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驾驶员主观认知角度出发,建立了驾驶员认知路标志信息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室内仿真和室外实地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指路标志信息量与驾驶员认知能力之间的数理关系,确定了指路标志的理论极限信息量及其发布原则。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驾驶员与指路交通标志之间的人机功效性,同时为评价公路指路标志的视认性和筛选指路标志设计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度量的交通标志视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曹鹏  吴文静  隽志才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9):118-120,130
将信息理论运用于解释交通标志信息的传递过程,建立了交通标志的信息传输模型。运用信息熵方法将驾驶员接受的标志信息进行量化,并以长春市区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该方法评价现有交通标志的信息传递质量。结果表明,利用信息度量方法对交通标志视认性进行评价可以有效衡量标志的设计质量,有助于标志设计者从驾驶员认知角度出发,提高交通标志的工效性。也为筛选标志设计方案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该文提出了现代叉车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分析了叉车的人机系统的组成.并分析了影响叉车作业的人的因素,最后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人机工程学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设计中考虑的核心对象是驾驶员。驾驶员与车构成了典型的人机系统,人机工程学理论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设计的基础,通过对人体测量数据、人的视觉特性及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合理地进行车辆操纵装置、显示装置和驾驶视野的设计,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轻型载货汽车在交通运输业中广泛应用,驾驶员操作舒适性是重要评价指标。针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不舒适问题,提出利用人机工程学把驾驶过程中不舒适的问题转化到车型设计中。首先将市场售后信息分类,分成操作舒适类和操作空间类。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对每个问题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通过与竞品车型对比,判断设计目标值是否合理,然后调整设计中的相关参数。通过油泥模型、硬质模型、样车制造,验证本文在轻型载货汽车内饰设计过程中应用的人机工程学,实现驾驶员操作舒适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内部人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人机工程学的普遍方法应用于汽车这一-特殊人机系统,是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人机工程学以解决主观评价问题的尝试,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汽车设计中的尝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驾驶员工作和休息的主要场所,重卡驾驶室需要满足用户的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人机工程学在重卡驾驶室的设计中应用广泛,文章应用到人体理论进行驾驶室内各种操纵装置布局、安全视野校核和人体坐姿评价,同时应用空间理论对驾驶员的操作空间进行设计,另外,应用基于驾驶室人机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评价方法,对驾驶员的视野、空间、人体坐姿等内容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驾驶员旅游出行信息需求出发,将旅游出行过程分为4个阶段,选择为出行到达阶段作为旅游交通信息引导阶段;给出了出行路径的规划原则,确定了决策节点选择方法及其道路主要类型,建立了根据决策点的道路交通特征确定旅游交通标志设置的方法;在研究单个旅游景点的交通标志规划基础上后,探讨了区域旅游交通标志系统规划与评价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主要旅游景点路径规划与慕田峪长城旅游景点具体路径为例,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交通标志作为高速公路与驾驶人进行信息交流的纽带,是道路交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关于交通标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为此从视认性、识别率、驾驶人理解能力以及驾驶水平4个方面分析交通标志认知的影响因素;将有效性评价分为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并从这2个角度对目前的研究进行综述和...  相似文献   

10.
过高的驾驶负荷是导致驾驶绩效受损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研究中需要采用适当的负荷加载形式;通过试验分析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对驾驶人认知负荷的影响规律,验证交通标志信息量对负荷加载的有效性。基于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对驾驶人的驾驶负荷进行试验验证。招募44名被试在静态控制环境下进行交通标志认知试验,采用信息理论对交通标志信息量进行量化计算,用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进行认知负荷加载,采集被试对每个标志的主观负荷评价及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主观驾驶负荷与交通标志信息量有高度相关性,反应时间随着信息等级的增加而增加;而驾驶人性别和驾驶经验对交通标志视认反应时间和主观驾驶负荷量化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在驾驶试验中,交通标志信息量可以用于驾驶试验中的认知负荷的加载,而这种负荷的加载对于驾驶人的性别和驾驶经验是无差别的。该研究更多地考虑了驾驶人的认知特性,研究成果可用于驾驶负荷试验的次任务加载,帮助进行交通安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机工程学概述定义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学科知识,研究组成人机系统的机器和人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整个系统工效的新兴边缘科学。人机工程学研究在设计人机系统时如何考虑人的能力以及人与机器、作业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还研究人的训练、人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及同人机系统有关的生物学或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汽车内饰的造型创意设计,进而从人机工程学角度研究对汽车造型的影响,总结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汽车基础学科,它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研究人和车使用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并使人机系统工作效能达到最佳。而在汽车内饰造型设计中应用人机工程学,就是以人为中心和美学的完美融合,创造一个舒适的、方便可靠的乘坐环境和驾驶环境。文章就汽车内饰造型设计和人机工程学的关系和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规定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的需要向公路管理机构申请,出具技术评价报告。本文针对非公路标志设置的关键指标参数展开研究,从交通安全、结构安全两方面入手,基于人机工程学与结构学理论,提出了柱式结构非公路标志指引方法以及与交通标志的设置间距;高耸式结构非公路标志的版面要求、结构设计要求等关键指标的控制技术要求。本研究成果可为非公路标志的技术评价及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审批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叉车座椅设计的问题,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从驾驶员生理特性和作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其舒适性的原因,再从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方面提出叉车座椅的设计方法,以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事故倾向性理论出发,从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角度,提出了军车驾驶员驾驶适性检测模式和甜蜜生评价模型,运用这些模型开发了军车驾驶员驾驶适性检测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开发为军车驾驶员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汉字交通标志可认知性评价指标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芳  关志娟  陆康 《公路》2012,(10):114-119
为了对交通标志可认知性的好坏加以评价,同时为交通标志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以实验和建模为手段,对交通标志的颜色、信息量和文字高度进行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交通标志可认知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可以对交通标志的可视认性分为优、良、中、差、极差等5个等级。研究还发现交通标志颜色、信息量和文字三个因素中,信息量对可视认性的影响最为重要。在汉字字数少于18字,路名数少于6个时,认知时间增长趋势相对均匀,超过这一界限值,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性能与视认性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标志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是影响交通标志视认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人眼视觉生理学,对交通标志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字膜底膜对比度与驾驶员视认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理分析,得出了交通标志反光膜最佳逆反射系数区间、最佳亮度范围和字膜底膜最佳对比度。该研究成果为通标志反光膜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满足驾驶员安全视认的前提下,使公路设施的建设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理论出发,从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角度,阐述了驾驶员职业适宜性理论,在实验和大量的事故倾向性调查资料基础上,建立了驾驶适性检测模式和适性的评价模型。运用此模型开发出适性检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对部分驾驶员的试运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系统软件的开发为驾驶适性研究 系统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环卫车车载控制器人机工程研究较少的现状,面向驾驶员环卫作业的人性化需求,基于人机工程学基本原理,对环卫车车载控制器进行设计研究,改善驾驶员环卫作业条件。以某品牌的环卫车车载控制器为例,进行设计应用。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综合人机交互、材料、加工工艺和造型设计等相关内容,对车载控制器及其支架的布局方式、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车载控制器的人机适用性,为环卫车车载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操纵的各种仪表装置都是通过各种图标来向驾驶员传递装置所代表的信息。这些图标的明确程度直接影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文章以探讨目前车内使用图标的宜人性为目的,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利用目前图标的研究方法:直选法,反应时测试法及主观评价法,对我国目前汽车内部使用的各种图标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车内使用部分图标仍存在着识别时间过长,图标表达含义模糊,相似度过高等问题,这些图标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