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轨道交通明挖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的因素有车站选址、车站规模、施工工艺选用、装修标准、周边地质及地域经济差异等。通过对轨道交通明挖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组成要素的分析,归纳出影响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围绕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施工工序,对地下车站的施工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措施。通过研究其中潜在的风险发生机理,将有助于建立轨道交通建设风险控制体系,减少并控制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施工中的风险事故。  相似文献   

3.
下沉广场在整合轨道交通附属建筑的同时,为轨道交通和物业发挥了客流承载和分流的作用。通过分析下沉广场在轨道交通和物业结合设计中的作用,探讨了下沉广场在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中的应用以及通过在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和生态环保材料,使轨道交通与城市文脉更加和谐,与物业开发结合更加自然紧密,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渗漏水问题始终是车站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结合上海地质条件和地下车站建设工程的管理经验,首次在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中,将车站治理渗漏水作为防排水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设计,形成《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排水专册》,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车站结构治理渗漏水技术。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前,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需要提升客运能力或结合商业开发进行改造升级,并且这些改造都是在不停运的条件下进行的。已开通运营的上海轨道交通徐泾东站需结合中博项目进行车站改造,针对车站改造及中博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车站建筑方案,进行疏散仿真,分析施工各阶段疏散方案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能力及疏散效果。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与景观环境整合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城市整体风貌,还可以使城市不同空间类型之间的联系更好融合。结合深圳皇岗口岸站与市政地下变电站综合设计项目,介绍了综合运用景观设计、城市空间设计的方法,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与周边环境有机整合应注意的问题。这给类似工程的建设、管理者提供一些新的理念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内部空间广、发热量大,为维持其热环境,通风空调系统的风机、冷水机组、空调机组的装机容量较大。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能耗统计数据分析,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约占车站总用电量的50%~60%,占整个轨道交通能耗的25%~30%,系统用电成本占运营成本约30%,对轨道交通运营经济性影响较大。因此,降低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对轨道交通车站的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各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况,详细分析了国内现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消防设计模式的差异性,并就如何使地下车站布局对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更为有利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诱导缝在释放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的纵向内力、控制车站的纵向变形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车站防渗漏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介绍一种新型的诱导缝设置方式,并通过新型止水材料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站的应用分析,总结新型诱导缝在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渗漏方面的使用经验,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地下结构的防水效果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特别是当采用叠合式结构的地下车站位于零覆土的河道下方时,结构防水体系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长江南路站工程,从防水材料与防水构造两个层面介绍和分析了河底零覆土叠合式结构地下车站的防水技术,可为类似工况条件下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下车站结构渗漏水既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顽疾",也是国内外防水界亟待攻坚的难题。通过对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水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结构防水新机理和新技术的研究,分析和阐述了"柔性防水材料"与混凝土结构刚性体之间的"软连接",保证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水达到长期可靠的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上海城市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之间矛盾,提出了针对软土地层中用暗挖法建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前提、方法、内容。重点对用盾构法修建明、暗结合型式,全暗挖,地上、地下配合的轨道交通车站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促进软土地层中暗埋轨道交通车站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的开展,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之间的防水处理方案也随之进行了改进,尤其是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合地块开发建设的案例越来越多,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与设置于地块内的附属结构之间的防水处理方案尤其需要关注。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初期建设的连接防水方案,分析了结合地块的连接防水方案,并就改进方案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防水设计和实施方案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市轨道交通6号线车站为实例,介绍对于敞开式地下车站的空调通风设计,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下式冷却塔设计实例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外滩观光隧道地下式冷却塔的设计,提出解决轨道交通地下式车站冷却塔布置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到网络化时期后,对车站导示系统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形成科学有序、人文关怀的车站导示系统视觉形象,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标志设置指导手册》有关内容,介绍了标准地下两层车站、其他类型车站及换乘车站的导示系统设置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轨排孔结构是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所特有的一种施工阶段结构形式,作为铺轨阶段专用的施工孔洞,往往具有开孔特大、特长,使用时间长等特点。介绍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常见轨排孔的布置形式及其优缺点,通过结构三维有限元计算,重点分析了单柱车站轨排孔结构的受力特点,给出了最优推荐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照明满意度现状,获得舒适度上佳的照明策略,以成都地铁地下车站照明光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地铁地下车站的照度、光源亮度和色温开展调查测试,并对车站乘客进行舒适度的问卷调查,通过将测试数据与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总结成都地铁车站照明经验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紧邻既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开挖过程中土体卸载引起既有车站变形的风险。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12标民生路站—昌邑路站区间下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6号线民生路站,介绍了工程紧紧围绕承压水治理、基坑开挖、监测三个方面开展的工作,分析了超深基坑承压水控制、超小型基坑开挖施工技术以及紧邻既有运营地下车站开挖基坑沉降保护控制措施。该工程做法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上海轨道交通后续换乘线路工程建设中,为了缩短乘客换乘距离,新建地下车站需要下穿既有高架线路。结合轨道交通12号线龙漕路站工程,详细介绍了新建地下车站基坑近距离下穿低净空高架施工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所采取的桩基托换、MJS工法桩等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