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在过去的十年中,轿车柴油机在平均有效制动压力、功率输出以及运转的经济性方面已有了较大地改善。装有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器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在其热效率和功率重量比方面亦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利用设计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回收某重型车用柴油机的排气能量,通过台架试验,获得了变工况下柴油机排气余热能分布特性。分析了有机工质蒸发压力、过热度以及柴油机工况变化对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以系统净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为优化目标,确定了适用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最佳蒸发压力。研究结果表明,当有机工质蒸发压力为1.8 MPa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最大可以达到12.69kW,热效率可以达到11.19%;将有机工质加热至过热状态并不能明显提高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3.
雷鑫  王斌  陈明强 《车用发动机》2007,(2):30-32,43
通过在增压柴油机上燃用柴油和混燃一定比例的乙醇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混燃乙醇对柴油机工作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柴油里混燃一定比例的乙醇可以降低燃油消耗率,提高柴油机的有效热效率;同时,混燃乙醇对柴油机的功率影响较小,完全能够满足柴油机的各工况运行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 为进一步节能降耗,提高柴油机的热效率,改善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等指际,南充内燃机厂参照国内外先进技术,在保证汽车发动机冷却效率的前提下,在该厂生产的6102系列柴油机上成功地用QFSF-460型塑料风扇取代了铁风扇。装用塑料风扇后,提高了柴油机净功率,降低了燃油消耗及噪声,延长了驱动风扇的零、部件使用寿命,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其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的未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明了柴油机未来发展中应重点解决的两大问题,即控制排放和提高热效率;对柴油机排放法规的动向进行了分析,对柴油机可能达到的排放水平进行了研究,重点论述了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对进一步提高柴油机热效率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热效率可以达到与燃料电池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由于柴油机的压缩比和功率大,热效率比汽油机约高30%~40%,并且有优异的转矩特性,故障少,使用寿命长,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广泛用于大中型客货汽车、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及国防车辆等。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中,CO和HC的含量较低,但NOx和颗粒物含量较高,其中颗粒物含量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台重型柴油机排气系统中装入一台涡轮,可吸收没有涡轮时将被废弃的排气能量。 寇敏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用其已经涡轮增压中冷的298千瓦(400马力)柴油机发展成了一台复合涡轮发动机。新发动机提高功率12.5%;燃料消耗量改善14.8%。严格地说,复合涡轮本身产生的燃料消耗量的改善是4.6%。且改装需要的变动很小,有可能将现有的发动机改装为复合涡轮发动机。 发动机的设计过程就是一个各个影响性能的因素如缸径、冲程、压缩比、增压压力、喷油压力等与设计所选材料热强度和结构之间的折衷处理。降低排污和大幅度改进热效率将成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的热效率通常比汽油机高出30%,因此其在欧洲以及印度等地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柴油机的噪音及振动现象有所改善,排放性能有所提升,因此,其在日本国内市场的保有量正逐渐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乘用车用柴油机的相关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1台小型车载式电解水H2‐O2发生器,将产生的微量H2和O2分别引入1台HC4132柴油机进气管中参与燃烧,对进气预混合 H2‐O2前后柴油机不同工况下当量空燃比、动力性、热效率及排放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预混合H2‐O2在柴油燃烧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使得柴油机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外特性工况输出扭矩最大增加4.2%,炭烟、HC及CO排放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25.71%,16.79%和11.64%;负荷特性测试中保持进气预混合H2‐O2前后输出扭矩不变,1100r/min时热效率最大提高3.81%,HC排放降低10.81%,炭烟排放降低28.33%,NOx排放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正> 热机的热效率取决于T_1—T_2的性能,超越卡诺循环的原动机至今尚未出现。即便是将来,从热落差的角度来看,用包括以H_2为燃料的原动机、燃气轮机、兰肯循环以及斯特林发动机等代替汽油机和柴油机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缸径冲程比超过3的大型船用二冲程柴油机,在2000℃下燃烧,废气涡轮出口温度降低到300℃,结果使燃油消耗率突破120克/马力小时,热效率有超过50%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的性能诸如功率、热效率、油耗、废气排、噪声等)影响很大,因此,为保发动机有良好的性能,喷油提前必须调整至最佳位置。喷油提前实际上是由喷油泵的供油提前来保证的。喷油提前角需要适时调整为保证柴油机具有最佳的工状态,就要确定一个最佳喷油提角。对任何  相似文献   

12.
在柴油机上燃用乙醇柴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柴油机上对分别使用多孔喷油嘴和伞喷喷油嘴进行了燃用乙醇柴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上燃用乙醇柴油后能够达到原机的功率,柴油机的排放状况有很大的改善,热效率有一定的提高,排气温度和最高燃烧压力基本不变。伞喷喷油嘴的效果好于多孔喷油嘴。  相似文献   

13.
丁倩  韩率 《汽车与配件》2013,(47):44-46
1882年德国人狄赛尔提出了柴油机工作原理,1896年制成了第一台四冲程柴油机。一百多年来,柴油机技术得以全面的发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柴油机是目前被产业化应用的各种动力机械中热效率最高、能量利用率最好、最节能的机型,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动力、发电、灌溉、车用动力等广阔的领域,尤其在车用动力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全球车用动力“柴油化”趋势业已形成。在欧洲,90%的商用车及50%以上的乘用车为柴油车。在美国,90%的商用车为柴油车。  相似文献   

14.
<正>苏联战车在七十年代以前一直采用B2系列柴油机为动力。B2柴油机有一系列优点,如体积紧凑、重量轻、排量大、扭矩系数大等。但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坦克对功率要求提高,B2柴油机虽在性能方面仍有潜力,但在大幅度地提高功率的情况下,可靠性已经降低。520马力以下,此柴油机是一流坦克动力,但当功率提到750马力以上时,结构就要加强。所以七十年代以后,苏联出现了结构强度大大提高的带联身箱体如БМП战车动力这样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5.
将WP10.336柴油机改变为双燃料发动机并进行了标定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与原柴油机相当,外特性线上平均柴油替代率达到95.7%。双燃料发动机在1200 r/min时,中、高负荷下都有较高的热效率和柴油替代率,最大功率点对应的缸内最高爆发压力为14.82 MPa。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燃用不同掺混比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2-4混合燃料时柴油机的动力、经济和排放特性。试验在未经改动的R180柴油机上进行,转速1 200、1 600、2 400 r/min,负荷20%~100%,使用了3种混合燃料,添加PODE2-4的体积百分比为5%、10%和20%。结果表明:随着PODE2-4掺混比的增大,柴油机功率和转矩下降,燃油消耗率和热效率增加。当掺混比达20%时,柴油机外特性功率和转矩下降5.3%,有效燃油消耗率增加13.6%,有效热效率增加1.8%。在各种转速、负荷时,随着掺混比的增大,HC和CO排放下降,排气温度和NOx排放增加,消光系数明显下降。因此,在低比例掺混条件下,PODE2-4适合作为柴油的添加组分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进、排气背压对涡轮增压柴油机工作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在不同进、排气背压下,测定了柴油机示功图,进、排气管温度及压力,柴油机输出功率和排气烟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柴油机放热率,分析了进、排气背压变化对柴油机放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背压变小后,柴油机燃烧持续期变长,热量利用率低;排气背压增大后,柴油机燃烧不充分,排气烟度大;排气背压变大后,涡轮增压器工作环境差,柴油机进气压力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8.
大众公司3升柴油机 借鉴排量1.2升、45千瓦三缸直喷式柴油机的新技术,大众汽车公司开发了路波(Lupo)3升柴油机,其百公里油耗为2.99升。该发动机使用整体式喷油器技术,大众公司认为这是最高效的喷射系统,可以提高5%的热效率。该柴油机的排放污染比传统的排量1。6升柴油机改善很多,其中,HC量降低75%,  相似文献   

19.
从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角度来看,带有曲轴一连杆机构的传统活塞式发动机还不完善,因为汽油机的热效率不到35%,柴油机的热效率也仅为45%。也就是说,仅仅不到一半的燃料能量被用来使发动机作有效功。  相似文献   

20.
1先进的柴油机技术 当前汽车依然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商用汽车广泛使用的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热效率高20%~30%,但另一方面,NOx、黑烟及颗粒(PM)的排放量却大很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远远超过汽油机。因此,日本、美国等国大幅度强化了柴油车的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