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济南铁路局粉尘作业人员尘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尘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济南铁路局4个系统抽取56个企业单位,对其中917名粉尘作业人员进行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出尘肺病14例,检出率1.5%;疑似尘肺病(0 期)检出146人,检出率15.9%;0 期尘肺病患者的平均工龄明显高于0期(P<0.01)。电焊工占总接尘工种的55.3%,是该局的主要接尘工种,也是胸片检查异常比重最大的工种(62.50%)。结论济南铁路局尘肺病以疑似尘肺病为主。车辆段、换轨段、配件厂、工务段的防尘重点是电焊烟尘。应当高度重视疑似尘肺病患者,加强健康监护和现场监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局尘肺患者绝大多数是于50年代初期从事铁路隧道开挖作业的接尘工人,自1965~1991年底,累计死亡病例86人。为了探讨尘肺死亡年龄与开始接尘年龄、接尘工种间的关系,掌握尘肺死亡趋势及死亡原因,以便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现就86例尘肺死亡病例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我局现有尘肺病例291人,其中大部分是50年代宝成,成渝铁路等隧道开挖和井下作业工人,还有11.7%的脱离粉尘已20年以上的晚发性尘肺病人。一、尘肺患者病期构成情况从1964~1988年,我局矽肺诊断小组共诊断尘肺病291例,绝大部分为矽肺(93.8%),还有煤尘肺、电焊尘肺和水泥尘肺仅21例,各期构成见表1。  相似文献   

4.
采用切线迭代法对1986~1991年期间的尘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尘肺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0.662%,尘肺病的发病率从1986年起每年平均下降9.338%。由此说明近15年来我局粉尘作业场所劳动条件的改善、尘肺病的预防与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电焊工尘肺早已列为职业病,目前电焊作业场所空气中焊尘尚无卫生标准,电焊工尘肺与焊尘浓度的关系尚不清楚。近些年来,关于制定粉尘容许浓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报道。我们为了控制电焊工尘肺的发生,为了给现场改善劳动条件提供科学数据,应用接尘量回归分析法,对管内机务系统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对昆明铁路分局配件厂铸造、精工车间测定各接尘岗位粉尘浓度的平均超标倍数和游离SiO_2含量。同时对接尘工人跟班工时记录,将接尘动作和工作时间分类。计算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进行粉尘作业分级。并对分级过程提出简化。为职业卫生安全监察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于生产性粉尘的长期刺激作用,可使肺部受到各种不同的病理损害。特别是肺组织纤维化的改变,可以产生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受累,最后导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因此在粉尘作业工人尚未发生尘肺之前,了解其心电图的变化,积累心电图资料,对防治尘肺、保护工人健康更有其现实意义。我们于1975年10~11月对接触电焊烟尘矽尘作业的168名工人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电图改变者43名占25.5%,今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08例晚发性尘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680例粉尘作业工人脱尘3年后的尘肺发病情况进行研究,检出晚发性尘肺108例,检出率为6.42%。研究表明,所研究的人群具有下列特点:(1)晚发性尘肺的发病率随接尘工龄的增加而增加;(2)晚发性尘肺多发工种以金属矿工和隧道工为主;(3)不同工种的晚发性尘肺的X线影象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隧道工矽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局是一个新线铁路流动施工单位,大量施工生产工人接触粉尘作业,尤其修建隧道,工作面狭窄,且工期较短,给防尘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深入探讨我局矽肺发病情况,指导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根据卫生部全国尘肺流调方案,对我局尘肺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凡我局1990年底以前从事过隧道施工作业确诊为矽肺病例者(含死亡病例,不含调离本局病例及其它尘肺),均为本文调查分析对象。隧道施工虽有不同作业工序,但为了便于施工组织,不按工序固定人员操作,而是根据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10.
洛阳车辆段段修车间在维修制动梁及钩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焊补作业 ,作业环境中的电焊尘质量浓度高达 14.3mg/ m3,严重超标。为了降低车间内的粉尘浓度 ,避免工人尘肺病的发生 ,该段由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设计 ,路局投资对制动梁、钩缓间的电焊尘进行了治理。为了检验其治理效果 ,我站对其电焊尘净化系统进行了卫生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 ,车间内的电焊尘质量浓度由原来的 14.3mg/ m3降至 4 mg/ m3以下  相似文献   

11.
测定广西某煤矿接触粉尘作业工人 (0 +)、矽肺病人和非接尘工人的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SOD)和铜蓝蛋白 (CP)的含量 ,发现接触煤尘作业工人和矽肺患者血清中的 (MDA、SOD、CP) 3项指标均高于非接尘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 ;接触煤尘作业工人与矽肺患者血清中 3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接触煤尘作业工人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 ,脂质过氧化代谢可能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12.
洛阳车辆段段修车间在维修制动梁及钩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焊补作业,作业环境中的电焊尘质量浓度高达14.3mg/m^3,严重超标。为了降低车间内的粉尘浓度,避免工人尘肺病的发生,该段由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设计,路局投资对制动梁、钩缓间的电焊尘进行了治理。为了检验其治理效果,我站对其电焊尘净化系统进行了卫生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车间内的电焊尘质量浓度由原来的14.3mg/m^3降至4mg/m^3以下。  相似文献   

13.
新标准颁布后,我局尘肺诊断小组从1987年起开始实施应用,为了给今后的工作提供好的经验和教训,现将1987~1989年我局尘肺调查情况做一小结。材料与方法从1987~1989年三年中全局各防疫站为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各期尘肺患者体检、复检在册资料为对象,经局尘肺诊断小组运用新的尘肺X线诊断标  相似文献   

14.
A.粉尘工人可发生恶性肿瘤,尘肺患者及粉尘工人易患肺癌,但发生的恶性肿瘤,不仅限于肺癌,石棉工人发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危险率较高。矽尘工人癌的死亡率较正常人群增高约30%。 B.免疫异常与恶性肿瘤:尘肺患者与粉尘工人往往有细胞性免疫功能低下及体液性免疫功能亢进,是淋巴系恶性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T细胞抑制细胞突变及恶性纯株的增殖而B细胞与T细胞相反起增殖作用。 C.癌变与体内防御机构的关系,以免疫学为主:α.癌变与免疫监视学说:大部分癌细胞由正  相似文献   

15.
1597名粉尘作业工人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与管理,对分局管内1597名接尘作业工人作了系统检,发现矽肺3例,观察对象15例,职业禁忌症39例。结果表明,按照TB2036-88《铁路职业危害作业管理规程》对接尘工人实施定期体检,以对其进行科学的健康监护与管理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太原机车车辆厂有接尘工人345名,粉尘作业点18个。1965~1985年,先后对粉尘作业工人普查共11次,受检人数1919人次,经市职业病诊断组确诊的矽肺患者29名:Ⅰ期23名,Ⅱ期5名,Ⅲ期1  相似文献   

17.
从接触羽绒粉尘作业工人的临床表现,X 线表现及机体免疫状态和遗传毒理学方面对羽尘的职业危害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接尘工人主要出现了咳嗽(占20%)、咳痰(占16.7%)、气短(占10%)、胸闷和胸痛(占10%)等呼吸系统症状.同时检出有皮肤过敏者占10%.在IgG、IgM、IgA指标及微核率方面接尘工人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导坑法施工掘进作业各工序、掘进循环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接尘量和离掘进面不同距离各工序粉尘分散度。调查持续近一年,共测定5次,每次连续3d。结果显示:平均掘进循环周期为536.11min,每循环接尘时间为429.74min,每工班8h接尘时间384.76min;TWA9.22mg/m3,工班接尘量为73.77mg·h;各产尘工序以打眼时粉尘颗粒径最大,离掘进面距离越远粉尘粒径越小;而炮后则以离掘进面16m处粒径最大;各工序粉尘分散度以粒径<5μm的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系统一阶单变量模型[Grey Model(1,1)、下称GM(1,1)]、对全局1985~1991年每年的尘肺病例数进行拟合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效果为一级,P>0.95、C<0.35。并对1992~1991年尘肺的发病人数进行了外推预测,结果尘肺发病人数每年以8例左右的速度在增加。因此,粉尘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改善,尘肺病的预防与控制仍然是我局目前主要任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矽肺的发生发展与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浓度的大小及其石英含量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呈平行关系。即接尘浓度×接尘时间×石英含量=接触石英剂量(毫克·年)呈平行关系;与相应的肺内石英沉积量多少和沉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而矽肺病变程度(即X线小阴影密集度)又与后者密切相关。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接触粉尘中的石英剂量——反应关系推算粉尘容许浓度和预测矽肺的发生发展,为防止矽尘危害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方法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