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山岭重丘区路基施工技术:①路基边坡坡脚、路堑坡顶、挡土墙施工放样;②深挖路堑施工(包括土质深挖路堑、石质深挖路堑);③高填方路堤施工及超高档土墙施工。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施工前根据地勘的基本资料准确地对山区高速公路深挖路堑边坡进行施工安全稳定性评价,依托资溪花山界(赣闽界)至里木高速公路中的深挖路堑边坡工程,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不同断面形式、不同高度、不同加固程度的深挖路堑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况下的安全系数、位移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挖路堑边坡的稳定性主要与挖方高度、边坡坡面坡度、地层地形差异等因素有关;边坡施工过程中坡面变形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全风化层和强风化地层;地形的不同与卸荷的不均匀会导致坡面开挖后侧向变形趋势的不同;深挖路堑边坡处于强风化地层的路基相比中风化地层的路基回弹变形更大,且垂直差异变形更大。  相似文献   

3.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路堑高边坡病害预防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位于粤北山区 ,沿线地形陡峻 ,路基工程存在大量的深挖路堑边坡工程。为此专门立项进行研究 ,介绍路堑高边坡稳定性评价 ,边坡加固及防护的工程措施 ,路堑高边坡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以及京珠北主要边坡工点的情况等。结合课题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高填深挖路基施工质量,本文探讨了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术工艺。首先介绍高填深挖路基施工设计,然后针对某公路高填方路段,采用强夯施工和铺设土工格栅的措施进行处理;针对深挖路段,采用即挖即防、严控排水的方式进行施工,最后通过路基质量检测评价其施工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强力夯实、铺设土工格栅、即挖即防等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成晓瑞 《华东公路》2014,(4):101-103
以G30乌苏至赛里木湖一级改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介绍了特殊路段:如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高、陡坡路堤与深挖路堑以及新旧路基的衔接段等路基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高填路堤多利用附近深挖路堑开挖或爆破的石方作为路基底部填料,土方的二次转运造成了较长的工期和较高的施工成本。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技术、经济研究,显示高填路堤土石倒装填筑技术技术可行,同时具有节省工程建设资金,提高社会效益,提高施工效率等方面的优点,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深挖路堑石方控制爆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东省阳江核电厂进厂道路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实践,介绍了深挖路堑石方开挖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西南地区某高速铁路深挖泥岩路堑为模型,运用FLAC3D大型有限差分程序,基于弹塑性模型和考虑泥岩时效性变形特征的黏弹塑性CVISC流变模型,对深挖路堑卸荷作用引起的基底长期变形规律开展数值模拟,揭示深厚泥岩区深挖路堑基底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挖卸荷后,由于坡脚应力场分异,一定范围内路基出现以竖向上拱为主的瞬时回弹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坡体及基底岩体应力逐渐调整,工后约2.5年后基底泥岩由于流变作用产生近似线性的竖向上拱及水平变形,7.5年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吴沛沛 《路基工程》2019,(1):135-139
路基竖向持续上拱变形是威胁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为揭示西南地区典型泥岩夹砂岩层深挖路堑长期上拱变形机理,基于软岩流变特性,结合室内试验结果,运用FLAC3D中的CVISC黏弹塑性模型模拟某高速铁路深挖路堑在考虑流变与不考虑流变情况下基底应力及竖向变形。研究结果表明:①工程区泥岩力学性能显著低于砂岩,且泥岩具有显著的流变性,砂岩不具有显著的流变性;②不考虑流变情况下,深路堑开挖后基底出现短期竖向回弹变形,浅层岩体水平压应力较竖向压应力大;③考虑泥岩流变特性后,基底砂岩层出现应力集中,路基出现随时间增长的持续上拱变形,而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重视路基挖方边坡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志雄 《华东公路》2001,(Z1):70-72
省道1927线凤凰至文祠路段位于潮安县的北部,处于粤东重山区最高的凤凰山区内,沿线地形陡峻,路基工程存在大量的深挖路堑边坡工程.探讨山区公路路基挖方边坡破坏的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了边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