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呈现减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汽车消费的日益升级,乘用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主流合资乘用车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利润总额;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固守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为帮助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本文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进行竞争力对标分析,并针对自主品牌竞争现状提出了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改善和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制造业政策旨在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从国际上讲品牌竞争是发展的趋势。随着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虚拟制造、信息技术与实体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与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提供了快速通道。工业发达国家以科技创新和质量品牌的竞争优势,维护其产业霸主地位的势头咄咄逼人。我国制造业现在国际上的竞争面临很多新的形势,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新兴国家在后面的追赶。我们的很多优势正在逐渐  相似文献   

3.
"在同质化时代,是价格主导竞争,规模产生优势;而在差异化时代,技术、服务、品牌的"独特性"将主导竞争,核心竞争力才最终决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索沪生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55-158
以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框架,概括了物流业提升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包括,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自身的能力;阐述了市场经济制度环境条件,以及企业把握市场机会,依据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优势制定可持续的竞争战略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环境和趋势,以及世界制造中心向国内转移,给物流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中国摩托车产业产销规模已连续18年世界第一,但综合竞争力不强,产业链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缺少一流的产品,缺少国际一流的企业和品牌;中国摩托车产业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对扩大内需和出口、城市交通结构的持续改善、以及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同时,世界摩托车产业正处于技术不断更新,市场需求结构,市场格局、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中国摩托车产业面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关系紧密,它充分发挥了老牌工业强国的固有优势,再经德国制造商依托自有品牌声誉和技术研发、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整合,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然获得显著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讲,德国工程机械的品质更多是欧盟整体工程机械制造业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向所有禀赋资源比较优势的市场或产品领域渗透。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因为中国制造业是最能体现我国具有的比较优势的产业,也是最具创新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顾客购买商品时注重的是情感上的体验和心理上的认同,这就要和顾客进行沟通,了解顾客的情感需求。体验式营销突破了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消费者行为特征及心理需求的研究和分析,以创造性体验吸引消费者,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合理开展体验营销,才是企业建立品牌忠诚、构筑竞争优势的必然之选。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与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竞争力主流理论认为,产业竞争力来源于4个方面: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和相关产业。其中企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竞争力直接体现于产品质量、成本和品牌;实质上则源于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往的产业竞争力主流理论忽略了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尽管“要素条件”里涉及了自然资源,但并不是从产业生态学或产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的、20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10.
企业战略联盟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锦 《上海汽车》2005,(1):11-14
产业国际竞争力既不同于国家国际竞争力,也不同于企业国际竞争力,而是介于国家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以产业为出发点的竞争力。通过运用竞争优势理论,提出构筑企业战略联盟来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并分析了其中的 6点好处。  相似文献   

11.
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十多个国家存在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以该国产业的出口额占世界该产业总出口额的比例来确定)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竞争力主要由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企业战略与竞争、政府及机会等因素决定的(图1)。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并释放出集群效应,有助于提升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基本上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而发展的,但不同国家的集群化方式有所不同:产业集群化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培育与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呈现减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汽车消费的日益升级,乘用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主流合资乘用车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利润总额;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固守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因此,非常有必要系统地进行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竞争力对标,从而指导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实质上包含了四层含义:(1)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竞争力分析是相对于合资品牌企业的竞争力;(2)体现为产品或服务优势;(3)体现为企业持续拥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产业国际竞争力既不同于国家国际竞争力,也不同于企业国际竞争力,而是介于国家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以产业为出发点的竞争力。通过运用竞争优势理论,提出构筑企业战略联盟来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并分析了其中的6点好处。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战略联盟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国际竞争力既不同于国家国际竞争力,也不同于企业国际竞争力,而是介于国家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以产业为出发点的竞争力。本文通过运用竞争优势理论,提出构筑企业战略联盟来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并分析了其中的6点好处。  相似文献   

16.
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经济或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文章分析了两者的差异以及比较优势的陷阱和比较优势理论对汽车产业的低适应性,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应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以及培育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包头稀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为主线,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以及相关产业支持产业四个决定因素以及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因素对包头稀土产业集群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包头稀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现状,据此找出提升包头稀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汽车产业专利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是最有效的竞争资源,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博弈工具。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持续发展,各国各产业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自主创新,力争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力。汽车产业是创新竞争最为典型的产业,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商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和产业创新,以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专利是科技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专利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优势和劣势,科学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柯 《汽车与配件》2014,(18):59-62
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向白热化,自主品牌近几年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宽敞的空间以及快速提升的质量水平,新车型都保持了不错的竞争力。日系品牌受产品老化以及中日关系的影响,市场份额不断被欧、美、韩系品牌压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