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针对当前城市智慧交通监管的路口交通的饱和度、拥堵以及闯红灯等问题,设计了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交通场景检测平台,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并融合多项高新技术,实现对路口过往车辆的流量和车速检测,对机动车闯红灯、斑马线不礼让行人、占用公交车道、违停或违规越线等违章行为进行检测识别,为公共交通的管理提供极大便利,实现了“智慧交通”和“平安交通”。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运行效率的降低和交通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行人交通安全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无信号道路交叉口的实测轨迹数据中提取相关参数,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行人过街决策模型并进行效果检验和验证,模型正确率可达93.1%。同时挖掘出各个解释变量对过街决策的重要度,证明将随机森林算法用于行人过街决策分析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与预测精度。本研究可应用于人车交互仿真工具中模拟行人行为,为进一步研究人车混行的无信号道路交叉口仿真和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城市交通二次行人过街安全的影响因素,在一次行人过街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人、车、路、环境、信号、设施这六个方面分析影响二次行人过街安全的因素。采用解析结构模型(ISM)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并划分影响因素的层次,得到解析结构图,找出影响二次行人过街安全的四层结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状况,以右转车和过街行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设置右转灯控前后,右转车与过街行人的延误和冲突数量模型。利用转换成本法,根据延误和行人-右转车冲突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建立交叉口性能指标模型,并得到设置右转灯控的临界条件。研究表明,行人-右转车冲突对交叉口通行状况影响巨大,在右转车流量或过街行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设置右转灯控可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状况。  相似文献   

5.
科目一考试的终极目标在于达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初衷,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相似文献   

6.
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行为观察和反应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从过街行为微观角度分析,行人在过街前到过街动作执行前这段时间的行为和对应时间统计特性,成果可应用于行人过街交通安全设计和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非常重视驾培行业,屡屡发力,意图整饬市场,让驾培行业完成"学员从会开车到开安全车"、"驾校由应试培训向素质教育"、"教练员从低素质向高素质"的嬗变。近年来,我国驾培行业发展较为"任性",机动车和驾驶人急速增长,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特别是近五年来,机动车驾驶人年均增量2057万人。至2014年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驾驶员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总人口,位居全球第一。我国的驾培市场现状是:需求强烈,群雄并起,雨后春笋,鱼龙混杂。"任性"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来自英国交通部的消息称,为确保过街行人安全有序通行,英国将从2015年起大力推广行人智能信号系统,以逐步取代传统的人行过街信号灯。英国交通部门此前在全国范围内对行人过路时间进行普查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步速分别为0.9米和0.8米/秒,而现行的过街信号系统提供的通行时间是基于行人1.2米/秒的行走速度,对老年人及部分残疾人士而言确实并不充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目前我国行人过街存在的问题,接着对行人过街设施进行分类,并列举了三类特殊情况下的行人过街,最后提出行人过街配套设施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无信号灯路口人车交通行为为研究对象,对行人和机动车辆在无信号灯路口的整体交通行为进行分类预测。在对路口现场交通情况进行拍摄后,用电脑的分帧技术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分类,而后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确定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将样本数据导入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和测试后,得出行人和车辆过街类型的分类准确率,并且通过准确率所达到的标准来证明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必须高度关注行人伤亡问题,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了行人安全警戒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同伴、手机、耳机和交通环境等因素。总结了警戒行为的特征: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的安全警戒行为较多;女性易出现从众行为,在行路过程中相对较易发生交通事故;同伴数量增加行人会更加谨慎;路上使用手机导致分心,减少了行人的安全警戒。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提高行人警觉性并减少行人交通伤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路段、交叉口大量行人交通特性数据的采集,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性别、年龄、人数、出行目的、环境等因素对行人步行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男性行人的步行速度、步行随机性普遍大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行人的步行速度、步行随机性普遍降低;行人过街步行速度普遍低于路段步行速度、而过街谨慎性要高于路段;目的性强的行人步行速度和谨慎程度都要更高些;行人过街时往往表现出群体心理、从众心理和节省心理。据此,从硬件配置、管理和宣传教育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安全行车有五句话:一是集中精神,小心谨慎,密切注意路上的情况;二是不开英雄车、斗气车,不强行超车,不酒后驾驶;三是根据所驾驶的车型和车况性能,按不同路段的限速要求,控制好车速和车距;四是文明驾驶,礼让三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五是通过交叉路口、村口、缺口要减速鸣号。”曹学源总结说。  相似文献   

14.
总结和把握影响老年驾驶人整体发展趋势以及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对提升老年驾驶人的驾驶安全性和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0年国内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6个片区各抽样1个省(区)的驾驶人事故数据,采用事故频数法判别显著影响我国老年驾驶人事故率的变量,得出摩托车驾驶人、高驾龄群体、变更车道、碰撞运动车辆事故、复杂路段、易滑路面环境、无交通管控和安全防护路段的情况下老年驾驶人呈现高事故率的特点。因此需要从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准入退出,强化教育培训、夯实驾驶基础,强化安全保障、提升防护水平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避免老年驾驶人危险驾驶。  相似文献   

15.
新交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在规范驾驶行为、减少交通违法、预防重大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初步显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严格执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涉及亿万驾驶人,摒弃固有陋习,适应新规范,有些驾驶人难免出现不适,"拍砖"、"吐槽"可以理解。下一步,公安交管部门将认真吸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加快交通信号灯设置和使用不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行车行人的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近年来,我国颁发了相关条文明确规定了加强对驾驶人的教育管理、提高车子的安全行驶性能,加强对公路的安全审核.同时还对公路的路线设计给出了明确的规范,以求提高公路的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公路贡献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行人过街交通信号中加入绿闪信号已经是国内较为常见的设置方式,但是绿闪信号究竟代表什么含义、其时长应该如何设置和计算,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首先整理了绿闪信号在我国的设置现状,接着分析了国内涉及到绿闪信号的相关法规标准,然后对比了其他典型国家或地区的行人过街清空信号设置方式,总结出"绿闪"、"红闪"和"持续红灯"三种主要的设置类型,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优劣势分析。最后,从行人清空信号期间的人行横道路权争议入手,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较为适宜我国现状的行人清空信号设置方法,并对健全完善我国行人清空信号设置规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句话新闻     
《运输经理世界》2010,(9):I0011-I0011
截至2010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约192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约2.05亿人。据深圳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披露。3月份深圳新购4800辆大型客车,与去年2592辆相比增幅达到85.19%。  相似文献   

19.
实线变道扣2分,不礼让斑马线扣3分,闯红灯扣6分,超速50%以上扣12分……一不小心驾驶证一年的12分就这样扣完了,那该怎么办呢?有人想到了“分虫”。所谓“分虫”,就是从驾照买分卖分中牟取暴利的中介。把别人的驾照分低价收进再高价卖出,这就是“分虫”赚钱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面临更加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的节能。本文主要从“人,车,路”三方面来分析影响汽车节能的因素,并且根据这些因素,从车的结构方面以及油品和驾驶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节能的措施,希望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