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以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为例,以万车事故率作为评价指标,按照灰色聚类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计算该路段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的聚类评估值,得出各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等级,为下一步采取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程度的主要因素和以前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程度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即利用主成份-聚类分析法计算出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对长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按照综合指标对路段各部分安全性进行分类.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对具体长下坡路段安全状况的评价结论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3.
安全服务水平用来描述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和道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交通安全服务的一种质量指标.为了客观评价低等级公路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了路段安全服务水平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路段安全服务水平的因素,选取线形、路侧危险度、交通量、货车比例及大小车速度差作为评价指标,将路段安全服务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灰类白化函数,确定相应阈值,运用灰色聚类评价法评价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实际低等级公路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路网交通安全管理(NSM )中的事故风险预测方法,以国内高速公路的大区段路段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别采用系统聚类、k-means动态聚类和二阶聚类方法对路段进行聚类,确定最优聚类方法和聚类数量,然后对"同质性路段"分别建立负二项回归、贝叶斯负二项回归、随机或固定效应的负二项回归和多层混合效应负二项回归4种模型,通过精度评价指标选择出最优的事故预测模型,最后计算出相应路段的事故风险大小并识别出事故多发路段.结果表明:选择最优的聚类方法和聚类数量相较于未聚类的情况将有效提高事故预测的拟合精度,其均方方差下降了64% .当选择二阶聚类方法且聚类数量为3时,"同质性路段"负二项回归的事故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其模型的赤池信息量 A IC为464 .79 ,贝叶斯信息量 BIC为476 .98 ,均方方差为99 .22 .在4种事故预测模型中,负二项回归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其预测结果的均方方差最小,为108 .64 .采用统计学方法识别"同质性路段"的事故多发路段,共识别出辽宁省22条事故多发路段.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隧道群是高速公路的瓶颈路段,其交通运行环境复杂,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安全运营管理水平和完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分别从安全设施规模配置、交通事故分布规律、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限速、智能联动控制等几个方面对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的设置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找出了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设置过程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得安全设施的设置更加符合交通工程学和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保证了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为解决特殊结构道路路段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道路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道路设施、交通工程设施、交通管理设施、气候因素、交通环境因素的5类评价要素的指标体系.提出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并基于5个要素对路段进行安全等级的划分.结合算例说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的模糊数学方法对道路路段安全的等级进行划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多条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调研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事件对隧道路段运营安全的影响,建立了针对隧道内不同事件的综合交通管制对策库。并从系统功能、设备布设及系统流程等方面,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由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3大模块以及信息传输设备组成,可实现隧道路段运营状况监控,紧急状况预警,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的安全事故,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提出主观与客观、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全面综合考虑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各个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方法,采用Delphi法和AHP法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安全进行评价,采用平均加权法对评价因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对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状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判。最后,通过对陕西省某一高速公路隧道进行了实践验证。结果表明,该综合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此隧道的安全状况,证明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速铁路安全运营问题,采用集成法进行了综合研究。从"人员-车体-轨道及设备-环境"角度对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进行了评价研究。针对高速铁路运营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合结构熵权法、灰色聚类法、模糊评判法的适应性特点,将不同的方法运用到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价的不同步骤中,构建了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集成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价,分别对2011~2013年铁路运营安全数据进行采集和计算,结果显示各年京沪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值分别为6.141 8,6.314 9,6.694 1,表明京沪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状况处于安全等级,且安全值逐年上升,评价结果较为直观的反映了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态势,表明该方法在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综合评价应用中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西省已运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原因调查、分析,总结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和成因,对高速公路常见安全隐患路段编制了针对路段特征的综合设计和交通组织方案,为今后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21,66(7):287-291
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咽喉路段,一旦隧道机房突发险情而不能及时发现,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引发恶性交通事故。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仿射传播聚类算法的危险事件智能识别模型,进而设计了整套高速公路隧道机房环境智能监测系统。提出的模型综合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多类别环境信息,得到聚类图用于判断当前环境状况。系统中采用新型的聚类算法,得到环境聚类图,智能区分各种高速公路隧道机房发生的危险事件,增加整个监测系统的智能化与信息化程度。在实验与测试中,通过使用本系统,维护人员可准确把控整个隧道机房情况,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提升了公路的运营、管理、养护效率,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传统灰色聚类法的弊端,引入分段指数白化函数建立了改进灰色聚类法评价模型;利用陕西省某高速公路路段路面损坏状况指标、行驶质量指数、路面车辙深度指数和抗滑性能指数检测结果,分别运用传统和改进灰色聚类评价方法对其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改进灰色聚类法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规范评价结果完全一致,能客观评价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改扩建公铁交叉路段的运营安全,利用UC-win/Road软件建模,开展了公铁交叉路段的驾驶模拟试验,选取驾驶员注视区域占比、瞳孔面积变化率和眼动扫视特征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处公铁交叉路段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率多处超过风险阈值0.35,短时扫视次数分别达到了49.5%和45.2%,相较普通路段分别提高了9.8%和4.9%;2)公铁交叉路段高速公路净空减小、铁路桥墩离行车道较近,增加了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紧张程度;3)基于公铁交叉路段的交通安全分析结果,从防撞护栏、限速、标志标线、交通管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7)
现行沥青路面旧路评价体系主要是为了养护措施与方案的提出而服务,并不能满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要求。因此,在改扩建旧路路面破损状况、承载能力、平整度以及抗滑性能检测与分析的基础上,将灰色理论引入旧路评价体系,提出了灰色聚类决策分析模型,对各路段进行使用性能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路段的评价等级,给出了相应路面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3期)隧道-互通式立交段交通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3期)共有3处隧道-互通式立交紧密相接路段,其交通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介绍广珠西线高速公路(3期)施工图设计阶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并重点对隧道-互通式立交段交通安全保障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高效、畅通”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5,(4)
为综合评价高速公路系统的服务状况,在分析高速公路系统的服务状况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系统的服务状况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方法。首先选取能够反映高速公路系统的服务状况的评价指标26项,建立这些评价指标的量化评分方法。对于定量指标,采用4类12种评分函数描述方法;对于定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量化评分。然后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应用实例分析,验证了高速公路服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在评价高速公路服务状况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它的分析结果将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分析、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对改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和运行质量,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服务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确判别交通运行状态是交通运营管理的理论依据。以高速公路交通状态判别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交通流三参数(流量、速度、占有率)的基础上,应用模糊C均值(FCM)与二分K均值结合算法对交通运行状态进行判别。首先,对交通数据集分布特征及交通运行状态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以V05~V85为最小欧氏距离判别的数据范围。其次,为解决算法收敛较慢及任意初始化质心对聚类结果的不良影响,对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将运行二分K均值算法的聚类结果矩阵作为FCM的初始聚类中心。经检验,改进的FCM可以有效减少算法迭代次数,得到的目标路段交通状态判别矩阵能较精准地划分高速公路不同的交通状态。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峰  张肖宁 《公路》2007,(8):203-206
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进行路况调查后,根据调查结果,研究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流程、养护路段划分指标和方法。采用车辙深度、横向裂缝长度和路面抗滑性能指数三指标,使用动态聚类法,划分预防性养护路段。得到了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的流程,给出了聚类分析法划分路段的过程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流程进行养护措施的选择,科学性、客观性强;聚类分析法用于高速公路养护路段的划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7名典型车型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不同线形条件下的运行速度、生理和心理变化等现场试验数据采集、分析,得到驾驶员安全舒适性评价指标(驾驶工作负荷度)在高速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的变化规律;提出高速公路线形变化引起的车辆运行速度和驾驶工作负荷度变化具有提前性,而并非在道路线形变化点同时发生变化,这种提前现象反映出驾驶员对道路线形条件变化认知和决策的适应特性;提出了基于驾驶工作负荷度变化特性的高速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划分标准。研究结论对道路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布设和道路运营管理等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山区道路特殊路段安全性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构建山区道路特殊路段安全性的多级评价指标,分为环境和经济效益型2类.其次,对山区道路特殊路段安全性方案的成本和效率型指标,计算其隶属度函数,分别进行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多层次评判结果.最后,以某山区道路安全管理为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