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动空调的故障诊断方法 (一)自动空调与手动空调的工作原理区别.自动空调和手动空调的基础配置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控制方式和压缩机类型.在控制方式上,手动空调是属于机械调温,凭感觉去调节温度,因此调节不够精确.自动空调属于电控自动调节,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元件和控制器组成.控制器利用传感器对汽车发动机的运行状况、车内、车外的气候条件、空调的送风模式等多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运行内部程序对实时参数、设定参数进行运算判断,然后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给鼓风机、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等执行器,实现对车内环境温度的实时调节.  相似文献   

2.
介绍风神蓝鸟轿车自动空调系统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自动空调放大器、空气混合门电动机、方式门电动机和进气门电动机的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巍 《汽车维修》2002,(11):14-16
日产风度轿车配置自动温度控制空调(ATC)系统,不论车外气候如何变化,车内温度均可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该功能由微电脑及自动放大器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汽车自动空调,以汽车空调制冷循环系统为基础,由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空调控制器总成等组成。其中空调控制器用来调控自动空调系统内各种工况在最佳状态,从而使车厢获得最好的制冷效果。空调控制器ECU为控制核心,它根据设置的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太阳能传感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空气混合风挡位置传感器、出风口风挡位置传感器、进气风挡位置传感器等元件输入的信号和设定温度.通过数据选择和整理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进气伺服电机、出风口方式伺服电机、空气混合伺服电机、暖风开关、送风电动机、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等进行自动调控,自动控制吸入、排出空气流量,使车厢内保持最佳温度。从而达到恒温温度的自动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发电,把天窗设计为太阳能电池板天窗,所发的电给汽车蓄电池进行充电,在车顶还有设计备用紧急电源,打开此应用开关该系统会自动检测温度,并会传给自动控制系统,然后由自动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来自动调节车内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蒋永敏 《汽车维修》2012,(12):16-18
现代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理论和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在控制方式、控制精度和舒适性及工作可靠性方面,与传统手动控制空调系统已有了本质的区别,只要驾驶员设定好所需温度,系统即自动检测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太阳能辐射和发动机工况,自动调节鼓风机转速和所送出的空气温度,从而将车内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并适度调节空气质量。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五、空调系统 (一)简介 奥迪公司在汽车制造方面的高标准质量要求,也体现在奥迪Q3车的空调控制系统上. 因此在确定空调开发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为乘员提供良好的舒适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空调调节要尽可能节能. 空调系统的种类:作为入门级,使用的是手动调节的空调系统. 可选装全自动的两区空调,这种空调装置可以根据阳光射入强度、车内和车外温度来调节规定温度、空气分配和空气量.另外,这种空调还配备了一个湿度传感器.后视镜座内集成有一个露点和玻璃温度传感器,它用于识别玻璃是否可能要生成水汽了,然后通过车内湿度调节来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本田雅阁轿车空调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该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故障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该车型车内(外)温度传感器、阳光传感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空气混调电动机、模式控制电动机等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汽车自动空调是以汽车空调制冷循环系统为基础,由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空调控制器(PCM)总成等组成。其中空调控制器用来调控自动空调系统的各种工况在最佳状态,从而使驾驶舱获得最好的制冷效果。空调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它根据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太阳能传感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空气混合风挡位置传感器、出风口风挡位置传感器、进气风挡位置传感器等元件的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一辆2009款雷诺科雷傲,配置2.5L 2TR发动机、FK0CVT变速器、自动空调.客户反映开空调制冷一会就不冷了,经验证确实如此,按下空调开关并把空调温度调至最低,空调压缩机刚吸合几秒钟后就断开了. 故障诊断:科雷傲的空调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由车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温度调节旋钮、导入温度传感器(蒸发箱温度传感器)采集信号和输入温度信号给空调控制部件,发动机控制模块把接收到的水温信号传递到多功能网络,组合仪表把从多功能网络上接收到的水温信号传递给空调控制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