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有线提速时无缓和曲线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没有现行的规范或标准可利用,本文对国内、国外无缓和曲线的最小曲线半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阐述250 km/h既有线提速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研究的意义,并结合京广线第六次提速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提出适应不同速度目标值的曲线半径以及与其匹配的缓和曲线长度,并与既有线提速200 km/h技术条件和客运专线250 km/h暂行规定进行了对比,验证其计算的正确性,对既有线提速至250 km/h的设计和标准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1520mm宽轨高速铁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为我国高速铁路在1 520 mm宽轨地区的应用提供平面曲线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设计选用的参考。运用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条件,计算1 520 mm宽轨高速铁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分析不同平面曲线半径和设计超高对列车行驶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得出不同的速度目标值对应的平面曲线参数结果,包括曲线半径合理取值范围、最小曲线半径取值和缓和曲线长度值。研究结论:(1)1 520 mm宽轨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主要受到设计速度和速度匹配的影响,设计速度越高,速差越大,最小曲线半径值越大;(2)在同等条件下,1 520 mm宽轨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大于标准轨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3)缓和曲线长度值主要受设计超高和设计速度控制,与轨距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4.
铁路线路平面曲线半径(R)选择与曲线实设超高(Δh)设置对提高列车行车速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既有线提速改造,分析了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与列车运营模式的关系,曲线半径R与Δh的关系,建议新设的曲线半径应尽量选择较大值,Δh选择在20~40mm,为将来的超高调整留有余地。在客、货混运的线路上,最小曲线半径不仅与最高行车速度有关,而且还受最低行车速度的影响;同时,最小曲线半径也与欠超高和过超高的允许值有关。因此,提高最低行车速度、缩小最高与最低速差将获得较小的曲线半径,从而可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5.
铁路既有线复测平面曲线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坐标法进行铁路既有线复测后,根据测量曲线的连续大地坐标点系,通过合理的方式对既有线线路进行优化计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讨论平面曲线特征分界点判别依据的基础上,分析基于圆曲线最小二乘拟合计算模型的原理及其不足;通过建立夹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调整量计算模型,提出以夹直线的最小二乘拟合为切入点,以曲线调整量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为优化参数,建立平面曲线调整量优化模型,利用夹直线的连续性对连续多段平面曲线实现一次性优化计算;采用定步长迭代方法进行优化模型求解,通过优化计算得到既有线各曲线要素特征值及各测点的调整量。计算实例表明:优化模型算法简单、有效,适用于各类平面曲线,并在大曲线半径上有效避免了圆曲线最小二乘拟合法存在的病态结果。  相似文献   

6.
铁路既有线小半径曲线的允许速度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既有线提速目标的完成,以最小曲线半径2 200 m为例,进行曲线动态测试,并从舒适度角度考虑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结果表明,半径2 200 m曲线宜提速到180 km/h.  相似文献   

7.
对有关既有线提速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线提速以适应铁路走向市场的需要已成为共识。在既有线提速的勘测设计中,应注意区别“达速”与“提速”的概念。达速与提速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旅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为提高旅行速度要采取综合措施并注意处理工程投入与获取效益间的关系,注意处理近期实施与长远规划的关系,注意处理土建工程改造与移动设备更新的关系,注意处理客车提速 与货车提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最小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及缓和曲线长度确定的分析,就线路平面设计中(尤其在既有线改建和增建二线时)如何结合行车速度和地形条件,合理选配最小半径曲线的缓和曲线长度,以达到节省工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曲线半径过小或缓和曲线长度不足都会限制列车运行速度。既有线曲线改造必须封锁线路施工,对行车干扰和影响很大。本文根据我们设计所在2003年京沪线提速扩能工程中所承担的36个曲线提速改造设计实践(不涉及单绕、双绕),针对站内、路堑及路堤等各自特别困难地段的曲线平面改造,探讨方案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提速曲线改造选择的缓和曲线长度,既要保证良好的旅客舒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既有线曲线改造封锁线路施工对行车干扰和影响的因素,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合理选择缓和曲线长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既有线提速改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今天 ,在既有线上提速是切实可行的。但对不同既有线进行提速改建时 ,应在总体考虑的同时 ,特别注意选择好路段速度和路段长度 ,注意对部分中间站封闭可能性的研究 ,注意线路纵断面坡度对速度目标值的影响等 ,进而提高提速线路的竞争能力和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之线路设计标准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便于线路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运用城际铁路设计规范,规范编制者针对该规范的线路主要技术标准进行了解读,暨有关标准研究及规范编制理念的宣贯。对于平面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及选用在有停站车和通过车的车站两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应按速差控制的值选用;通过研究确定的线间距及加宽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较现行有关标准进一步体现了经济性;对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参数选用应注意平面标准的系统性及协调性;对于长大坡道的设置需兼顾其他专业的技术要求并不宜连续设置;最小坡段长度困难条件下可按不小于8辆编组的列车长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线路纵断面是既有线提速改造的重要因素,是体现提速改造技术水平的核心指标。但线路纵断面改造受铁路等级、提速目标值、既有线路状况、工程投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既有线提速改造工程中,如果既有线纵断面不是限定提速的因素时,应基本维持既有纵断面不动或尽量少动;对于限制坡度和坡度减缓的改造应结合改建工程量、限速点集中情况、投资等综合分析确定超限坡度保留或改建;竖曲线半径及坡段长度是列车舒适度和安全的重要因素,改造中应按较高标准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铁路交通“高速”与“提速”的需要,我们要十分注意铁路曲线半径的选择。最小曲线半径的选择,要尽可能采用大半径;分路段宜采用不同的最小曲线半径,同时要考虑路段长度的要求;最小曲线半径的选取,宜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今天,通过改造既有线,提高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标准,达到提速的技术标准是可行的.在既有线改造中,首先要对既有曲线的现状有一个充分、准确的了解——整正既有曲线.如何规范、提高既有曲线整正的精度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曲线整正的测量方法与计算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曲线最小半径标准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为例,说明了不同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对轨道交通线路的工程费、运营时间、养护维修费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得出:降低现行地铁设计规范中车站端部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值是经济合理的,在困难条件下地铁线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标准值可由250~300m减小到200~250m。  相似文献   

17.
既有线提速过程中的曲线轨道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线超高、轨道临界横向抗力、轨距保持强度是控制列车曲线通过速度的主要参数。作者介绍了国外主要铁路在上述参数方面的有关试验资料、计算公式及控制标准,揭示了在这些领域仍有待研究和解决的许多重要课题,并对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过程中上述参数值的选用及相应的曲线通过速度安全评估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既有铁路线路路基、桥涵、轨道的状况,分析了机车车辆的生产水平、能力及国外提速经验,认为我国既有线提速的速度目标值定为160km/h较为有利。为尽快实现提速和充分发挥提速实效,建议关闭一些过密车站,并拿出一部分资金改善小半径曲线。  相似文献   

19.
铁路既有线曲线复测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计算精度和速度,研究利用坐标法和最小二乘法进行铁路既有线曲线复测的计算.首先利用坐标法计算各测点的坐标,再计算正矢,然后根据正矢的变化规律选定圆曲线上的测点,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既有线圆曲线的半径和圆心坐标,并以拨正量最小为优化目标,优化圆曲线半径及圆心,进而计算出缓和曲线的长度、各测点的拨正量、特征点的里程和坐标等.实例计算表明:在铁路既有线曲线复测计算中,坐标法和最小二乘法结合使用,不仅克服了基于渐伸线原理的传统近似计算方法存在的误差问题,提高了计算精度,拨正量小,而且能够实现一次性利用圆曲线上所有测点的坐标拟合出圆曲线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相似文献   

20.
黄俊开 《铁道车辆》1997,35(2):6-11
介绍了国外在既有线列车提速方面的经验,诸娟关速度目标值的选择,客货列车同步提速,骤提速和不单纯追求列车最高速度的意义等情况,指出了我国修建高速铁路专线和既有线提速的紧迫性及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