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接触网硬点形成原因及减少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网硬点是接触网系统的一大顽症。减少硬点危害.保证弓网间正常接触和取流是高速电气化铁路可靠运行的前提。本文根据第六次大提速前铁道部检测车对上海局管内京沪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的六次检测数据和现场对硬点查找处理情况,分析了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指出其危害.并从优化接触网设计、提高接触网施工质量等方面提出减少、控制接触网硬点的产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接触网硬点的危害,从接触网施工、接触线线材、线路质量、弓网关系等方面分析接触网硬点的产生原因,根据接触网运行现状,提出接触网硬点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接触网供电系统中的一大顽症--接触网硬点,通过分析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指出其危害,并提出控制、减少接触网硬点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运行状态下受电弓与接触线持续可靠的接触,是保证电力机车良好取流的重要条件。接触网硬点的存在使弓网关系恶化,发生机械损伤或电弧烧伤,甚至导致弓网故障,危及行车安全。加强对接触网硬点的认识、提高检测手段并能快速有效地判别缺陷类型并消除,对确保良好的弓网关系意义重大。介绍接触网硬点的含义,分析产生原因,并介绍接触网硬点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数据的分析处理、缺陷判别方法,论述消除接触网硬点应采取的措施。该研究可改进接触网硬点检测方法,提高检测准确率,指导运营维护单位排查接触网设备故障与维修,保证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接触网及列车受电弓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5.
结合胶济线和京沪线接触网"硬点"检测结果,分析了造成接触网"硬点"的各种原因,指出了接触网"硬点"对受电弓和接触网造成的危害,提出了防范与整治接触网"硬点"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硬点危害,从设计、选材、施工、维护等方面阐述接触网硬点的成因,对硬点产生机理及目前主流的硬点检测方法进行分析,从接触网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炳军 《西铁科技》2006,(2):36-37,35
本文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中硬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研究,提出了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地点,对机车受电弓运行的危害,对接触线使用寿命的影响,及消除接触网硬点的方法和措施;从施工工艺及调整质量对接触网硬点的影响,接触线张力对硬点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对每一种因素均制定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机车受电弓的运行质量,提高接触线的使用寿命和接触网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阐明接触网设备硬点概念,重点分析产生硬点原因,提出强化接触网设备质量管理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根据目前我国接触网运行的现状,提出改进硬点整治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接触网的硬点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丰良  李敏 《电气化铁道》2006,(Z1):234-236
讨论了接触网硬点的危害以及造成硬点的原因.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大量测试数据的分析表明:接触网硬点的撞击加速度通常只有2个g左右,传统的用几十个g甚至上百个g来判断硬点的方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同时证明了采用接触压力来判定硬点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1.
接触网产生硬点等缺陷的原因及整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接触网硬点等缺陷产生原因,特别是60g以上硬点产生原因,提出整治缺陷的一般方法,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动态、静态检验,确保接触网设备满足提速后安全运行需求。  相似文献   

12.
接触网硬点是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问题。利用鲁南高铁联调联试进行弓网系统检测,对系统运行产生的接触网硬点波形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弓网设备运行情况研究硬点产生的原因,并通过统计分析将硬点类型分为离散区段硬点和集中区段硬点,根据不同类型硬点采用局部调整、张力自然延伸试验和换线试验等方法消除。通过复测,硬点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该试验为鲁南高铁顺利开通奠定基础,也为后续新建高铁联调联试中硬点问题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改善接触网的质量,创造良好的弓网环境。是电力机车高速行驶的前题,接触硬点是接触网系统的一大顽症,特别是在高速度的条件下(200km以上)如何认识和消除硬点的危害,很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本文针对接触硬点的产生原因、分类、危害及处理提出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接触网内的硬点是影响弓网受流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现有利用一跨内受电弓弓头垂直冲击加速度的最大值诊断接触网内硬点的方法存在误判的问题,在分析受电弓弓头垂直冲击加速度波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诊断接触网内硬点的三参数评判准则.该准则包括一跨内受电弓弓头垂直冲击加速度的最大值、峰值因子和标准偏差.在利用统计方法验证试验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对京哈线沈阳铁路局管内实测的弓头垂直冲击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按照跨长计算受电弓弓头垂直冲击加速度的最大值、峰值因子和标准偏差.通过比较计算结果和相应参数的门槛值,诊断京哈线沈阳铁路局管内接触网内是否存在硬点.分析结果表明,新的三参数评判准则比传统的单参数准则能更有效地诊断接触网内的硬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接触网硬点的危害,并依据硬点对受电弓的影响给出了硬点检测原理、检测电路硬件框图及检测装置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孟超 《上海铁道科技》2011,(4):120-121,138
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并就减少硬点的产生及产生硬点的处理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接触网硬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分析了接触网产生硬点的原因、危害,提出了减少硬点、改善弓网运行环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主要基于铁路第六次提速京哈线哈兰段接触网设备硬点整治,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提出了硬点产生的原因和对硬点整治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铁道部接触网检测数据,对接触网上硬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浅谈接触网硬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铁道部接触网检测车检测数据,对接触网上硬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