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海底隧道是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其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常发生较大的变形。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寻求一套合理的控制措施用以抑制异常变形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以厦门海底隧道工程陆域段为实例,运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对在围岩条件基本相同时采用CRD、双侧壁导坑及CD法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位移和安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海底隧道与其它隧道及地下工程项目相比,更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大等突出特点。为了保障海底隧道的顺利建设,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海底隧道建设全过程风险发生的机理,提出了海底隧道全过程风险评估分析的理念,并引入了风险累加的概念,从海底隧道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六个阶段为切入点,分析辨识了其主要风险因素;通过风险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成功应用于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  相似文献   

3.
浅谈海底隧道的地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隧道施工,地下水是施工中的最大风险.文章扼要介绍了海底隧道地下水的特点、国外海底隧道突水与地下水处理经验、对海底隧道地下水压力预测与处理,以及提出了地下水风险的规避对策,对今后国内海底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底隧道不同于山岭隧道的主要区别有两个:一方面,由于多数地段采用以堵为主的防水措施,海底隧道衬砌在承受围岩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较高的水压;另一方面,由于海底隧道纵坡为倒人字坡,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及运营期间的防排水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防排水方案设计情况,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针对海底隧道防排水方案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重点对初期支护背后注浆、改进注浆材料等建议,指出了防排水技术是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成败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海外传真     
《西部交通科技》2013,(11):I0006-I0007
世界首条横跨欧亚的海底隧道启用 世界首条横跨欧洲与亚洲的海底隧道10月29日正式启用。这条海底隧道的开通,使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和欧洲海岸得以连接了起来。这条海底隧道名叫马尔马拉隧道,是根据附近的马尔马拉海命名的,其字面意思是“马尔马拉铁路”。  相似文献   

6.
对于长期服役、接近或达到使用寿命的重点、长大隧道(如跨海峡,跨越大江、大河和大的湖泊或跨越大的分水岭的隧道工程),隧道健康诊断技术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海底隧道所处环境的特殊性、隐蔽性,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采取一系列的健康诊断技术,对于运营海底隧道病害的发生及维修管理是很重要的。文章从隧道健康诊断技术的概念着手,结合长期服役的重点、长大海底隧道——青函海底隧道的维修管理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当前我国隧道健康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海底隧道健康诊断的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对我国今后海底隧道的运营安全和维修管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据厦门海底隧道A2标和青岛海底隧道第三施工合同段的施工实践,通过对地质情况、施工方法、机械设备配套、不良地质地段处理、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在海底隧道施工中应着重解决的一些主要矛盾与问题,特别是不良地质地段的四项配套技术,即综合超前地质预报、CRD开挖工法、止水注浆措施、监控量测,以及安全控制措施等是保证海底隧道快速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海底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地层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文章针对海底隧道软弱破碎地层特点,从超前地质预报、注浆方案选择标准、注浆材料、注浆参数、注浆工艺以及注浆效果检验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钻爆法海底隧道软弱破碎地层注浆加固堵水技术和总体对策,并阐述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施工防排水是海底隧道施工成败的核心技术之一,厦门海底隧道设计防水等级为地下工程Ⅰ级防水,要求无渗漏和结构表面无湿渍.文章主要介绍了P-201遇水膨胀止水胶在厦门海底隧道中的应用及其物理性能指标、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等,对同类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来,有关烟大海底隧道建设的话题,一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建设跨海大桥一样,建设海底隧道是人类将大自然的阻隔和屏障变为通道和坦途的一个壮举。事实上,海底隧道的建设始于上世纪的40年代,1942年日本在关门海峡修建了第一条海底隧道。然而,早在19世纪的拿破仑时代,在英法海峡之间修建一条隧道  相似文献   

11.
海底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推导了均质围岩中海底隧道注浆圈外表面、衬砌外水压力及涌水量的理论解析公式,并分析了涌水量与各量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地下水渗流场数学模型研究,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用数值方法分析了隧道渗流场的分布,计算出海底隧道的每延米涌水量,并与理论解析解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底隧道的涌水量不仅与围岩和注浆圈的渗透系数的比值关系密切,而且还与隧道的半径、远场水压力、注浆圈的半径有关;数值计算所得结果与理论解析公式计算得到的涌水量基本一致;为了确保海底隧道施工及运营的安全,应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治水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海底隧道采取的不同防、排水方式,结合现行规范的规定,运用解析计算方法、试验方法以及流—固组合数值分析方法对衬砌水荷载的计算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海底隧道衬砌地下水荷载的计算原则,并提出了设计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于中国海底隧道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晚,所以此类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有所欠缺。本文以厦门第二西通道工程为例,对海底隧道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探讨。1工程概况厦门第二西通道工程是一条联系厦门市本岛与东部翔安区、西部海沧区进出岛的重要交通通道,路线全长9.030km,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日本、韩国在地理位置上很近,三国间尽管人员和货物交流频繁,但是陆地交通网却缺乏完整性。本研究围绕这一问题,针对中韩、韩日海底隧道分析了实现的可能性,海底隧道建设在未来的需求,以及经济、物流方面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海峡像一道天堑将大陆与大陆,大陆与海岛,海岛与海岛之间隔开,这给人们的生活、旅行带来许多不便。于是,人们设计建造接通海峡两岸的海底隧道。海底隧道不占地,不妨碍航行,不影响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峡通道。事实上,人类建海底隧道的梦想和尝试早在19世纪的拿破仑时代已经萌芽,当时的法国人就设想着在英法海峡之间修建一条隧道,并进行了两次  相似文献   

16.
<正>继2016年9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后,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意味着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具备了2017年年底通车的条件。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长度最长、  相似文献   

17.
正在修建的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条海底公路隧道,主隧道开挖断面达170 m~2,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在海底段穿越了几条破碎带或风化囊槽,最大水深25.7 m,风化囊槽段围岩渗透性好,水压大,隧道拱顶最大静水压力0.68 MPa,为了保证二次衬砌安全,对其进行了现场应力监测。文章通过对现场大量实测数据总结分析,研究了大断面海底隧道二次衬砌的受力特点,为相似条件下海底隧道二次衬砌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超大直径海底隧道盾构选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海底隧道盾构选型的特点,并结合某海底隧道的工程特点及地质条件,对影响盾构选型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泥水平衡盾构和土压平衡盾构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最终选择了适合本工程的大直径复合泥水盾构.由于目前国内外大直径复合泥水盾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应用很少,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复合泥水盾构类似工程应用情况.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大直径泥水盾构的制造及在该海底隧道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第一座钻爆施工的海底隧道工程的特大风险和关键技术难题,交通运输部科技司联合我厅组织项目业主集中国内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校和设计等20家单位优势力量开展《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东通道)建设与运营成套技术》行业联合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交通经济学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胶州湾海底隧道交通需求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