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北京地铁新机场线新发地站~草桥站区间隧道为工程依托,介绍了砂卵石地层新建隧道近距离上跨既有盾构隧道的施工技术。暗挖区间隧道施工时,需要破除竖井井壁,为避免该处土体失稳,竖井结构施工时,需要提前对马头门位置处土体进行预加固处理。暗挖区间上导洞施工分为4个小导洞施工,需要采取适当支护措施,减小群洞效应。上导洞除拱部采用预注浆加固外,在洞内施作洞桩,并通过冠梁将洞桩连接,为二衬扣拱提供支撑。在竖井内暗挖区间隧道底部施作大管幕,下导洞开挖时提前施作预应力锚索,与管幕共同发挥作用,主动控制了既有隧道变形。监测数据表明,镇国寺北街地表下沉最大值为18 mm,既有线上浮最大值为1.27 mm,均满足控制要求。本施工技术为砂卵石地层重叠隧道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长春地铁6号线岱山公园站—飞跃广场站区间暗挖大断面群洞集中设置及相应施工2号竖井横通道"浅覆土、大跨度、多断面"施工难度大的特点,系统阐述"横通道桩+盖板+支撑盖挖顺做法及竖井桩+支撑明挖顺作法"竖井横通道暗挖进入正线群洞的施工技术,以期为地铁类似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黄美群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3):54--58,62
介绍我国第一座采用站厅分设、站台分离的岛式站台车站——广州地铁2号线江南西站,包括环境条件、建筑布局、空间利用,以及明挖、盖挖、暗挖等多种施工工法,涉及城市大型暗挖隧道、深基坑、高边坡、深大竖井和地基处理等多项高难技术。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3#线东二环南路站,长204.8 m,两柱三跨地下三层结构,下穿双层交叉城市快速路,为浅埋地铁车站,车站主体穿越粉细砂层,采用暗挖施工。通过对浅埋大跨粉细砂层地铁车站暗挖施工研究,针对车站工况,在传统的浅埋暗挖施工的基础上结合盖挖法,通过导洞、扣拱及桩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发挥盖挖与分步暗挖各自优势,创新采用双层导洞组合洞桩法半逆作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浅埋大跨车站穿越粉细砂层施工难题,保障了既有快速路正常运营,实现了车站开挖安全施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地铁暗挖隧道的施工中,经常要借助明挖车站或明挖区间作为暗挖隧道的施工通道和提升口。为了加快进度,需要在明挖车站或明挖区间未施工二衬结构的情况下提前进洞。以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安贞门站区间从区间明挖段提前进暗挖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介绍进洞施工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确保提前进洞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节点工期。  相似文献   

6.
吴波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5):59--62
西安地铁2号线钟楼站是一座非典型的分离岛式车站,明暗挖相结合;车站线间距大,左右线站台分离,站台采用暗挖工法.以满足车站功能为前提,将典型车站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重构,从而形成一套新的车站空间系统.线路中间根据功能需要布置两层明挖主体,通过暗挖横通道与两侧站台连接.与典型车站相比,车站公共区及设备区的设计均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粉细砂稳定性差,暗挖施工时容易引起较大的地表沉降。通过粉细砂特性分析及室内试验得到注浆加固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对土体的含水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压缩模量均有明显的改善。运用加固后的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通过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分析,对粉细砂地层浅埋暗挖大断面施工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导洞施工时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大,施工时应重点加强此部位的注浆;上、下导洞施工时应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0 m;上导洞上台阶施工时应预留核心土;临时支撑分段破除长度不宜大于10 m;粉细砂地层深孔注浆加固设计时,除拱顶范围外,侧墙和拱脚一定范围也应进行注浆加固。实践表明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沉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地铁何家营站为例,探讨了以北京、沈阳等地区为代表的砂性土地层中应用较多的洞桩法在西安黄土地层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动态模拟采用不同的导洞开挖工法及导洞施工顺序时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土体变形规律及地基土应力状态,推荐采用上导洞中隔壁法,下导洞双侧壁导坑法,且先施工上层导洞后施工下层导洞的开挖方案。结合对地基土应力状态的分析,验证了在黄土地层中采用一次扣拱法修建暗挖地铁车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地铁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地铁1号线沈阳站车站为双层岛式站台,具有埋深浅、跨度大、跨越胜利大街及中华路地质条件复杂、采用洞桩法暗挖施工的特点。介绍在复杂环境下,车站暗挖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施工关键是通过合理确定上下6个导洞的开挖顺序,避免群洞效应所引起的地面沉降;施工过程中受力转换是工程施工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受制于环境条件,有很多地铁车站局部采用单层暗挖段,与两端明挖部分连接形成端厅车站,单层大断面暗挖断面设计是工程中的难点。文章以北京地铁14号线朝阳公园站工程实例为背景,针对单层多跨暗挖断面形式,结合三联拱断面和平顶直墙矩形断面的优点,提出单层多跨拱顶直墙的暗挖方案,对该方案的施工方法、主要工程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车站现场施工实践表明,该方案对减小暗挖风险,控制地面沉降是有效的,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践,对铁路站场内地下工程采用浅埋暗挖法技术,在设计、施工中的关键点进行了介绍和论述,并结合设计概算进行了经济分析和评价。对加深浅埋暗挖施工法的认识和拓展浅埋暗挖法的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暗挖工法“超前模筑初期支护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沈阳某地铁车站,全面介绍该站采用的新暗挖工法的设计及施工技术,阐述采用新暗挖工法的原因,分析该工法与国内传统暗挖工法及NTR工法的区别及其特点,讨论了该工法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及需要完善的方向。新暗挖工法具有地面沉降小、施工过程安全可靠、适应地层广泛、结构受力明确且造价适中等优点,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镇站~青岛站区间TBM掘进隧道开挖线净距逐渐变小,左右线隧道开挖线净距由6 m逐渐减小,左右线出洞处隧道开挖线净距最小为0.56 m。右线TBM隧道先行掘进施工,待左线TBM掘进时,左线TBM撑靴需要的顶推力会对右线隧道洞壁产生较大反力,将会对小净距隧道先行掘进隧道管片及周边围岩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合理控制掘进技术参数,采取对先行洞安装可移动式台车支撑体系和管片背后注浆等措施,对先行隧道管片及周边围岩进行加固,同时加强对先行隧道管片及可移动式台车支撑体系监控量测,确保左线TBM掘进顺利通过了小净距段。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铁2号线市区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该地区的软流塑淤泥质地层必须采用适当的辅助工法对地层进行加固,才能保证暗挖施工过程中隧道本身和地面建筑物和管线的安全。从离心模型试验的结果、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对比,该地区地铁暗挖施工采用"大管棚+小导管超前预注浆法"进行地基预加固。  相似文献   

15.
复杂条件下超大跨地铁车站施工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目的:研究复杂条件下超大跨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时,不同施工工序下开挖引起的地层扰动对地表沉降及拱顶下沉的影响规律。研究方法:以某超大跨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作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作为开发平台,以浅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理论为基础,采用平面应变模式,对双层两柱暗挖结构的三跨连拱隧道开挖支护全过程进行非线性仿真研究。研究结果:仿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基本吻合,可以指导该类型隧道施工的地层沉降仿真研究、施工作业及信息化施工。研究结论:地表沉降影响范围约3倍洞径,最大沉降量为20.75 mm,拱顶最大下沉量为29.93 mm;超大跨隧道分部开挖“群洞效应”明显,在“上软下硬”围岩地层中,地层变形控制的关键工序是上部软岩断面的开挖支护,下部断面要减少爆破振动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大跨隧道开挖支护中,不同分部开挖引起的沉降量及沉降槽宽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浅埋暗挖法修建地下工程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辉 《铁道工程学报》2005,(2):38-40,37
几年来的工程实践证明,浅埋暗挖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地铁区间、车站已广泛应用,而且在当今城市建设中的热力管线、电力线、污水工程、地下停车场、过街道等项工程中也在应用,本文从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地表沉降、隧道结构防水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浅埋暗挖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对于多分区断面隧道开挖,不同的开挖顺序有着不同的应力释放、叠加路径,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尤其在接近施工时,开挖引起地层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既有结构的位移和变形。因此,对多分区断面隧道开挖顺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一双井站区间暗挖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为实例,介绍多目标规划理论在新建隧道开挖顺序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结果:通过采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对开挖顺序进行计算优化,并在施工中依靠多项合理技术措施,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一双井站区间下穿地铁1号线的既有线沉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最大沉降值为4.83mm,小于5mm的极限值,确保了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8.
深圳地铁大科区间SK3+221线间通道暗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深圳地铁大科区间SK3 + 2 2 1线间通道在局部流塑状粘性土地层中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下穿浏阳河,水下暗挖隧道K1+020—K1+110段,覆土厚度最薄处仅14 m,该隧道具有小净距、强风化、浅埋、水下暗挖的特点。以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暗挖段施工为例,介绍了该工程所采用的长短管棚和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支护、玻璃纤维锚杆超前加固、地面垂直注浆和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暗挖段超前综合加固支护施工技术,有效地保障了暗挖段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穿越既有线超浅埋暗挖通道的质量监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的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它与明挖法、盾构法一样为地下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之一,而在超浅埋地层穿越既有线中采用暗挖法施工在国内是罕见的。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公司项目监理部在长春北站房地下通道的施工监理过程中,针对该工程超浅埋的特点,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所采用的超浅埋暗挖法的控制重点及其质量监控措施。通过有效监控,既成功地保证了地下通道穿越了既有线路,保证了铁路运营的安全,同时也使该工程的质量达到优良标准,为今后穿越既有线超浅埋暗挖法施工的质量控制积累了经验。该工程的成功建成得到了业主及社会各方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