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凤鑫 高李贵!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西安 吕健!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西安 师蔚!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西安 杨庆余!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4)
患者 ,男 ,12岁。因发作性全身强直 ,阵挛性抽搐一年于 1997年 10月 2 9日入院。一年前无明显诱因 ,突然出现全身强直 ,阵挛性抽搐 ,意识丧失 ,面色发绀 ,瞳孔散大 ,持续 1~ 2 min,发作自然终止 ,无记忆。曾给以系统抗癫痫药物无效 ,且发作次数由每 1~ 2个月一次 ,发展为每月 2~ 3次。查体 :体型肥胖 ,性格内向 ,神志清楚 ,反应迟钝 ,神经系统未见定位体征 ,双侧膝腱反射亢进 ,双侧踝阵挛 ( ) ,左侧巴彬斯基征 ( )。影像学检查 :X线片见头颅中线部位有一约 4 0 mm× 35mm低密度透光区 ,伴不规则环状钙化。头颅 CT扫描显示胼胝体前部有… 相似文献
2.
<正> 胃癌以消化道外表现就诊者少见。而以孤立皮肤转移灶为首发症状就诊者更属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2岁,于1991年8月30日因左腹壁皮肤小结节4月、切除1月、切除局部形成硬结半月“来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眼红、偶有眼痛1个月,于1994年12月8日就诊。患者4年前行“右乳腺癌根治术”,病理诊断:右乳腺单纯癌。随诊未见异常。体检:患者精神稍差,生命体征平稳。右乳房缺如。左乳房外下象限可及一2cmX2cmX2cm质硬包块,表面不平,无压痛,活动度差。双侧锁骨上、下及在腋下淋巴结未触及。余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0.8,左0.4。双眼眼压均为2.31kPa(1kPa=7.smmHg),右眼未见异常,左眼下方局限性睫状充血,KP(-),房闪(士),5~9点处虹膜膨隆,相应虹膜周边前粘连,前房变浅。虹… 相似文献
4.
马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1)
<正> 患者男,15岁,间断性右耳流脓11年。入院前10天,右耳流脓量增多,寒颤、高热,体温达40℃,并出现非喷射性呕吐。于1988年2月22日住院。检查:T 36℃,P 90次/min,R 22次/min。即13.3/8.0kPa。神志清楚、反映迟钝,嗜睡,瞳孔约4mm,双侧等大同圆,对光反应迟钝,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物无偏盲。右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鼓膜后上松驰部穿孔,乳突压痛,右耳传导性聋。颈部抵抗,右侧肌张力低,指鼻错位,腱反射弱,提腿试验及划跖试验均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3.8×10~9/L,中性82%,淋巴18%。入院后行抗炎、降颅压及限量输液等治疗。颅脑CT检查:右小脑半球低密度占位性病变。2月24日行中耳探查术,见乳突呈板障型,鼓窦及上鼓室有少量脓液及胆脂瘤。鼓室盖及乙状窦前骨壁完整。凿开乙状窦前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我们在内窥镜检查中发现1例食管内萝卜块,8d 内曾在几家医院先后误诊为食管癌。现将病历、诊治经过摘要报告如下患儿刘雪莲,女,13岁,学生.本院门诊以“食后即吐8d”之主诉拟诊为“食管炎”。经详细询问病史,患儿在8d 前因进食腌萝卜而产生咽下不畅,继之进食即吐.随即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食管癌。后又赴西安几家医院检查.经 X 线吞钡透视及摄片,见食管中段阻塞、钡剂通过不畅,仍诊断为食管癌.诊治经过:1989年5月6日,用 Olympus SQ_(10)型纤维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0cm 处食管内有一巨大异物堵塞管腔,用三爪钳夹持可上下活动,随之连同胃镜一并退出,见其是一块体积为2.5×2.0×2.0cm~3大小之萝卜块。再次进镜见粘膜糜烂,充血水肿,因进镜有阻力而未继续插镜。4d 后,(?)Olympus P_5型纤维胃镜重新检查,见门距齿28cm 处食管后壁有一面积约1.0×0.6cm~2之溃疡灶,周围有3处潮红斑,此段至贲门管腔狭窄,直径约1.2cm 左右,粘膜光软,蠕动正常,扩张良好.讨论:患儿误诊为食管癌有以下几点教训:①几家医院的初诊医师对病史的收集、分析不够全面,仅凭简单的“食后即吐”就草率做出诊断是不够恰当的;②过分相信 X 光检查,而忽视了考虑使用胃镜这个很有价值的手段;③忽视了在年龄上的鉴别诊断:据有关文献报道,食管癌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尤以60~70岁为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自1961年~1991年7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1965例,术后发生食管胃大动脉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7岁~66岁。食管中段癌3例,下段癌5例,贲门癌2例。食管胃弓下吻合7例,弓上吻合3例。2例术前钴60放疗,1例术后放疗。出血发生于术后10~57d。10例均死亡。讨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食管胃大动脉瘘是少见的致命性并发症。迄今国内文献报告24 相似文献
7.
8.
张全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2)
<正> 子宫绒癌转移至心脏罕见.我院曾收治1例,经尸检证实.报告如下:患者,女,33岁,农民.以闭经7个月引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2月之主诉按胎盘滞留于1982年10月30日住妇科.阴道出血多时伴有头昏、昏睡、头痛及呕吐.无咳嗽咯血、否认葡萄胎史.体温36.8℃,脉搏1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4.6/9.3Kpa(110/70mmHg),贫血貌、神清,各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肝脾无异常。妇科检查:阴道通畅,有血迹,前壁膨出,E~+,宫体前位如3月妊娠大,软,无压痛,附件(-),常规化验及胸部透视正常,送Hcg 及诊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 患者 ,男性 ,68岁 ,“以咳嗽 ,咯血 2d”之主诉入院。 2d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 ,咯白粘痰 ,自服红霉素片( 0 .2 5 g,3次·d-1) ,未见缓解。入院后 10h开始咯鲜红色血痰 3次 ,量共约 5 0 0mL ,不伴胸闷、心慌。 1年前因咯血拍片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查体 :T3 6.8℃ ,BP18.0 /10 .0kPa,神志清 ,颈静脉无怒张 ,三凹征阴性 ,双肺呼吸音粗糙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 70次·min-1,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X线检查示 :右下肺纹理增多、增粗 ,粗乱肺纹中有多个不规则环状透亮阴影。CT检查示管壁增厚呈柱状… 相似文献
10.
<正> 化学感受器瘤是属于付神经节组织的肿瘤,又名非嗜铬嗜铬细胞瘤,好发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颈静脉体和耳部鼓室神经节等部位。我院曾遇一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瘤术后6年发现肺转移,从肺转移到死亡生活8年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及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6例ESCC及3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MSG-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MSG-1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培养人食管癌EC109细胞并用常用化疗药物顺铂(CDDP)干预,同时设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TMSG-1的表达情况。结果 TMSG-1在ESCC和正常食管黏膜的阳性率分别为52.2%(71/136)、94.6%(3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MSG-1的异常表达与ESCC组织学分级、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顺铂干预组EC10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干预组EC109细胞TMSG-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MSG-1的异常表达与ESCC的发展及转移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 骨肉瘤常原发在骨骼系统,腹膜后腔极罕见,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0岁,以右上腹包块1年之主诉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18cm×10cm肿块,质硬、表面不平,不活动,与肝下缘分界不清。腹部平片及胃肠钡餐示:肝下方有18cm×10cm×11cm钙化块影,胃、十二指肠降段受挤左移,结肠肝曲受压下移。B超示:肝肾隐窝有19cm×10cm强回声肿块,肝内大小不等之 相似文献
13.
14.
内胚窦瘤(Endodermalsinustumor)是生殖细胞来源的一种少见高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性腺,发生于性腺外者较罕见。我院从1956~1996年经临床、病理仅确诊1例原发于腹膜后的内胚窦瘤,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农民,住院号302107。以“腰痛1年,查体发现腹部包块1月”之主诉于1994年4月29日入院。1年前出现阵发性腰部疼痛,休息后缓解,未治疗。9月前疼痛加重,呈两腰部持续性疼痛,不放射,无尿频、尿急、尿痛。按“腰肌劳损”治疗无效。1月前在当地医院查体发现腹部包块。来我院B超检查示:①腹膜后肿瘤;②双肾积水。查体…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11岁。以“反复咽痛 2年”之主诉于1999年 8月 2 1日入院。查体 :T36 .4℃ ,P10 0次 /min,R2 0次 / min,Bp 13.3/ 9.3k Pa。神志清楚 ,精神好。咽粘膜不充血 ,双舌腭弓慢性充血 ,双扁桃体 °,无充血。血常规示 WBC5.3× 10 9/ L,N6 2 .6 % ,L37.4 % / ,胸透及心电图均正常 ,入院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 1999年 8月 2 4日在表麻下行扁桃体摘切术 ,完整切除 ,术中出血 10 ml。术后静点先锋霉素治疗。手术当日 6 PM进少量稀饭后胃部不适 ,恶心并呕咖啡样物 10 0 ml,查咽部伤口无出血 ,于压舌后再次呕咖啡样物 2 0 0 ml,患儿面色… 相似文献
16.
孙在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4)
<正> 多发性皮肤淋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国内报道尚少。其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现报道临床及病理所见一例于下。患者王××男性,22岁,干部,住院号2808。因全身皮肤出现肿物10个月,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就其病因、诊断及心血管损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推测本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性血管炎反应。独特的颜貌,手、足硬性水肿及恢复期指趾端膜样脱皮为诊断的重要线索,有心脏损害的4例,其中3例随访6个月至2年均已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付正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2)
<正> 近年来随着剖腹产术率的日趋增高.对其术后引起的并发症有进一步探讨价值.本文就剖腹产术后左右两侧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报告如下,供我们讨论剖腹产术与宫外孕的关系。患者崔某,女性,33岁,已婚,孕4产0,于1980年人工流产1次,1981年足月剖腹产一女婴,术中顺利,术后发烧持续3~4天,体温高达40℃,静脉滴注抗菌素及氢化考的松体温才逐渐正常.术后第一年,于1982年10月6日以“停经44天,下腹痛1周,加重1天”之主诉收入院,诊断“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失血 相似文献
19.
对我科1971年~1988年收治的50例脊柱转移癌的多发部位、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讨论。其预后极差,多数在半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定量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并评价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6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11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Tiam1 mRNA拷贝数,同时将CK18作为淋巴结微转移的标志基因,定量检测24例病理诊断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199枚淋巴结的CK18mRNA拷贝数.结果 6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92.42%(61/66)Tiam1 mRNA表达阳性,而癌旁为19.70%,胃良性病变组织11例只检测到1例Tiam1 mRNA表达,胃癌组织Tiam1 mRNA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χ2=70.86)和良性病变组织(χ2=41.74)(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6,P<0.01).胃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和良性病变组织(4.92×105 vs. 0).66例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分为3组;24例病理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通过淋巴结CK18mRNA的定量检测, 15例存在微转移.微转移组(9.51×104)及病理转移组(2.99×106)Tiam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54×102,P<0.01).结论 Tiam1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胃癌组织Tiam1表达水平可能决定癌细胞淋巴转移的倾向,可以成为术前评估转移的实验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