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无尘干磨的优点与手工水磨、传统干磨相比,无尘干磨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提高效率;二是环保;三是漆面处理效果更好。无尘干磨工艺最大的好处就是漆面处理效果好,减少了返工量。传统施工工艺中,打磨工序在整个汽车涂装作业占大约50%的时间,使用高效环保的无尘干磨工艺能节省时间提高出车率。欧美的很多国家已经淘汰手工水磨并全面使用无尘干磨技术,与其相比,国内市场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在汽车生产厂、油漆公司和设备厂商的大力推动下,无尘干磨系统在国内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其应用已经逐  相似文献   

2.
<正>在上期"节能减排,绿色维修——汽保行业在行动"系列专题中,我们对无尘干磨系统的组成、功能、工艺进行了初步介绍,并邀请费斯托工具中国市场经理周敏就如何利用无尘干磨系统实现绿色维修进行了重点解读。本期专题中,我们邀请了磨卡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路贝狮贸易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围绕无尘干磨系统如何在帮助维修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绿色维修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无尘干磨工艺代表的是更高效、健康、安全的工作方式。费斯托工具在开拓汽车后市场时,非常精准、前瞻性地把握住了‘无尘’和‘干磨’这两大技术亮点。我们向客户推荐无尘干磨工具系统,可以帮助他们利用高效节能的工具来降低劳动负荷,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工作。"费斯托工具中国市场经理周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此表示。  相似文献   

4.
<正>在过往的发展模式中,环保与经济效益往往是背离的:高企的经济效益常常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有效的环境保护则不得不以牺牲经济效益为前提。然而,对于降低粉尘排放、提高施工效率的无尘干磨来说,却在环保与经济效益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顾名思义,无尘干磨就是在没有粉尘的环境下实现干磨工艺,其工作原理相当简单:通过高压气驱动干磨机旋转,在对原子灰和油漆进行研磨同时,旋转的吸尘电机在干磨机工作面上产生一个负压区,将干磨产生的灰尘吸入系统之内,防止灰尘对空气和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5.
<正>无尘干磨工艺能有效提高汽车修补喷涂的作业效率,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本文以多家汽车4S店及修理厂的汽车修补涂装现状调查为基础,对比传统水磨工艺与无尘干磨工艺,从工作效率、环境保护、生产成本等方面,说明了无尘干磨工艺符合当代汽车修补喷涂的需求。1传统水磨工艺与无尘干磨工艺特点比较1.1传统手工水磨的特点当前,汽车修补涂装所用的双组份型原子灰与底漆越来越硬,油漆工劳动强度高;因为喷漆前的准备时间长,无  相似文献   

6.
<正>"磨卡是专业提供无尘干磨系统及生产和销售涂附磨料的公司,这些产品的作用是打磨汽车钣金部分,让它们更干净,所以磨卡是一个很‘干净’的公司,我们也一直致力于营造更干净的大环境,绿色环保是磨卡始终坚持的理念。"磨卡有限公司(Mirka,以下简称"磨卡")主要为全球范围内9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无尘干磨系统及研磨材料的生产与销售服务,其总部位于芬兰。磨卡的分销公司位于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新加坡、印度和中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7.
<正>汽车钣喷维修过程中,前处理打磨部分约占总维修时间的60%,采用传统水磨作业方式,可能会出现生锈、脱落、砂纸痕、起泡等质量问题,容易造成返工;维修质量差及车间5S问题造成客户投诉增加,满意度下降;维修效率高低,待修车辆增加,维修成本及人员成本高。因此,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采用无尘干磨工艺是较有效的方法。下面以采用费斯托  相似文献   

8.
<正>过去,在众人眼中,油漆表面处理主要是和"毒物"打交道,无论是腻子粉或是油漆都是如此,长时间工作接触会损害身体健康,故油漆工成为国家特别关照的工种,享有提前退休的待遇。但随着人们对效率、环保等意识的提高及对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视,加之近几年水性漆的推广,使得更为环保的无尘干磨工艺得到了迅速的普及。无尘干磨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中央集尘系统为代表的固定式打磨集尘和适用于灵活打磨工位的移动式集尘器。  相似文献   

9.
陈工  小徐 《汽车与配件》2003,(27):39-40
我们在上一章分别介绍了手工打磨和无尘干磨,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了“无尘干磨取代手工打磨是必然的趋势”这样一个结论。为了让广大用户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无尘干磨,我们在这一章为大家详细介绍无尘干磨系统中的主要成员之一“磨灰机”,在此我们以意大利RUPES路贝狮的部分产品为例,供各位参考。 磨灰机按动力源不同可分为电动磨灰机和气动磨灰机两大类,分类非常简单。然而根据不同的切削程度和打磨面积来  相似文献   

10.
陈工  小徐 《汽车与配件》2003,(31):31-32
传统的手工水磨产生大量的污水,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喷漆质量,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同样,使用磨灰机进行车身打磨时产生的大量粉尘也会对工作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近而影响到操作工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喷漆效果。因此打磨后的粉尘处理是保证涂装车间环保安全、控制喷漆质量的重要措施。无尘干磨系统的集尘功能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汽车行业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现代的汽车生产偏向于电子化和智能化,这样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新型汽车的出现让传统的汽车维修行业产生改变,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汽车维修行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将根据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使用情况,探讨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使用前景和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可能您听说过通过采取环保设施和手段降低汽车维修过程中对有害废气排放的吸收处理,淘汰原有常规工艺,防止含有有害化学成分的粉尘污染,而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油漆干打磨(带吸尘)装置等一系列的“绿色的维修过程”;但可能还没听说过汽车维修的“绿色工程”——再制造发动机。 这是随着汽车维修市场逐步完善,在通过激烈竞争使汽车维修市场的分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许多地区的汽车维修厂家不下百家,一些汽车4S店的服务较好,但因为收费标准较高让不少有车人士望而却步。这就给了那些没有执业资格、多不胜数的路边维修游击队“钻营”的机会。这些路边店技术低劣,配件供应渠道混乱,维修中使用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弄虚作假宰客等不道德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那么,能不能提高汽车维修行业的门槛,加强维修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呢?  相似文献   

14.
<正>MIRKA(磨卡)公司作为行业内的无尘创新理念的先驱者,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真正的无尘打磨解决方案;磨卡公司拥有高品质研磨砂纸和打磨工具设备,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表面处理解决方案,在AMR2015北京春季汽保展,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磨卡公司的全球CEO——Stefan Sjberg先生,请他谈谈磨卡公司的相关情况,分析一下汽车修补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如今,维修现代高压柴油喷射系统的维修店(站)越来越多。博世公司根据以往在这方面的维修服务过程中总结出,在有些零部件的拆装、测试、维修过程中要实现相对无尘环境,才能保证维修质量。所以,本文对现代柴油喷射系统的拆装、测试、维修过程中达到相对无尘环境所需的建筑结构及技术要求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电控汽车的普及使用,解码器在汽车维修行业中逐渐成为一种必备的维修工具,因为依靠传统的机械故障诊断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年电控系统越来越复杂的新车,即使在汽车维修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以上的汽车修理工,如果没有配套的解码器,面对一部电控汽车也会走很多的弯路,  相似文献   

17.
<正>在总的维修时间里,前处理打磨部分占总维修时间的60%左右,所以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干磨是最有效的选择。采用干磨方式可排除因水磨引起的质量降低问题,提高质量、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维修店的产值。以费斯托工具品牌干磨设备为例,我们来讲解一下干磨工艺流程。1.表面清洁使用清洁剂进行清洁(两块擦拭纸,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的颁布实施,汽车维修行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汽车维修企业的资质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大量现代化汽车保修设备的投入使用,对改善维修质量,提高维修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着汽车维修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汽车维修行业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日前,笔者对本地区50多家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的设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堪忧。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9.
1 汽车维修市场的特点。1.1 汽车技术水平进步对汽车维修业的要求。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电控自动变速器(ECT)、无级变速器(CVT)、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系统(SRS)等,使汽车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传统维修思想和维修方式已无法满足科技密集型机、电、液一体化汽车维修的需要,这意味着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汽车安全运行与维修技术之间有重要关系,现在汽车数量持续增加,因此汽车维修中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在不断增加的需求中,汽车维修过程中也要对自己的维修进行进行持续改进提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汽车维修相互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增强维修质量提高效率。现在对汽车维修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