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交通管理执法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事故处理执法水平.办案能力和办案质量.切实保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特别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执法公正.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轮迹".以及如何利用"轮迹"查明事故事实。  相似文献   

2.
笔者所在地近日发生了一起“闯红灯救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驾车人刘交警部门责任认定不服,申请法院处理.社会各界众说不一,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3.
陶毅 《驾驶园》2015,(3):59-61
<正>我国是一个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极高的国家,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交警部门所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证据,对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和行政(刑事)追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道路交通客运企业从事了30多年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对个别交警部门违法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乱象感受甚深,如鲠在喉。下面就列举个别交警部门在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时,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划分当事人事故责任的几种情形;a、交通事故双方(或是多方)都是机动车的,看哪个车的  相似文献   

4.
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肇带后的权利和义务是:关于对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置;关于接受公安机关的询问;关于对交通事故致伤人员医疗费的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关于如何上诉人民法院等。  相似文献   

5.
范晖 《驾驶天地》2001,(6):60-6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对交通事故中的肇事驾驶员的处置问题常常令事故处理人员左右为难,笔者曾在《现代交通管理杂志》以“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几个问题”为题谈及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处罚问题,但没有引起争鸣,现在此就工业中遇到的问题再次提出,以期重视,更望能出台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驾驶人心理》2006,(4):19-19
一、按法规规定,6种情况可以私了 据了解,交管部门快速处理交通事故规定,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车物损失2000元以下并没有伤人;当事人对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且车辆可自行移动;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后,遇驾驶人持有有效驾驶证、无饮酒,机动车手续齐全;未造成人员伤亡,或有人员受伤但受伤人员认为伤情轻微;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同意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可使用简易程序处理。为尽快疏导交通事故引发的交通拥阻,交管部门鼓励对这些事故使用简易程序处理,即民间所称“私了”。  相似文献   

7.
199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国的沈阳、上海、成都、海口等城市纷纷出台了类似这样的政策规定:在交通事故责任中,如果因行人违童造成损害后果的,机动车方可以不承担责任,这就是所谓的"撞了白撞"。  相似文献   

8.
海轩  梁文珠 《驾驶园》2008,(10):88-90
根据有关规定,投保机动车转让后应当通知保险公司,经保险公司同意才能变更合同及相应合同主体。但有人待"二手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才向保险公司申请批改保单,保险公司能否拒绝理赔交通事故赔偿损失呢?5月13日,江苏省海安县法院审结一起因此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案,一审判决被告某保险公司赔偿原告黄前交强险理赔款60000元,商业险(机动车损失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和不计免赔率特约险)理赔款105129.86元。  相似文献   

9.
正威 《摩托车信息》2007,(11):29-29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下简称"交强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10.
在公安部交管局的重视下,各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纷纷加大了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管理力度,以福建省为例:几年来,通过制定了《福建省事故处理工作规定》、《公开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规定》、《特大交通事故管理责任追查制度》、《预付款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例规范性件,实行警务公开,推行“阳光作业”,规范事故程序,接受社会监督,达到对内提高事故处理人员,外树立良好的交通警察形象,命名全省的事故处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交通事故工作的理论体系尚在完善中,事故处理工作中所依据的法规滞后,以及历史的原因,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主要表现为:一、交通事故责任属性不清,导致无法正确应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则。二、侦查意识薄弱、取证不及时,未能按法规定程序和时效制作和获取证据。三、违反程度办案,非法扣车现象严重。四、领导重视不够,事故处理人员轮换频繁,相关的基础工作薄弱。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概念学习和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引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研究领域,提出用于分析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过错行为与交通事故责任之间关系的智能化责任认证模型(ILJM)的理论框架,将某城市1997年已处理结案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作为学习样样,构建了智能化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模型。  相似文献   

12.
短波     
最近,国务院颁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即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谈《条例》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3.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随着电动自行车在社会上的普及,涉及电动自行车的各类交通事故也呈现陡增趋势,成为交通事故新的"增长点"。以下是今年山东莒南县发生的多起涉及电动车的重大交通事故:1月14日7时30分,35岁村妇王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沿342省道由西向东行驶至县城南环路与天桥路交叉口,在左拐弯横过公路时,被后面同向行驶的车号为鲁11/50××209的大型拖拉机刮倒,致王某当场死亡,电动车后座某8岁儿子受伤;  相似文献   

14.
各地人民法院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对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把握不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以机动车"运行人"作为损害赔偿责任主体,以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的扩大解释,作为衡量"运行人"的标准,有助于解决机动车雇佣驾驶,出借、出租,擅自驾驶,盗窃驾驶,送修、委托保管或者出质,分期付款买卖,挂靠,未履行转移登记手续,好意同乘,车辆故障等复杂情形下损害赔偿主体的确定。以保障受害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5.
自《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颁布以来,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就已成为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近年来,对于伤残评定的基本原则和评定时机(即治疗终结)问题已引起不少的争论,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现行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机动车的保险种类与保障范围、保险限额的设置、基本保险费的确认、提高强制保险的投保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保障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基本目标得以实现,交通事故受害者能够依法获得赔偿。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道路外交通事故时,要同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一样,通过事故现场调查,最后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交强险及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金对道路外交通事故同样适用。在事故现场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但涉及与道路外交通事故有关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及追究刑事责任方面已超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机动车驾驶员在行车中,最怕的莫过于发生交通事故了。而一旦发生事故,那些在事故中幸存的肇事者,无不悔泪涟涟:有的后悔自己疲劳开车,有的后悔自己酒后驾驶,有的后悔自己超速超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后悔归后悔,却已是悔之晚矣,于事无补了!即便是哭干了眼泪,悔青了肠子,天底下也没有卖后悔药的。 那么,作为"手握生死盘,脚踏鬼门关"的驾驶员,如何才能够远离事故,永不后悔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四慎": --慎始。世间万物源于始。要求驾驶员"慎始"有两层意思:一是新驾驶员须"慎始"。  相似文献   

19.
车辆交通事故责任是指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所承担的责任。依据交通事故责任承担比例,交通事故责任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相似文献   

20.
湖南长沙的邹先生来信说:经常在一些新闻报道和交通事故处理报告中听到“交通事故当事人”一词,我想知道,交通事故当事人都是指哪些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又是谁负有赔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