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定高速列车转向架轮对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及其故障模式,引入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对传统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度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形成模糊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分析方法,降低评价过程的主观影响,优化评估结果。通过定量分析轮对零部件故障模式的危害度,并对其进行排序比较,得到各零部件以及故障模式的相对重要度,为后续转向架轮对系统的可靠性分配和维修中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铁路货运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铁路货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具体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较为客观地评价铁路货运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路货物运输过程中受多方面指标影响的特点,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铁路货物运输安全的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铁路货运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具体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客观地评价铁路货运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分析法建立了地铁车辆维修备件ABC(怕累托分析法)分类法模型,以备件的故障危害度、故障影响程度、备件采购价格及备件采购周期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FMECA分析法计算备件的故障危害度,使用模糊评价法确定各指标分值,利用综合评分法对备件进行ABC分类。以地铁车辆转向架系统为例,采用该分类方法进行实例分析。采用该方法可找出地铁车辆维修工作中的重点备件,提高备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影响铁路明洞行车安全的各种因素,将行车安全划分为五个等级。运用模糊数学中模糊评判办法,结合现场的统计数据,对铁路明洞行车安全的等级进行二级综合评判。根据工程实例,证实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铁路货场装卸作业特点的分析,建立铁路货场装卸作业安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M属性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值,然后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判,以判定货场装卸作业安全程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试验基地进行的历时5年的提速货车120 km.h-1可靠性试验的基础上,结合运营线试验分析,提出铁路货车可靠性试验方法:参试车辆应具有代表性;试验线路应具有典型性,并设置一定的线路不平顺;试验里程为1至2个段修期;最高运行速度的试验里程不应低于总里程的60%。在分析测试结果、故障分布及车辆可靠性指标和铁路货车关键部件的疲劳特性的基础上,依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和对车辆维修的影响,对故障进行分类与加权,计算货车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故障率,并进行评价;将落车时实测的静应力与运行中测得的动应力叠加并用Goodman方程转换,得出以对称循环表征的疲劳等效应力,结合对称循环概率疲劳等效应力和部件细节对称循环的概率应力—寿命曲线,通过Miner线性累积损伤法实现转向架关键部件疲劳寿命的可靠性预测。  相似文献   

8.
铁路货车不仅应具有稳定的高速运行安全性,而且应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现以货车可靠性试验中转K2、转K4、转K5、转K6型转向架车辆的后期动力学性能试验和转8A转向架空车试验中低速通过小半径曲线的动力学性能测试数据为依据,分析了铁路货车通过小半径曲线、侧线的动力学性能,并对不同类型转向架车辆小半径曲线通过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也分析了小半径曲线通过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中易受个人主观影响、影响因素与实际不符和易取重复值等问题进行改进。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对多位专家评价指标予以量化,降低了个人主观意见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权值分配,使得到的故障模式严酷度等级更加符合工程需要;采取线性插值的方法,增加同一发生概率等级间不同故障模式的区分度。以牵引传动系统的15种典型的故障模式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牵引控制单元硬件板卡、牵引变流器功率模块是影响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器件,同时验证了改进FMECA方法能够区分不同故障模式间的优先级,其较传统方法更加明确,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也为列车优化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撑。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中,也可以在机车车辆的设备故障分析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铁路货场装卸作业特点的分析,建立铁路货场装卸作业安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M属性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值,然后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判,以判定货场装卸作业安全程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