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采用无碴轨道结构对保持线路几何尺寸的持续稳定、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维持轨道的高平顺性等方面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无碴轨道缺失像有碴轨道那样的可供调节、具有良好弹性和便于养护维修的道床,使得无碴轨道的工后沉降的调节、轨道几何形位的保持以及轨道刚度问题的解决都集中在扣件系统上。扣件系统成为无碴轨道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因此无碴轨道对扣件系统的性能指标有严格的要求,而工程实践中,科学合理的进行无碴轨道扣件选型也就十分重要了。 无碴轨道对扣件的性能既有明确的指标,也有模糊的限制,从整体上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下面试图利用模糊理论对无碴轨道的扣件选型问题建立一个评价方法,为扣件系统的选型、优化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列车速度对无碴轨道路基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列车速度对无碴轨道路基动力影响,采用层状体系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建立无碴轨道路基层状有限元模型,考虑了列车荷载的不同速度对基床表层振动加速度、竖向动位移、动应力及其横向分布等路基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无碴轨道路基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列车速度对基床表层加速度的影响较大,竖向加速度随荷载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列车速度对基床表层动位移影响较小,速度每提高20 km.h-1,其值变化不大于0.05 mm;路基表层动应力随列车速度的提高呈现一定的波动趋势。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似,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轨道沉降和养护维修成本,目前的高速铁路和重载线路都开始用无碴轨道来代替传统的有碴轨道系统。钢轨嵌入式轨道结构是由Holland Railconsult公司开发的一种使用在软土地区的新型无碴轨道系统。这种结构是由铺设在地面上的连续混凝土箱型梁构成。轨道直接固定在混凝土箱型梁上,如图1所示。该种轨道结构符合重力平衡原则:结构的重量不超过开挖土体的重量,以不增加结构恒载。钢轨嵌入式轨道结构刚度很大,可以减少不均匀沉降和振动。  相似文献   

4.
无碴轨道混凝土桥梁的徐变变形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混凝土桥梁徐变效应的分析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混凝土桥梁徐变变形的计算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跟踪模拟桥梁在整个施工及投入运营后任意时刻的结构变形,便于在施工时合理确定二期恒载的施加时间,为我国无碴轨道混凝土桥梁的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未来5年,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将处于高峰期。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建设”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而目前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有碴轨道和无碴轨道。从国外高速铁路的建设经验来看,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高速线路以修建少维修的无碴轨道为主,法国则努力发展有碴轨道的维修技术,仍以有碴轨道为主。而这两种轨道结构均可运行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因此,究竟采用何种轨道结构形式,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板式无碴轨道垫层CA砂浆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砂浆是板式无碴轨道结构弹性调整层的核心。从板式无碴轨道CA砂浆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及耐候性等多方面阐述了其组成、结构及其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出当前板式无碴轨道CA砂浆的冻融、老化等破环机理,并提出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铁路无碴轨道结构,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阐述了几种减振降噪型无碴轨道结构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考虑了无缝线路、扣件、无砟轨道和长大桥梁等多个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创建了市域铁路长大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静力学仿真模型.应用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不同荷载组合方式条件下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力学特性,为市域铁路长大桥上无缝线路计算和检算的荷载取值方法提供科学的建议.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考虑各种荷载,同时考虑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刚构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受力与变形进行研究,以梁-板-轨相互作用原理为基础,分别建立刚构桥上CRTSⅢ型板式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空间耦合模型,计算伸缩、挠曲、制动、断轨工况下轨道结构和桥梁纵向力及位移,并对两种轨道结构静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为刚构桥上无缝线路轨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在温度荷载、列车荷载作用下,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轨道结构时钢轨纵向力更小,但轨板相对位移增幅明显,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在列车制动荷载工况下,采用CRTSⅢ型板式轨道结构时钢轨纵向力与轨板相对位移均更小;在断轨工况下,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轨道结构时断缝值超过了规范容许限值。建议在刚构桥上采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相似文献   

10.
保持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持续稳定的高平顺性,是高速运行的列车对无碴轨道基础工程最基本的技术要求。以无碴轨道基础工程(路基、桥梁和隧道)沉降或变形控制为切入点,从施工的角度分析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基础工程技术特点,提出关键的施工技术对策,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施工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考虑无砟轨道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开裂与闭合效应、无砟轨道荷载的共同作用和时变特性,分别建立和验证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场计算模型、多尺度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三维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桥梁墩台纵向相互作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可得到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各部件钢筋与混凝土应力时程曲线及疲劳应力谱;考虑多种荷载工况,能深入探讨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破坏机理和影响规律;计算理论可为丰富和完善我国无砟轨道设计理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泄漏电阻和感应阻抗对谐振式轨道电路传输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科学方法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且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使得谐振式轨道电路在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上传输特性的改善有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无碴轨道谐振式无绝缘轨道电路传输距离的缩短,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为达到延长轨道电路传输长度的要求,通过分析和计算对电气绝缘节在轨道电路中损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无砟轨道桩板结构路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无砟轨道,由于受到线路高程调整能力的限制,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有效控制路基沉降,是无砟轨道结构施工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路基首次采用了桩板结构新型路基形式,介绍了无砟轨道桩板结构路基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桩基与横梁及钢筋混凝土承载板施工等关键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一送两受式无砟轨道电路发送信号的频率范围,根据无砟轨道电路一次侧参数的频率特性和一送两受式无砟轨道电路调整态、分路态和断轨态的四端网系数表达式,在不同的道砟最小电阻、表面电导系数、输入端阻抗和输出端阻抗初始值下,用图解法对断轨灵敏度和分路灵敏度频率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一次侧参数为无砟轨道电路标准参数时,一送两受式轨道电路信号频率不应大于700 Hz.  相似文献   

16.
无碴轨道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列车与路基上无碴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钢轨视为弹性点支承基础上的Bernoulli-Euler梁,将轨道板及混凝土底座视为弹性基础上的弹性薄板.推导了路基上无碴轨道的运动方程.用上述模型及方程分析了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路基上板式轨道及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快速客车、重载以及普通货车通过路基上板式轨道时,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以及CA砂浆和路基面动应力等动力学指标均小于许用值.该无碴(板式和双块式)轨道与有碴轨道过渡段在客运列车作用下钢轨挠度变化率均小于许用值(0.300mm/m),在货物列车作用下略大于许用值.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一标十三工区无砟轨道结构施工过程特点,介绍了轨道结构在施工前后裂缝病害出现的机理原因,系统阐述了不同情况下裂缝处理的方法及措施,处理效果符合无砟轨道结构耐久性要求,对以后同类无砟轨道结构施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CRTSⅠ型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砟轨道具有整体稳定性强、刚度均匀性好、线路平顺度高、耐久性强的突出优点,满足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对轨道性能的要求,以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分别介绍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组成、板型分类、断面尺寸和对线下工程设计要求,对两种轨道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Ⅰ型轨道板比Ⅱ型轨道板制造简单、造价稍低,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比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几何精度高、结构整体性和纵向连续性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遂渝铁路蔡家车站4号道岔岔枕及区间部分双块式轨枕与道床混凝土脱离、出现无砟轨道道床翻浆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修复原则,简述了修复的材料和工艺,以及修复工作注意事项,对无砟轨道的养护维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