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负压波法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的报警可靠性,有必要将超声波流量信息引入管道泄漏监测系统。为保证管道泄漏监测系统中超声波流量计的应用效果,分析了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精度影响因素,总结了输油管道超声波流量计在选型设计、现场安装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应用经验。开展了基于超声波流量计的管道泄漏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测试和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波流量计对提升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报警可靠性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法增加泄漏监测专用仪表和数据采集设备的老旧输油管道,设计了基于OPC的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利用OPC通信协议连接现有PLC服务器的方式采集管道运行参数。文中介绍了泄漏监测的原理、OPC通信协议的工作方式和系统的实现方法。系统使用负压波和流量平衡的方法进行管道泄漏识别和漏点定位。输油管道放油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定位管道泄漏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负压波法的仪扬线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检测原理简单、反应灵敏、定位准确。但由于仪征站气动调节阀误动作、管输混油段到达扬子计量站、扬子计量站流量计偏流等原因,偶尔会引起仪扬线泄漏监测系统误报警。结合实例,分析了误报警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对减小泄漏监测系统误报警率,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流量平衡法和负压波法相结合,是目前长输油品管道实用的泄漏监测技术,但仍然可能漏报稳态下的小泄漏和工况下产生的泄漏。文中在流量平衡法的基础上,对流量计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建模,改进输差的估计方法,并利用图像的方法提高识别准确性,解决了因流量计导致的稳态和工况时的漏报问题,并在原油和成品油管道上进行验证,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输油管线泄漏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国内外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油田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油田输油管道泄漏监测问题,指出了油田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是管道泄漏检测预警及泄漏点的精确定位.采用流量与负压波相结合监测输油管道泄漏的方法,能较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在油田输油管道安装泄漏监测系统可以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研制一套有效的成品油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对于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及环境保护,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现场实际工况,提出一种与SCADA系统相结合的成品油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方案,给出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基于GPS授时与中断技术的异地同步采集保证了异地数据采集设备的精确同步。系统使用基于负压波的分段斜率法准确判断泄漏;采用小波变换精确检测负压波传到首末站的时间差,并给出了小波基函数的选取原则及定位方法。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报警响应时间短、误报率低、泄漏定位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负压波泄漏诊断技术具有响应快、精度高、费用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管道检测,其应用分泄漏判定与泄漏定位2个过程.文中对负压波技术检漏原理作了阐述,总结了负压波检漏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在较小压力泄漏与小泄漏检测方面的缺陷,提出结合流量平衡的泄漏检测原理,结合SCADA系统建立泄漏诊断系统,并仿真验证了其在工程中的实用性.提出未来应该重视研究负压波波形和传播模型及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以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介绍了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现代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技术 ,它基于管道SCADA系统 ,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控制理论 ,通过对所采集的管道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管道内流体的流动状态而实现泄漏的检测及定位 ,包括质量平衡法、负压波检测法等。随着对检测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 ,瞬态模型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负压波法等管道泄漏实时监测技术已在输油管道上广泛应用。这些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的检测灵敏度约为管道流量的1%,难以检测管道微小泄漏特别是持续存在的针孔泄漏。为解决输油管道的微小泄漏检测问题,引进管内泄漏探测器,在呼包鄂成品油管道开展了现场应用和放油测试。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基于管内探测器的微小泄漏检测技术在输油管道应用的可行性,并为管内泄漏探测器的改进和现场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已在输油管道上应用,但泄漏定位分析方法还需完善。文中介绍了负压波法泄漏监测技术的原理,通过分析泄漏定位方法,分情况讨论了典型的异常定位结果,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利用泄漏定位结果分析管道泄漏状态的方法,对泄漏监测系统应用水平提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