,将大幅促进芜湖市腹地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的综合效率,本文选取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营规模和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作为投入指标,交通运输行业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06—2015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综合运输效率做出测算,进而得到各投入要素相比于最佳投入的冗余量。接着通过分析综合运输系统规模和能源投入冗余量对各省运输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有关运输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隧道发生涌水灾害的风险大。文章基于可拓理论建立了岩溶区隧道涌水风险的可拓评估模型。在该模型中,首先建立岩溶区隧道涌水风险的多指标评估体系,并对评价指标做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基于岩溶隧道涌水的评价指标的量测值建立待评物元;采用综合赋权法为各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其中指标的客观权重采用基于量测值的关联函数法确定,而主观权重采用基于专家知识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最后推求待评隧道的物元关于涌水风险等级的关联函数值,通过最大关联度原则确定该隧道的涌水风险等级。同时,通过计算涌水风险等级的变量特征值来判断该风险等级偏向相邻等级的趋势。采用文章建立的风险可拓评价模型对某岩溶区隧道某里程段进行涌水风险评估,其评价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验证了该可拓评价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运营期公路隧道排水系统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状态。为更好地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环境下公路隧道排水系统设计特征及适用性,基于我国气候环境与地理信息特征,搜集了十四个省、自治区公路隧道典型排水系统设计样本,分别从排水系统总排水方式、局部排水设计与不同构造组合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环境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差异和特征,同时对碳酸盐岩地区公路隧道排水系统设计和排水模型构建与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我国公路隧道排水系统类型可归纳为侧式暗沟总排式、中心排水沟总排式及侧式暗沟+中心排水沟总排式三种类型,区域特点明显,各排水类型之间优点各异,但缺点相似;非冻结区内排水设计呈多样化,较小排水量需求下推荐采用侧式暗沟总排式设计,排水路径较短且易于后期维护,大排水量需求下可采用侧式暗沟+中心排水沟总排式设计;冻结地区隧道排水系统设计均为中心排水沟总排式,中心排水沟检查井内可布置多层保温材料,形成多层内腔结构,能够有效保持沟内水环境温度;通过降低纵向盲管检查井内横向盲管的标高,可将现行网状排水模型优化为串并联排水模型,该排水模型排水路径短,排水系统堵塞概率低,排水量较大时可自动转换为网状排水模型,保...  相似文献   

8.
基于监测量值变化速度特征的围岩稳定动态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施工中围岩力学行为受较多因素影响,考虑多因素对围岩稳定的综合评判被越来越多研究者所共识。监控量测是隧道围岩应力、变形状态最直接的反映,其变化速度特征是围岩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从围岩稳定性的综合评判模型构建角度来说,所建立的模型必须考虑时间因素进行动态综合评判。据此,文章利用具有速度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可将评价对象速度状态和趋势融合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监测量值变化速度特征的隧道围岩稳定动态综合评判模型的构建方法和评判准则。该模型从多因素角度出发,可以全面地对多时段内被评价对象的变化速度进行测度;所采用的被评价对象变化速度状态和速度趋势计算方法使模型在短时量测或量测数据拟合程度不高时同样适用。该模型的可行性在华蓥山隧道围岩稳定判别中得到了验证,为隧道围岩稳定的综合判定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姚新虎  余理  冯帆 《综合运输》2023,(10):144-148+187
为解决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建设规模确定方法普遍缺少考虑各功能区协调匹配性的问题,对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建设规模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工作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时空消耗理论建立了公铁联运物流中心运能匹配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运能匹配的铁路、公路、仓储及总用地规模计算方法。该方法将物流中心内货物的流转过程抽象为时空消耗过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能充分体现公路、铁路、仓储设施之间的协调匹配关系。应用该方法对某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建设规模进行了测算,得到铁路、公路、仓储和总用地规模与实际值的偏差分别为6.9%、3.7%、4.2%、5.2%,均在7.0%以内,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公交补贴主体涉及线路途经的各个城市,补贴主体具有多元特征,不同城市如何分摊跨城市公交线路所需要的总补贴额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跨区域城市公交服务产品形成的经济学原理,从“贡献-受益”角度分析了影响总补贴分摊率测算的因素。分析表明:线路运营里程、客运量、设站数量、人均GDP是影响补贴额分摊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本文研究了各城市补贴分摊率计算原理,建立了分别考虑四个指标的补贴分摊率模型,并以C市、T市与L市之间的城市群公交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表明:线路运营里程是贡献性(投入)因素,仅按照线路长度测算补贴分摊率存在逻辑上的不合理性,不利于发展跨城市公交服务;客运量与设站数量是收益性因素,按照这两个指标计算分摊率具有一定合理性,是未来跨城市补贴分摊率计算的主要方向;人均GDP是平衡性因素,兼顾了当前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地区的结盟发展,对于打造跨城市群公益性服务具有重要的前瞻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吉林省交通运输能源消耗量的基础数据,应用碳排放量测算模型测算了1999—2015年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分析了其时序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了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程度。构建了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预测模型,应用模型预测了2016—2020年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9—2015年,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时序变化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稳中有升阶段→高速增长阶段→低速增长阶段,数量由99万t增加到359万t。柴油、原煤、电力、汽油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为影响碳排放总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柴油碳排放量的时序变化趋势和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与各相关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灰色关联度的排序依次为GDP>城市化率>人口数量>单位GDP能耗>交通运输投资额>私家车数量。根据预测模型,按照现有经济发展态势,未来五年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将呈现低速增长趋势。为有效保证经济增长速度,遏制碳排放增长趋势,早日实现交通运输碳排放量负增长,吉林省应当在5个方面采取相应策略:(1)健全法规标准,改善政策环境;(2)加强低碳创新,调整能源结构;(3)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低碳物流业;(4)控制人口增长速率,提升人口环境素质;(5)控制私家车数量,推广应用低碳汽车。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适用于铁路隧道施工建设阶段碳排放预测的算法模型,以某铁路隧道建设工程为研究案例,首先基于碳排放计算体系量化得到案例隧道的施工碳排放量与各子阶段碳排放占比;然后采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不同预测模型,结合动物优化算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参数调优,选用R2、MAE、MSE、RMSE、MAPE、SMAPE等评价指标对比分析拟合效果,筛选最佳预测模型,并基于SHAP值分析各参数变量的重要性程度。结果显示:建材生产阶段对隧道施工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最小;BP神经网络相对随机森林、LightGBM、SVR、极限学习机等算法的回归效果更好,并且通过对比使用PSO算法、WOA算法和SSA算法优化后的回归预测模型,WOA-BP算法的拟合效果最好;基于SHAP算法的分析,各参数变量的特征重要性排名依次为:开挖面积>围岩等级>开挖工法>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