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黄土湿陷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提出了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对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做了分析。结合现行规范和工程实践,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关中地区咸阳机场公路、山西河津场地的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等级进行了评价,并与勘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旭东 《路基工程》2015,(4):130-133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厚度黄土场地被用作建筑场地,黄土特殊的工程力学特性将决定着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通过对甘肃庆阳陇东地区大量工程的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对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对常规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竖向的归纳总结,另一方面对黄土的力学参数与物理参数进行了横向分析对比,并得到相关的拟合关系式。可为庆阳地区工程的设计、咨询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具体工程 ,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筑物按其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和荷载如何合理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路基设计时,现状场地已经过初步整平,正处于自然沉降期;场地内多为黄土状粉土层及马兰黄土,具湿陷性;素填土层由于回填时间较短,填方高度较大,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工程性能一般,不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进行加固处理。结合上述地质特点及道路工期要求,提出采用强夯法对路基进行加固,以消除黄土湿陷性,提高路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强夯法在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及施工,通过工程实践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参数的确定提出看法,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特性及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根据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冲击碾压对城市道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效果,针对甘肃国际陆港中心区道路建设场地湿陷性黄土特点,设计了湿陷性黄土路基冲击碾压处理方案,采用土体沉降量、压实度、湿陷系数、压缩模量等参数表征处理效果,研究不同冲击碾压遍数下路基不同深度范围的土体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冲击碾压能够有效改善湿陷性黄土路基压实度、压缩模量、湿陷性,冲击碾压25遍后深度为80 cm的黄土湿陷性完全消除;冲击碾压对150 cm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压实度提高效果显著,冲击碾压对湿陷性黄土的有效处理深度为1.5 m。  相似文献   

8.
湿陷性黄土路基易产生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发生崩塌、剥落,道路内部易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介绍黄土湿陷性的根本原因、工程特性及常用防治措施,并以工程实例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设计及相应的处理技术提出改进。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是造成黄土路基沉降的重要原因。如何定量评价湿陷性对黄土路基的影响程度,是黄土路基工程和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由于黄土的特殊性,目前常用的数值分析软件都不带有湿陷性黄土的本构模型。本文基于黄土增湿等效压力的思想,把黄土湿陷变形转化为FLAC3D中单元体的加载变形,利用简单的本构关系,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甘肃省兰州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原状黄土丘陵地貌与场平工程交错的复杂地层状况,对高填方路基现场出现病害现象及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该地区湿陷性黄土对高填方路基工程的危害性,以及具体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道路病害.  相似文献   

11.
对新疆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选取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工程沿线的湿陷性黄土处治方法开展室内试验。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路用性能参数、改良加固方法及技术参数等方面系统研究,提出了适合干旱荒漠区特点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技术,并与现场检测进行验证,成果有力支撑了干旱荒漠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2.
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对湿陷性处理思想和原则都是借鉴《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相关内容。由于建筑物对变形和承载力有相当高要求,根据建筑物等级的不同对地基湿陷性全部处理和用桩基穿越整个黄土层。建筑物占地面积较小,对地基湿陷性全部处理或用桩基穿透黄土层是必要和合理的。但公路、城市道路、场地等面积较大、对地基变形和承载力要求较低的工程,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相关要求全部处理湿陷性,就存在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的问题。大厚度填土湿陷性对工程的影响主要是承载力不足和变形过大的问题,采取一定工程措施解决路基影响范围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将大厚度填土湿陷性问题转换为控制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实现矛盾转化、问题简化,达到全填方厚度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果。根据大厚度黄土填筑场地随着埋深增加土的密实度会逐步提高、随着埋深增加土体受水浸湿的概率逐步减少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工程方案设计,使大厚度填方湿陷性处理方法、范围、标准和程度合理、经济是当前须要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鑫  杨涛  杨波 《公路交通科技》2014,(11):115-117
在深入了解湿陷性黄土病害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湿陷性黄土常用的处治措施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各处治措施的优缺点,结合工程实际,确定采用CFG桩处治湿陷性黄土的方法。研究表明,采用CFG桩处治湿陷性黄土,桩长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到达持力层。  相似文献   

14.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气候、湿度和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变形,如不能及时有效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而强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稳固性能。以某道路工程为例,对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旨在能够提升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祁(县)临(汾)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从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持性及对桥涵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桥涵设计、地基处理及地质病害的治理措施,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湿陷性黄土是公路工程中的一种常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认识入手,结合陕西省某条高速公路相应的工程案例,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发生病害进行分析,提出病害的一些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省河津至运城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运用小规模试桩现场浸水载荷试验,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的沉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浸水初期试桩桩顶沉降发展变化较快,其后发展变化越来越慢且趋于稳定;停止浸水后,桩顶沉降稍有停滞,其后变化趋缓,并很快趋于稳定;浸水期间桩顶沉降曲线可用二次抛物线进行拟合。湿陷性黄土浸水湿陷引起的桩顶沉降不容忽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通过容许沉降值来确定桩基承载能力则更为合理。研究成果对同类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强夯法处理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灵高速公路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试验研究,表明强夯不仅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而且地基承载力得到明显提高,达到了设计要求;经在全线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罗章波 《隧道建设》2016,36(3):257-263
西安地铁临潼线的部分地铁车站与区间隧道穿越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研究黄土地层处理的判断原则以及处理措施,分析研究地铁工程基底的受力条件以及环境变化可能性,提出地铁工程基底湿陷可能性判断原则与方法。对西安地铁临潼线的湿陷可能性进行判断,对黄土湿陷变形及结构应力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地铁工程不同连接部位处受力变形情况及结构发生应力应变特征,进而提出地铁车站、暗挖隧道和盾构隧道工程的处理措施。为该段地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湿陷性黄土区路基支护耐久性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兴建路基支护结构的耐久性及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以便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