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日前,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1号塔沉井底节8m高钢壳完成最后一个节段的吊装,顺利实现"合龙"。2号塔沉井底节23m的陆地拼装部分已完成,正在做下水前的最后准备(见图1)。大桥1号塔沉井在汉阳岸,总高38m,为陆地沉井,在现场拼装完成后采取三次接高三次下沉的施工方案。2号塔沉井在靠近武昌岸的水中,总高50m,其中23m高在距桥位上游约20km的工厂制造,拼装完成后,采用气囊法转向整体下水,下水  相似文献   

2.
合福铁路铜陵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多跨连续钢桁梁三索面斜拉桥,其3号桥塔墩采用圆端形沉井基础,沉井高68 m,其中上部18 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50 m为钢壳混凝土结构,总重约5000 t.50 m钢沉井在工厂分6节制造、组拼,由1200 t浮吊起吊装船、12800 t驳船运输至墩位,第1节钢沉井利用浮吊整节段起吊入水后自浮,在墩位处抛设锚锭临时定位,第2~6节钢沉井利用浮吊整节段起吊并对接接高,钢沉井采用无导向船重锚精确定位.实践证明,大型钢沉井整节段制造、运输、现场整节段对接接高施工技术保证了钢沉井的整体质量,加快了沉井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3.
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140+462+1 092+462+140)m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边墩、辅助墩采用沉井基础,结构平面尺寸为39.2m×26.8m,其中27号墩沉井高80m(下部钢沉井高38m),底节壁厚1.8m,隔墙厚1.2m,平面布置6个11.2m×11.2m的井孔。为解决钢沉井在双向水流作用下快速定位、精确着床的难题,采用"4根锚桩+浮吊安装+定位辅助调整"的施工技术,在沉井井孔内设置定位锚桩,并在沉井结构处设置下导向和在钢锚桩顶部设置上导向结构;将钢沉井分两大节段整体制造、浮运至墩位处,沿定位锚桩下放至自浮状态,分节接高,对称均匀注水下沉至河床稳定深度,下沉过程中通过井壁内注水及浮吊双钩起落、定位船调整沉井倾斜度,使钢沉井结构安全顺利着床,沉井平面位置和姿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引子 江南大桥是广(州)深(圳)公路上最长的桥梁,主桥墩台全部采用沉井基础,其中1~2、2~2墩为浮运钢壳沉井。浮运钢壳沉井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沉井型式,本文将就江南大桥2~#沉井的施工情况作一简单介绍,内容包括预制场的选择、预制、下水、定位、井壁混凝土的灌注等,开始下沉以后接高等各工序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沉井施工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沉井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公安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主桥为(98+182+518+182+98)m的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4号桥塔墩采用变直径钻孔摩擦桩基础。4号墩基础施工采用双壁钢套箱围堰方案,钢围堰为圆端形结构,长68.2m、宽40.0m、高23.7m(分为2节,底节高16.0m),双壁厚2.0m。钢围堰底节在岸上制造,采用气囊断缆法下水,下水坡度从1∶10调整为1∶7,设置地锚、钢凳、底托板与底托架,并设置了48个规格为1.2m×8.5m的气囊;钢围堰下水自浮,待钢围堰稳定后,利用3艘拖轮联结编队进行长距离整体浮运,将钢围堰浮运至墩位处;在墩位处采用无导向船重锚锚碇系统进行快速精确定位。该桥钢围堰顺利下沉到位,经检测钢围堰最大平面偏差小于5cm,最大垂直度偏差小于1%。  相似文献   

6.
官厅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20m的单跨悬索桥。大桥南岸锚碇基础为33m高全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标准平面尺寸为56m×50m。沉井中心距离京包铁路线仅60m,墩位处地质结构主要为粉质黏土和圆砾土。为对既有铁路线进行防护,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作为防护桩,在沉井施工之前完成防护桩的施工。沉井接高之前直接在地面根据沉井刃脚仿形开挖沟槽,沉井底节采用土模法在沟槽内安装模板和绑扎钢筋进行接高,底节完成后沉井采用翻模法正常接高,单次接高3m,接高到15m后开始第1次下沉施工。沉井共分2次下沉施工,进入地下水5m前采用干挖取土下沉,之后采用水下吸泥取土下沉。下沉施工采用潜水泵水下高压射水辅助吸泥,空气幕实施助沉。施工过程快速、平稳有序,确保了铁路路基的稳定,沉井按设计要求下沉到位。  相似文献   

7.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m的双塔双索面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2号桥塔墩采用44根?3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圆端形承台。2号桥塔墩基础采用围堰平台一体化的总体方案施工,围堰采用双壁结构,平面尺寸为71.2m×35.0m,高37.4m。底节围堰采用气囊法下水并浮运到位;利用锚碇系统精确定位,采用取消后定位船和加长锚链的方式压缩锚碇系统长度;围堰定位后,利用围堰作为平台施工钻孔桩;在最后1轮钻孔桩施工时,同步接高围堰,利用5 600t的提升下放系统将围堰下沉到位;采用分区灌注的方法完成封底混凝土施工,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抽水,分2层施工承台混凝土,完成基础施工。  相似文献   

8.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尺寸为69.0 m×58.0 m×52.8 m,置于密实卵砾石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沉井共分11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其余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采用打设砂桩和换填砂土复合地基加固法加固地基.在加固地基上现场拼装钢壳沉井节段,浇注第1节沉井混凝土.11节沉井分4次接高下沉,首次下沉采取水力吸泥机取土、降排水下沉,其余3次下沉采取空气吸泥机取土、不排水下沉.沉井下沉就位后按照4个分区的顺序逐区进行封底混凝土施工.施工监测表明,沉井下沉姿态、偏差均控制在规范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9.
海口世纪大桥主墩沉井施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口世纪大桥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北部海甸河入海口处,其主桥为一座双塔双索面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主墩基础采用钢壳与钢筋混凝土相结合的沉井结构,重点阐述了该桥主墩沉井基础的钢壳加工、钢壳整体吊装就位,钢筋混凝土沉井的接高及下沉技术,以及沉井水下混凝土封底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5月10日,随着一声"拔球"命令的下达,混凝土倾注而下,芜湖长江公铁大桥3号桥塔墩基础开始封底施工(见图1)。该桥3号桥塔墩为国内首座设置式钢沉井基础,圆端型结构,平面尺寸65m×35m,高19.5m。沉井自2015年12月18日下水后,先后完成沉井溜放、围堰接高、注水下沉  相似文献   

11.
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80+290+808+3×75)m双塔双索面单侧混合梁斜拉桥,15号桥墩基础采用哑铃型双壁钢套箱围堰施工,围堰长62.4m、宽32.4m、高31.15m。围堰高度方向分为底节24m和顶节7.15m,底节钢围堰在船厂整体加工后利用53只气囊辅助下水,采用3艘拖轮浮运至桥位并顶推至施工平台及支栈桥钢管桩上的橡胶护舷;利用平台及栈桥上6台卷扬机拉紧钢围堰进行初定位,然后向侧方和后方抛设4条锚缆进行精定位,插打12根钢护筒完成最终定位;在钢护筒上设置提吊系统整体起吊钢围堰至水面以上,割除助浮舱后灌水下放,待围堰着床后接高顶节7.15m围堰并吸泥下沉至设计标高。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2月21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2号塔沉井完成第9次混凝土接高(见图1),标志着2号塔沉井接高工作全部完成。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2号塔位于武昌岸,沉井平面长77.2m、宽40m,总高50m,其中底节23m高的钢壳在距桥位上游约20km的金口工厂制造,  相似文献   

13.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为三塔四跨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桥跨布置为(200+2×850+200)m。该桥北锚碇基础为"带孔圆环+十字撑"结构沉井,圆环内沿圆周均布16个直径8.7m的井孔。为降低沉井施工对周围房屋、长江大堤的安全影响,沉井施工前在其外围10m处设置地下连续墙结构进行防护。沉井共分8节,采取在底节上接高第二节后下沉9m,再接高3节下沉14m,最后接高3节下沉22m的"3次接高3次下沉"施工方案。为防止出现翻砂事故,采取沉井内侧环向均匀取土、中间缓吸反压的技术措施,采用5孔单孔直径1mm的空气幕气龛助沉。在沉井即将到达设计标高时,在沉井内侧沿沉井壁吸泥形成环形沟槽、开动空气幕实现沉井精确就位。采取长距离管道水力排渣施工方法,有效避免对城市环保和路面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中塔墩沉井基础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1 080 m三塔悬索桥.中塔墩位于长江江中,采用巨型沉井基础.结合桥位处水文地质特点,对中塔墩沉井基础的钢沉井下河、浮运、接高、锚定、着床,钢筋混凝土沉井接高、下沉等工序施工方案进行比选研究,为其实施施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1 092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北锚碇采用100.7m×72.1m×56m的沉井基础。该沉井首节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其余9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三次接高、三次下沉"的方案施工。为及时掌握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的几何姿态及受力情况,建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沉井几何姿态、沉井结构应力及沉井刃脚土压力进行自动化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及时进行沉井下沉控制。结果表明:下沉过程中沉井测点高差和倾斜度均在限值内,沉井挠度基本在20mm限值内,沉井几何姿态较好;沉井混凝土及钢结构测点的实测应力基本在限值范围内,沉井刃脚各测点的土压力均控制在1.20MPa限值内,沉井结构受力良好。  相似文献   

16.
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沙湾水道特大桥6号主墩双壁钢围堰设计嵌入水下岩层中7 m.6号墩双壁钢围堰采用圆形双薄壁钢壳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结合6号墩双壁钢围堰的施工,介绍32.6 m大直径轻型双壁钢围堰结构设计、抗浮设计和水下岩层基坑开挖、双壁钢围堰制作、浮运、定位、下沉、封底、拆除等关键施工技术.该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先挖后沉"的施工工艺安全、可靠,大方量抓斗船开挖水下软质岩层快速、精确.  相似文献   

17.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200+850+850+200)m三塔钢-混结合梁悬索桥,该桥中塔墩基础采用39根直径2.8m钻孔灌注桩,承台为圆端矩形,长70m、宽34m、高6.5m,埋置于河床覆盖层中。中塔墩基础采用双壁钢套箱围堰和"先围堰、后平台"的总体施工方案。在围堰浮运定位前,先在河床面铺设软体排进行主动防护,以减少基础施工对河床的冲刷;底节围堰在岸上制造,采用气囊法下河,先转向后直线下水,利用"前后定位船+重锚"系统定位,通过向井壁注水快速着床,围堰吸泥下沉到位后,搭建施工平台进行钻孔桩施工;最后进行围堰清基、封底,分2层按大体积混凝土工艺进行承台施工。  相似文献   

18.
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 092m的双塔钢桁梁斜拉桥。主航道桥6个桥墩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为钢结构;桥塔采用钻石形混凝土结构,高330m;主梁采用三主桁N形桁架结构。该桥施工时采取了多项关键技术:主墩钢沉井采用整体制造、充气助浮出坞浮运,定位时采用"大直径钢管桩+混凝土重力锚"锚碇系统及液压连续千斤顶多向快速定位技术施工;边墩、辅助墩钢沉井采用内部大直径钢管桩定位技术施工;沉井百米水深下的基底地形、刃脚埋深及浮土厚度采用声呐、超声波、水下机器人以及海床式静力触探系统等多种方法进行探测;在主墩基底与封底混凝土间埋置深水自平衡荷载箱,以测试主墩沉井的基底承载力;超高桥塔混凝土采用了降粘、抗裂技术施工;桥塔锚固区重型钢锚梁采用立式预制拼装、现场整体安装方案施工;钢桁梁采用大节段整体制造、架设技术施工。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主墩深水基础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6~8号主墩基础采用超大型钢吊(套)箱围堰施工.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潮汐河段,钢吊(套)箱采用气囊法下水、浮运就位,无导向船重锚精确定位,围堰挂桩,内支撑桁架兼作钻孔平台,接高围堰,在重力大于浮力的可控状态下,实现围堰整体下放着床及河床内下沉第2次定位挂桩等施工方案.着重介绍超大型钢围堰气囊法断缆整体下水技术,钢吊箱无导向船重锚精确定位技术,超大型钢吊(套)箱下放、着床、下沉控制技术等基础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2016年5月10日,随着一声"拔球"命令的下达,混凝土倾注而下,芜湖长江公铁大桥3号桥塔墩基础开始封底施工(见图1)。该桥3号桥塔墩为国内首座设置式钢沉井基础,圆端型结构,平面尺寸65m×35m,高19.5m。沉井自2015年12月18日下水后,先后完成沉井溜放、围堰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