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0月16日刚刚结束的第31届ISO大会上,通过了修改ISO章程,扩大ISO常任理事国数量的决议,按ISO贡献率排名第六的中国,正式成为了ISO的常任理事国。这是我国自1978年加入ISO三十年来首次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层的常任席位,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刊专讯]2010年6月22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水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四届标委会主要议程为:通过修订后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水运专业委员会简章、换届产生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水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及其领导机构等。  相似文献   

3.
章智忠 《机电设备》2008,25(3):I0004
由中船重工标准化研究中心主办、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船舶工业标准化科技论坛4月25日在沪举行。论坛以“船舶配套设备及标准化发展研究”为主题,为船舶配套企业、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提供了高层次、高水准的交流和合作平台,以加强沟通、开拓思路、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疏浚装备标准化工作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近5年发展较快。针对疏浚装备标准化的发展和演化脉络,采用分类对比、标准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疏浚装备的国际、国家、交通行业、船舶行业、水利行业和团体标准的发展和演化脉络进行论述,指出并分析各阶段疏浚装备标准的发展特点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疏浚装备标准化的建议,可为疏浚装备标准的研究与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我国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及其标准化的意义与必要性,从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的角度提出我国综合信息服务标准化研究思路,并阐述我国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标准体系的设计构想及其特点,最后从标准体系地位、关键标准确定与标准化推进等3个方面提出对我国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标准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使广大读了解我国20多年来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过程,本刊继1998年第10、11、12期发表了交通部水运司傅希贵和王晓梅同志撰写的“中国海上集装箱运输太事记”后,现在再发表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费名申同志撰写的“中国集装箱标准化工作太事记”,将分2期刊出。欢迎广大读对该太事记进行补充和修改。来信请寄本刊编辑部,汇总后转撰稿人。  相似文献   

7.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全委会会议精神,中国标准化协会结合中国科协首届“会员日”活动,于2008年11月16日在协会所在的北京海淀区增光路社区举办了旨在发挥协会学术交流主渠道,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推进协会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协会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标准进社区,质量连万家”主题科普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战略工作座谈会、"中国标准2035"项目研讨会暨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分别于10月24日上海IEC大会期间、10月28日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期间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副主任委员、原国务院参事张纲分别主持会议。田世宏指出,中国标准化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及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2021年标准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优化标准治理结构,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相似文献   

10.
<正>问:国务院出台的《改革方案》是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改革方案》的重大意义都有哪些?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政府要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抓  相似文献   

11.
爱国卫生运动标准化与高校卫生管理工作高祝江(大连海事大学)标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已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已从标准化管理的初级阶段发展到较为完整的科学化管理阶段。一、我国爱国卫生运动标准化管...  相似文献   

12.
《机电设备》2007,24(4):I0005-I0005
中国国防工业标准化论坛以核(Nuclear)、航天(Space)、航空(Aviation)、船舶(Shipbuilding)及民用爆破器材(Explosives)等领域的标准为主题,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等提供多层次、高水准的交流平台,以加强沟通、解读政策、开拓思路、整合资源,促进国防工业标准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国防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国防工业标准化论坛  相似文献   

13.
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光 《中国水运》2005,(8):46-47
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是交通部近期组织实施的四项示范工程之一。实现内河船型标准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船舶由建造、投入劳动到退役报刻以及航道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纵观国际推进船型标准化的历史,欧洲用了近40年时间,美国有近50年历史。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内河航道等级低,  相似文献   

14.
船舶工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在海洋防务、海洋开发、海洋科考和海洋运输等装备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主要造船指标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船舶标准化工作,积极促进装备研制与标准化相结合,提升船舶标准化工作能力,加大标准化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力度,加速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这对提升我国船舶装备国际影响力、实现造船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标准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标准供给,强化标准实施,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是我国接任ISO/TC 8(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技术委员会)主席的第五个年头。这五年时间里,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寸积铢累,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疫情期间,我们的研究团队对过去  相似文献   

17.
双月刊全国公开发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1.期刊简介《船舶标准化工程师》杂志(以下简称"本刊")系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是一份由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的船舶行业技术基础类科技期刊,其国内统一刊号为CN31-1981/U,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5-7560。本刊创刊于1957年,至今已出版发行了267期,为推进我国船舶标准化做好了宣传、报导等舆论工作。本刊自2012年第1期开始全新改版,刊物内容将更贴近市场,满足船舶工业对标准的信息需求,更直接地做好标准化服务。本刊将继续为船舶标准化工作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技术文章内容将  相似文献   

18.
珠江水系运输船舶的现状及船型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船的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是水运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标准化是政府宏观调控水运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航运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船舶标准化、系列化体系,并运用行政、法律、技术与经济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不断提高船舶技术水平。我国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的启动,对珠江水系船舶标准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船舶机舱监控系统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势在必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船舶机舱监控系统的使用维护,自身技术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机舱监控系统实现系列化,标准化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国外船舶机舱控系统系列化,标准化的发展,提出了推进我国机舱监控系统实现系列化,标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舰船装备标准化工作,是我国海军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舰船装备标准化管理体制,总结舰船装备标准化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舰船装备标准化工作军民融合发展、紧跟军方实际需求开展工作、实现标准动态管理等发展建议,为我国舰船装备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及其管理体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思路,为我国舰船装备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