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国内动态     
《广东造船》2009,(4):10-14
工信部:全国前7个月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78%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8月13日消息,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8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新承接船舶订单7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8%,其中7月新接订单199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19,235万载重吨,比年初手持订单下降6%,比6月底下降0.5%。  相似文献   

2.
媒体链接     
<正>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今年5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大幅下降,中国造船业界的手持订单量依然占据全球第一,但是5月份及今年截至5月的订单量呈现下降趋势。5月份,全球船舶订单量共计41艘(166万CGT)。以艘为准,全球船舶订单  相似文献   

3.
国内动态     
《广东造船》2012,(5):24-25
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8.5%据工信部发布信息,今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1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5%,其中海船为1,236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5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6.9%,其中海船为632万修正总吨。截止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2,090万载重吨,比2011年底手持订单下降19.4%,其中海船为4,034万  相似文献   

4.
国际动态     
<正>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今年5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大幅下降,中国造船业界的手持订单量依然占据全球第一,但是5月份及今年截至5月的订单量呈现下降趋势。5月份,全球船舶订单量共计41艘(166万CGT)。以艘为准,全球船舶订单量下降到50艘以下的是继2009年5月18日之后时隔6年的事情。今年1月至5月,全球累计船舶订单量共计990万CGT,相比去年1月至5月订单量2344万CGT减半。中国造船业界的订单量为195  相似文献   

5.
国内信息     
《珠江水运》2010,(8):92-93
<正> 我国1-7月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87.4%据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5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4%。其中,海船为1139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332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4.2倍,其中海船为1019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2%。截至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8816万载重吨,与2009年底基本持平,其中海船为5244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8%。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0.3%、48.7%、39.4%。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5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大幅下降,中国造船业界的手持订单量依然占据全球第一,但是5月份及今年截至5月的订单量呈现下降趋势。根据Clarkson Research统计,5月份,全球船舶订单量共计41艘(166万CGT)。以艘为准,全球船舶订单量下降到50艘以下的是继2009年5月18日之后时隔6年的事情。5月份,韩国造船业界的接单业绩较好,获得了共82万CGT订单,日  相似文献   

7.
《江苏船舶》2010,(4):35-35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 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快速增长 2010年1月~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520万DWT,同比增长87.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332万DWT,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4.2倍(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由于4月、5月、7月当月新承接订单量均超过当月完工量,使得我国从4月底开始手持船舶订单止跌回升,截止7月底达到18816万DWT,与2009年底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8.
船业动态     
《中国海事》2010,(3):37-37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称2010年造船市场仍低迷 2009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新承接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手持船舶订单188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最新行业运行分析预测,2010年我国造船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仍将低位徘徊,到2010年年底,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将降至1.5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在去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新承接船舶订单大幅提高,主营业务收入、船舶出口创汇、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大幅增长。 基本情况 1、新接订单大幅增加 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160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3%;手持船舶订单5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造船完工量52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按我国和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3%、27.1%和20.3%。以手持订单计。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5月,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继续增长,造船完工量降幅收窄,重点监测企业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下降。一、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升一降1~5月,全国造船完工164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3%;承接新船订单19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9.6%;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9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5%,比2017年年底增长2.1%。1~5月,全国完工出口船154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2%;承接出口船订单18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我国2007年造船完工18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98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31%。相关数据显示,除中船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外,2007年地方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4%、60%和52%。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02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手持船舶订单1921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2%;新承接船舶订单3664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 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中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26%、39%和34%。目前,我国船舶出口已占造船总量的80%以上,船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船舶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13.
《船舶工程》2006,28(5):18-18
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造船完工量三项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3%、27.1%和20.3%。以手持订单计,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分别位居世界造船企业的第五位和第十位。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08,(2):18-18
2007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893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30%;新承接船舶订单984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1%。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的23%、42%和33%,比上年分别提高了4个、12个和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大造船同的地位,仅次于韩国和日本,但与前两名的差距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5.
“2010年DNV的业务十分繁忙,是我们交付的入级船舶最多的一年,包括大型油轮、海洋工程船舶等”,5月上旬,DNV全球副总裁、大中国区主席姚伯乐向记者表示,中国造船业从金融危机中快速回暖复苏,在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和新增订单三项指标首次赶超日韩后,今年这一增长势头仍将延续。  相似文献   

16.
全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新承接船舶订单16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手持船舶订单396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  相似文献   

17.
《船舶工程》2006,28(4):26-26
克拉克松研究公司6月底发布了一份国际船舶市场统计资料,以今年5月底手持新船订单数量为统计标准,排出位居前50名的世界造船企业,其中,中国和日本各有15家入围,韩国有9家。  相似文献   

18.
《船舶工程》2005,27(5):I0001-I0002
山东省船舶行业呈现产销两旺的好局面。日前,山东船企手持造船订单120艘、36万载重吨,总金额47亿元,其中出口订单4.3亿美元,全省船舶出口量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19.
《船舶工程》2006,28(4):4-4
根据Yonhap News Agency的报告,截止到6月底,韩国的4家大型船厂接获的手持订单位居世界第一到第四的位置。第一名现代重工手持订单1174万修正总吨;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与海洋工程公司,分别是827万修正总吨和741万修正总吨;现代尾浦船坞公司是现代重工两家分公司中的一家,以411万修正总吨位居第四。值得一提的是,以5月底的手持订单计,排在第五到第七的是韩国的其它三家船厂。截止到六月底的统计,中国的大连船舶重工以284万修正总吨跃居于第五,外界认为中国船厂对目前拥有全世界1/3手持订单的韩国船厂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媒体链接     
《船舶工程》2007,29(4)
综述我国船舶工业手持订单首破亿吨大关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全国造船完工量7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新承接船舶订单超过去年全年接单量,达4,2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5%;手持船舶订单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