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斌  陈永美 《驾驶园》2009,(2):73-73
在交通事故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所谓的“鬼门关”,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往往不高;越是没有什么危险的路段,其事故的发生率却在增长。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人们的心理因素所致。驾驶员在行驶到危险路段时,往往会高度紧张,于是精神格外集中,小心谨慎地驾驶。但到了没有危险的路段,思想便有所松懈,由此产生了交通事故隐患。诗人杜苟鹤写过一首颇具哲理的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相似文献   

2.
许多驾驶员朋友都有这种感觉:夜间行车时,越是在"窄"道上,车越开的稳当;一旦突然间驶入一个宽阔的地段或交叉路口,反倒越不敢跑了.在这种情况下,手中的方向有时还不知不党地跑向一边,稍有不慎还会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3.
作为交通事故易发路段,高速公路爬坡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以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为例,通过对该爬坡路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爬坡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直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坡道后段的安全性更低;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2:00~6:00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爬坡路段大货车和小客车相互干扰严重,是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爬坡路段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危险性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主动评估短时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事故风险,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无人机高空拍摄弯道路段交通流运行状态,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提取高精度的车辆轨迹和交通流数据,结合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危险驾驶行为特征表征交通冲突,以距离碰撞时间为交通冲突量化指标,提出山区车道公...  相似文献   

5.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不断增长,交通事故急剧上升,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交通安全,保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彩色防滑路面就是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不同的道路颜色提示驾驶员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避免不同车辆混行,警示驾驶人员前方有危险路段;能够提高路面摩擦力,起到很好的防滑制动效果,使驾驶员驶入危险路段时可以提前降低速度;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缩短刹车距离,避免恶性交通事故,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驾驶员视觉特性和弯道感知调查结果,阐述了透视曲率半径的估计和计算方法,并验证了透视图分析方法,阐明了错觉产生机理,最后对上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是根据弯道内侧边线的开敞程度来判断和估计弯道曲率的;平凹组合路段和平凸组合路段的事故伤亡程度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全路段;平凹组合路段的死亡率、受伤率和伤亡率是平凸组合路段的2倍左右;超速行驶是平凹组合路段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全路段及2种线形组合路段的事故形态没有明显差异;平竖重合路段的弯道错觉及交通事故的异常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排查公路危险路段并实施整改,对改善行车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已成为交通安全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介绍了高危路段的界定标准,分析了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及路侧险要路段等类型的道路特征及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并结合道路实际,提出了高危路段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整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关于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数据和资料,从事故发生的路段和时段、事故类型、事故中的人员和车辆等几个方面对国外乡村公路交通事故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乡村公路等级越低,交通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曲线路段和限速值不低于80 km/h的路段是乡村公路上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路段;第三,在乡村公路上周末和晚上的交通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第四,单车事故(主要是驶出路外事故)、平交路口事故和正面碰撞事故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第五,机动车驾驶员和乘员、男性、年轻人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中的主要伤亡人群;第六,在涉入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车辆中,以小型乘用车为主.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2)
长下坡路段往往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和重灾区,研究解决长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将有效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以福银高速公路某长下坡路段为例,通过对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明事故特性及分布特征,并通过路段实地调研找出事故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一、如何通过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如果发现信息板上显示前方某公里处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按照信息板上的要求减速行驶,或者在就近的出口驶出高速公路。在就近没有出口的路段,应提高警惕,降低车速,在现场交通民警的指挥下,稳妥地避让、绕行,通过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通过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时,不要停车围观,否则不但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和交通民警勘查现场,而且存在再次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该文系统地回顾了透水性沥青路面对道路安全影响的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6篇文献成果进行分析,共包含透水性沥青路面对交通事故率影响的18项评估,研究发现,透水性沥青路面对道路安全并没有明显影响;各项影响的总体评估表明交通事故率变化很小,与传统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此外,文章还回顾了透水性沥青对与交通事故有关的9种危险因素影响的研究文献,发现对其中4种因素产生有利影响,3种产生不利影响,2种没有影响;危险因素的变化对交通事故的净效应是不可预测的.总之,已发表的关于透水性沥青路面对道路安全影响的研究文献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研究质量不高且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李志中  刘兵  王晓安 《公路》2011,(11):122-125
针对目前山区公路危险路段(点)的鉴别方法较少的情况,在分析山区公路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之间的关系及现有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当量事故数鉴别指数非定长分段法,对山区公路危险路段(点)进行鉴别.最后选取云南省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进行了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鉴别方法合理有效,为道路安全审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量化分析不同交通事故条件下的高速公路路段拥堵情况,研究路段偶发性拥堵规律,本文构建了1个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指标的高速公路路段拥堵判别方法。建立基于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行程时间可靠性分析方法的路段行程时间可靠性模型,并采用西南某高速公路路段实际数据校准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生成交通事故场景,将交通事故解构为交通事故发生位置、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交通事故持续时间、交通事故发生频率4个特征,并以行程时间指数为路段拥堵量化指标,研究不同交通事故特征水平下的高速公路路段拥堵规律,并判别路段拥堵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的行程时间可靠性分析方法具有可移植性,校准后可应用于国内高速公路路段;交通量接近饱和时,交通事故发生在出口匝道段的拥堵程度高于基本路段与入口匝道段,单车道关闭场景下的交通事故影响远高于路肩关闭场景下的交通事故;交通量接近自由流状态时,拥堵程度对严重程度不敏感;任何交通量水平下,单车道关闭场景下的交通事故持续时间一旦超过15 min,路段拥堵程度极有可能剧增。本文构建的路段拥堵判别方法,可以在精细化探究偶发性交通事故拥堵规律的同时划分路段拥堵等级,为相关部...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环境中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掌握公路隧道环境中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特征,对国内典型隧道发生的262起交通事故进行归纳统计.从隧道环境中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事故车型和隧道环境类型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事故分布在一天中明显地呈现3个高峰时段;隧道进、出口段是事故高发路段,在进口路段洞内事故多于洞外事故,在出口路段洞外事故多于洞内事故且隧道长度与交通事故有一定关系.研究结果为制定隧道交通事故预防对策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重庆渝宜高速公路等山区高速公路进行调研,发现交通事故和安全隐患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为了在今后的设计和安全保障工程中避免和减少类似安全隐患,本文深入分析这些山区高速公路的危险路段特点,总结了这些危险路段安全改造方法的成功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安全改造设计的方法(包括安全改造流程、提取危险路段集合的危险因子方法、方案的确定和评估等),这对于提高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对于交通安全有着潜在的危险.车辆由于失控引起追尾甚至冲出长下坡,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文中从安全警示、线形设计、安全设施等方面综合探讨了保障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使彩色涂层技术更好的服务于道路交通,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通过分析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以及彩色警示路面的作用机理,对交通事故频发路段的警示路面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构建驾驶员"行驶、警觉、认知、操作"模型,设计了警示路面的设置位置;通过"知觉—行为"模型,规范了警示路面的设置长度,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中色彩视觉的应用研究及人们对色彩本身的认知,提出了警示路面的用色标准。  相似文献   

18.
魏善勇 《驾驶园》2006,(11):80-81
近几年,交通事故呈大幅上升趋势.掌握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当的防范措施,对减少交通事故极为有利.现将交通事故发生的"五多"现象,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戴巧 《驾驶园》2001,(5):48
有的汽车驾驶员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汽车行驶在危险地段时,神经就会高度紧张,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而一旦行驶到高速公路上,便感到十分轻松自在,认为只要放开跑就行了,于是加大油门行驶.然而,突遇情况,往往会导致措手不及,由此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究其心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驾驶园》2014,(9):70-71
<正>夏季气温升高,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疲劳驾驶、车辆自燃、超限运输是夏季交通事故3个主要导火索。1.夏季安全行车的要点(1)夏季高温天气,柏油路面经太阳曝晒容易产生"镜面效应",使人产生错觉,容易烦躁,导致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若遇到危险情况很难避让。这要求驾驶员有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